关注社会潮流,分享澳洲和中国的时尚生活;洞察新闻热点,解析国内和国际的社会问题。点击上方“小蓝字”,免费接收来自众多资深人士的原创文章。
作者:二小姐
纵观当前,雾霾俨然成了天气界的一枚“网红”——常年霸屏朋友圈,时不时登陆国内外媒体的头条。
被雾霾蒙蔽了的“天津之眼”。
从上海坐动车到北京,被网友生动形象地形容作“穿越雾霾来见你”。
除了被雾霾熏染得“乌烟瘴气”的朋友圈,在国内的报道和外媒的新闻标题中,“北京被有毒雾霾吞没”、“数百万人在健康预警和交通混乱困扰下开始新一年”等等对雾霾的控诉屡见不鲜。
虽然“服雾”已经成了家常便饭,但仍有不少人至今没能分清“雾”和“霾”的区别。
下面用几个英文单词解说一下雾霾:
mist——薄雾
fog——尘雾、烟雾
haze——阴霾
smog(smoke+fog)——污雾、霾
自然成因形成的雾,是指大量悬浮在近地面空气中的微小水滴或冰晶组成的自然现象,多出现于秋冬季节,雾的出现从侧面反映出空气湿度大。
倍受人们厌恶的灰霾,则是由悬浮在大气中的大量微小尘粒、硫酸、硝酸等粒子混合而成的集合体,此时的空气则较为干燥。
雾和霾的存在均会在不同程度上恶化空气能见度。
雾霾则是指空气湿度处在雾和霾交界的“混沌区”,两者的结合好比泥沙和河水,混在一起,污出新高度。
分清了雾和霾,你能分得清这到底是我们的天空、还是我们的肺吗?!
雾霾就像钱钟书笔下的"围城",城里的人想出去,城外的人想进来。
仍然有无数人向往着去北京闯一闯,也仍有无数国家不顾生态健康一味追求经济发展。
论这片“阴霾”带给大家的伤害,最无辜的是稚嫩的孩子、最心痛的要数为人父母。
每天早上,看着自己的孩子背上书包、带上口罩,推门消失在雾蒙蒙的道路上。
心里盼望着孩子能够前途一片光明,却没法改变“上学的路上鲜见阳光”这一窘境。
欠孩子的阳光,应该由谁来还?
现在想起那年大明湖畔的我们,在试卷上大笔一挥写下"绝不走西方国家先发展后治理的老路",不禁觉得可笑又悲哀。
爷爷辈的英雄们熄灭了战乱的火焰;父亲辈的好汉们打败了饥饿、落后与贫穷;在安定又富足的今天,我们却只能给下一代留下一片灰霾重重的天空。
雾霾对人体健康的伤害,无论是对于”脏腑娇嫩、形气未充“孩子,还是成年人(尤其是体质虚弱的老人和孕产妇)来说,都是不容小觑的.
说到雾霾的害处,人们首先想到的便是PM2.5。PM2.5作为雾霾的一种颗粒物成分,因其对人体的伤害最大,默默扛起了雾霾的全部罪行。
PM2.5,即为空气动力学直径小于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这个概念有多微小?
因此,普通的棉布口罩和纱布口罩是不能起到防护PM2.5作用的。
普通口罩采用的是多层机械过滤的方式对颗粒物进行拦截,由于PM2.5颗粒物的粒径极小,很容易穿透棉布和纱布口罩的孔隙;
而且,目前的棉布、纱布口罩在结构上普遍存在缺陷,使口罩无法与面部有效密合,这意味着颗粒物不仅可以穿透口罩,还能通过口罩与面部的缝隙侵袭人体。
*三种常见的口罩样式
在这里提醒大家,在为自己和孩子选择口罩时,不能仅仅关注口罩的防护级别。注意:并不是过滤效果越高越好。
想要达到有效的防护效果,最重要的是口罩结构的密合,选择密合良好、适合自己脸型的口罩比选择高过滤效果的口罩更有意义。
通常,口罩的过滤效率越高,其对呼吸气流的阻力也越大,意味着更容易产生不舒适感,不宜于长时间佩戴。(宝妈需时常留意孩子在佩戴口罩时是否有憋气感)
对戴口罩的“憋气”感尤为不适的人,可以尝试佩戴带有呼气阀的口罩,能够降低呼气阻力,减少闷热感。
另外,想要随时关注空气质量的朋友们,安利你们一款app:“在意空气”。
希望关心空气质量的我们都能被善待,一起拒绝这个“喂”我们“服雾”的小婊砸!
点击下面,阅读更多好文章👇
没有微信,你们会分手吗?看完这个答案,91%的人都沉默了...
END
微信ID:chaoxi-sys
长按二维码添加关注
知晓澳洲和中国的时尚生活
洞悉国内和国际的社会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