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记好笔记,不偷懒
记笔记可谓听力题型的老生常谈,尤其是音频时间很长的Retell Lecture题型。关于做笔记的方法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习惯,总之一切以方便快捷、容易辨认为宗旨。在此基础上,中英夹杂、半写半画都不是事儿。在这里,我想建议同学们的有两点。
首先,一定要笔头勤快,不能过于依赖自己的记忆能力,一段一分多钟的音频,其中的某一个信息点,可能听的时候印象深刻,不一定就能把这份记忆保持到最后,所以手中要勤写。同时,我们更不能忽略内容的重要性,有些同学刚开始听一段内容,觉得非常简单,无非就是废话流水账,于是准备停下笔记、等待重点到来,却没想到想好的重点并没有到来,整篇文章就是一段流水账信息的罗列,或者后面的内容突然变难了,没有能记下足够多内容,但是自己记的文字却不够支撑四十秒的叙述,白白错过了自己原本能听懂的拿分机会。另外一个重要的目的就是防止墨水干掉,因为考试现场的笔真的非常容易干(而有些考场还只给一支笔),如果不坚持涂涂写写,那么等重点来的时候你可能就真的只能依靠自己的记忆了。
其次,注意把每条有效信息点都分行罗列,因为系统给我们的准备时间非常短,分行记笔记可以让我们迅速辨认信息,作出筛选和修改,而且现场给的笔记本空间很足,完全不用担心不够写哦。
2. 随机应变,不纠结
考场上如果遇到听不懂的词和句子,首先可以考虑换一个表达方式,以表达类似的意思、但又不会用到自己不懂的词汇。比如听不懂主角的名字,就说“This lecture tells the story of a person who…, this person…, the person mentioned by the lecturer…”;如果听不明白某个最近的发明、研究、现象,就用creation/work/latest progress/breakthrough/situation/phenomenon等词汇替代;再如果没太听明白整体主旨和内容,那就多用“the lecturer also mentioned another issue/matter in the lecture that is of great importance to many people all around the world”之类的“废话”拖延时间,将自己提供有效内容的压力降到最低。虽然这招避重就轻、尽量不露怯属于答题中的下策,但它的确是“保命”的最佳退路。
3. 连蒙带猜,不放弃
在经典题材“伤寒玛丽”中,很多人一开始就被Typhoid这个不是很常见的词狠狠地伤害。更可怕的是,在一个版本的音频中,录音男子的发音不是很标准,伤寒一词被发成了类似“Dyphoid”的读音,更是对已经糟糕的局面雪上加霜。
但是如果大家冷静下来、继续听下去,会发现这个故事其实很简单,大致就是一位厨师在纽约到处工作、到处害人染病,然后多次被隔离,最后在隔离中死亡。由于Mary Mellon的工作履历在这段音频中被重点介绍,她换的每一家雇主、每次传染病人以及致死的具体人数,都事无巨细地被交代出来。有了这些信息作基础,我们就不用必须讲出“此人是美国第一例天然伤寒带病原者”这句话了(相信这句话很多人一开始都没听明白)。我们只需要讲出我们听到的这些流水账内容、最后交代一下她的隔离和死亡就行。
4. 见好就收,不贪多
有时候Retell会遇到长段文字,长达两分钟的音频,为我们带来了满满一页笔记。但是,我们的准备时间只有十秒啊!在这个时候,大家首先要遵循每个信息点单独一行的记笔记习惯,确保不同信息不混杂,并且将同类信息(比如伤寒玛丽在雇主A家干了多久、传染多少人,在雇主B家又干了多久、传染多少人,就属于同类信息,大家记录的时候,可以用“{”做标记,把他们标出来,如果笔记内容太多,可以考虑取舍}合并。接着在十秒的宝贵时间里,赶紧筛选同类信息,最后以保留一句开头、一句总结性结尾、3-4句有效信息内容为佳。
如果时间到了36秒之后,有效信息已经大致抛出,脑子里还有一整句话没说,那就及时放弃,不要被系统打断,以保证流利度。
最后,在练习Retell Lecture的同时可以顺带练习SST。不过,SST因为需要将内容写成文字,所以对考生理解音频的程度要求更高一些,至少基本的重点单词要听懂并正确拼写出来、不是用类似读音糊弄一下系统就能蒙混过关的。在这个题型上,同学们应该付出更多努力、多做精听。因为两种题型的音频类型很相似、甚至有时候会共享,所以Retell Lecture的音频就是很好的SST练习素材哦。
赶快联系我们的小七:
微信:sevenplus_iel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