侨外说:
近年来,国家大力加强科研投入,引进科技人才,可仍然有不少国人选择远赴海外搞科研。如今,80后、90后华人科学家、创业者、管理者,他们既有拒绝平庸的勇气,又掌握了客场作战的技术利器。有人预言,硅谷的下一个20年,可能属于华人。
本期,我们就将讲述三位华人杰出人才在全球最瞩目的科技乐园——硅谷,搞科研和创业的故事。
这是侨外带来的第26个中国新移民的故事
崔 屹
斯坦福大学教授
“我叫崔屹,我是1998年到美国的哈佛大学留学,毕业之后在伯克利做博后,然后2005年加入斯坦福大学任教,现在从事的科研是,纳米技术、能源和环境技术。”
如果说哈佛和耶鲁代表着美国传统的人文精神,那么,斯坦福大学则是21世纪科技精神的象征。12年前完成博士后学业的崔屹,同时得到了超过十份来自美国一流大学的录用通知书,最终他选择了斯坦福。
崔屹说,这是他人生最重要的决定。
“我教斯坦福大学的时候,当时想要把三件事情做好:第一件事情就是要做最顶级的科研;第二件要做的事就是要把能够有实际应用的科技产业化;第三件事情就是要培养一批很有成就的我的学生。”
加入斯坦福材料科学系后,崔屹为自己选择的第一项课题是之前从未接触过的高能锂电池。他在挑选项目时,注重于社会需求,考虑是否可以通过新的科技来帮助老百姓解决实际问题。
崔屹发现,自己的思路和斯坦福的风气不谋而合。在这里,教授们热衷于用自己的研究成果开公司,只要不耽误教学,学校不仅不会干涉,还会提供必要的协调和服务。
崔屹在2008年所创办的安普瑞斯电池公司,离斯坦福只有十分钟车程。同年,崔屹在著名的《自然-纳米技术》上发表论文宣称,他用纳米硅线技术成功解决了一项阻碍硅锂电池发展的关键问题。
“2008年我做的这个硅纳米线做负极给锂电池,它让储存锂离子的量是现在用的石墨碳的10倍,那时候引起了还是比较大的轰动”。
最近,崔屹有一项新发明。他和团队对一种名叫“聚丙烯氢”的材料展开研究,这种材料通常用于外科医生的手套。他们希望,用这种化合物制成的纳米纤维能够有效过滤小于PM 2.5的空气微粒。
“你看这些白色的这些,是我们做的自己的纱窗样品,刚开发的,这个纱窗就有这个功能,它能够过滤PM 2.5。正常纱窗有两层,中间夹了我们这个,过滤的纳米膜的一个夹层在里面,关键就是这个夹层有过滤功能,它对PM 2.5的过滤效率很高,超过99.9%”。
如今,崔屹又给自己的科技生涯找到了第四个目标:做一个在中美相互合作,全球创新的系统,把两边的资源与长处用在一起。他正在筹划希望在中国的一个城市建立研究院,把他在斯坦福做科研的方式带到国内。
李严冰
高级副总裁
“我是李严冰,1993年移民到美国,现在在美国一家云计算的软件公司任职,我的职位是高级副总裁和总经理,负责存储和可用性业务部门。”
今年47岁的李严冰有着让年轻女孩羡慕的身高和身材,但高跟鞋却始终是她的最爱。
“我确实是很喜欢高跟鞋,以至于我在美国的昵称呢,叫做‘穿高跟鞋的高科技女孩’”。
清华大学毕业后,李严冰赴美留学,先后拿下康奈尔大学和普林斯顿大学电子工程专业的硕士和博士,之后进入硅谷工作,二十多年来,她从未给自己取过英文名字,可她却让硅谷的男人们记住了她。
“美国公司常说,作为一个女性在职场上有玻璃天花板,那作为一个科技界的女性呢,你还有面临着这个技术天花板,然后在硅谷,作为一个亚洲人,我们这还有一个说法,你又面临着一个竹子的天花板,可以说做一个亚裔科技女性,我们面临着很多各种各样的天花板的限制吧。”
加入威睿之前,李严冰曾供职于硅谷的一家半导体公司,在基层的研发岗位,她科研之外的另一个小宇宙爆发了,出色的表达能力和协作精神,让她很快被提升为团队的研发经理,职业历程由此步入新的轨道。
“我倒是觉得无论是女性工程师或者是女性管理者,因为我们都是一个minority,是少数。我觉得很大的好处呢,就是我们特别容易被人记住,虽然我的中文名字很难让大家发出来和记住,但是因为我是一个女性大家很容易对我留下印象,那如果,我又能利用这个机会给他留下了一个比较好的印象呢,我觉得我就赚到了。”
在事业上兢兢业业,而作为一个母亲,李严冰无法不顾及家庭。
“最艰难的几年可以说就是生小孩那几年。我儿子18个月的时候,这双胞胎妹妹就出生了。当时觉得确实是蛮困难的,我和我先生都是全职工作,然后三个小孩年龄非常非常小。对时间、精力、体力、它的要求、包括是财力、都是非常非常高的。”
2008年李严冰决定跳槽,离开陷入停滞的半导体行业,投身前景广阔的互联网。她选择了虚拟化和云计算的领导者,威睿公司。这位全能女性被威睿公司聘为高级研发经理。当时的威睿还处在初创期,李严冰在上一家公司积累的管理经验,在这里得以淋漓尽致的施展。
2009年的一天,李严冰接到电话,公司决定将她提升为负责全球研发的副总裁,同时兼任中国研发中心总经理。将总部的职能放在总部之外,这在威睿历史上尚属首次。
“虽然47岁好像是中年,自己没有很强烈的中年感。首先是在职业发展,觉得自己是在一个上升期吧,还是属于蓬勃发展的阶段,自己工作也是非常非常努力。包括我觉得穿衣打扮上,不能和18岁20岁的女孩子相比,但是我觉得都是有很多各种各样的选择。我不觉得年龄对我来讲是一个很大的负担。”
如今,在威睿高层,她担负的职责越来越重要,工作越来越繁忙,尽管如此,却始终在找寻事业与生活的平衡感。李严冰认为,如果把事业比作皮球,那么个人和家庭就是玻璃球。皮球摔下去可以弹回来,并且摔的越狠,弹的越高,而玻璃球摔碎了就很难再修复。
李轶
团队CEO
85后的李轶,一直以来都热衷于社会活动。从国际关系学院毕业后,李轶没有选择去当外交官,而是申请到波士顿本特利大学攻读信息技术的硕士。2012年,朋友组建创业团队,她加入了其中。
“他们当时给我描述的是,他们能够让计算机像人一样来看图片,来识别图片,然后我当时听到这个技术本身也觉得,非常感兴趣。原因是因为我个人也很爱拍照,那有了这些信息,我所有的这种视频和视觉的记录,才真正有了它的意义 而且可以被检索。”
就这样,一群来自中国的年轻人开始了关于计算机图像识别技术的创业尝试。美国的创业环境让团队在起步阶段获得了巨大的助力,但研究智能图像识别的公司很多,竞争压力如影随形,大家必须付出更多的时间跟精力,来弥补人员和资金不足。
团队联合创始人刘天强说:“在我们早期的时候,实际上连去租云服务的钱也没有,我们真的是从学校的垃圾堆,把这些机器零件给收集回家,然后把它给组装成那个我们最初的服务器,然后放上线去使用。所以大家可见这个条件,当时是有多辛苦。”
在芝加哥孵化器的时候,当时是有十个团队,在一间大的办公室里面工作,团队每天走得最晚,来得最早的,最早也要十二点半。有的时候我们的技术人员会做到两三点才会回家休息。
这个最初由六个中国留学生组成的科技团队,两年前被美国最大的电子商务公司收购,他们的核心产品是人工智能。从2012年到现在,从东海岸到西海岸,团队也从六个人变成60多人。
不久之后,公司便遭遇关键的转型选择。一些大公司给出大单做线下的个性化定制,能赚钱,却也让团队疲于奔命,发展的天花板近在咫尺。于是他们停掉所有能赚钱的单子,把服务全部变成线上操作系统。这个选择让公司轻装上阵,到第三年,已有了一批重要客户,年收入达2百万美元,行业巨头纷纷发出合作邀请,大家再次面临选择。
团队软件工程师谭乐泳说:“整个行业的这个浪潮在变化,大家这个人工智能和云计算这些东西,一直都在往前走。我们如果能够一起把这东西做得更大,我觉得也是一个很不错的机会。”
基于务实的考量,这群新移民最终选择了这家全球电商巨头。他们的加入弥补了公司在AI技术上一大空缺,产品被直接保留,而且居于旗下云计算服务平台的重要位置。李轶他们也把办公室迁来了新东家总部所在的西雅图。
“因为我们以前每天奔跑得特别快,每天也许就是奔跑得太快,或者太专注我们做的事情,所以我们在前面的两到三年之中,其实有点慢慢地进入到这样一个惯性的模式里面。慢慢地忘记了说自己的个人生活应该是如何去经营和去进行。”
接受并购以后,团队成员会有三年左右的绑定期,三年后的未来,李轶说还没有认真考虑过。无论如何,西雅图,并非终点。
更多关于中国新移民的精彩故事,敬请关注凤凰卫视中文台《中国新移民》
█ 湖北侨外移民:
微信号:hubeiqiaowai(湖北侨外,可复制搜索到我们)
网址:www.iqiaowai.com
地址: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积玉桥万达中心2912室
咨询热线:027-5940 28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