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子课堂】微言夜读 | 3个令人深思的小故事,道出学校教育奥秘!

2017年09月26日 东莞教育



学校教育就是过日子,不是要做多少惊天动地的事情。北京育英学校的校长于会祥 ,用三个小故事,说明学校教育要“润物细无声”,让孩子们在良好的氛围中,耳濡目染,潜移默化。今晚,我们一起来听。



“卫生间”的故事——

让每一个角落都成为教育的资源


学校的卫生间是容易发生故事的地方,但是学校的每一个角落,它都应该能够成为教育的资源,正所谓“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育英学校的这个卫生间,是三年前改造的,门都是新换的。在换完门的第二天,这些门上就有了这些小坑。当时总务主任就告诉我,说因为这个卫生间是在一层,来往的客人比较多,门上敲了这么多小坑,是不是对学校的影响不好。我说学校的卫生间是有故事的地方,我们应该把这一些错误的事情,变成我们教育的资源。


后来学校的教育处就在小坑的边上贴了一张纸,上面写着——“门的脸面,你的尊严”。我想孩子们可能是调皮,下意识当中敲了几个小坑,不是故意为之。果不其然,贴了这张纸之后,三年过去了,今天这儿依然还是这几个小坑。

 

特别让我很感动的是,今年的4月份,高一的王泽龙同学,他写了一篇文章叫《永远的第11个凹坑,永远的文明》,贴在了这个门上。我想这个故事会继续,它的继续就是不断的启迪,引领咱们的学生越来越文明,即使在卫生间。



“水龙头”的故事——

感恩是日常生活中的耳濡目染


育英学校在90年代末翻建的时候,教学楼是按照机关的样式设计的,卫生间特别少,洗手的水龙头也特别少,一个卫生间,三、四个水龙头。学生下了体育课之后,想洗手就要排队,最后干脆手不洗就去上课了,可是上完体育课后手肯定很脏的。


我们学校就研究想办法,在操场边上修了这些水龙头,这样孩子们下了体育课之后,顺便就在这个地方洗手,这个事情很小,也花不了多少钱,但是体现出学校对学生的关心。我觉得这是践行一切为了学生。

 

我们说孩子要感恩,不需要刻意的搞一些活动让孩子感恩,没必要的。因为人在一个自然成长的过程当中,他耳濡目染,会慢慢地从生活当中感受到我们成人,感受到我们教育者对他们的这种关心和爱护,我想这样,我们教育的目的就达到了。



“荣誉墙变身”的故事——

为孩子的成长注入精神之钙

学校的教育,我们当下思考的是,我们能给孩子注入什么,他能带走什么?注入进去,才能带走。那么我想最重要的就是要给孩子们注入精神之钙。

 

育英学校,被外界称为中国最红的学校,学校的培养目标有两个核心的关键词,一个是关心社稷,再一个是勇于担当。正因为基于这样一个角度,我们把育英学校原来放荣誉牌匾的位置换成了《育英时评》。


学校有一个时评社团,时评社团的成员,每周要对国内外,尤其是国内发生的热点事件进行评论。由于学生都是同龄人,学生写的东西可能会更容易引起共鸣,也创造了一个引导学生关心国内外大事的氛围。


当学生有了这样一份情怀的时候,我们很多的工作可能就不用去以管教的方式来进行,学生会自觉的看电视,看报纸,甚至走在马路上,他会主动地观察这一个社会,去辩证地,理性地思考一些问题。那么这样的话,我们的学生他就会走的更远更好。



学校教育就是过日子


最近我在国内做一些讲座的时候,都用了一个题目就是学校教育就是过日子。

 

学校教育过日子,不是我们要做多少惊天动地的事情,而当我们的学生在这样的校园当中,天天的耳濡目染,不断接受这样一种熏陶,这就是现在育英要追求的一种教育品质。

 

我们的教育品质是三句话。


第一就是要建设一所彼此关照,相互温暖的学校。


第二就是学校的教育,一定要珍惜学生生活的当下。立足于学校的教育一定是鲜活的,因为我们的孩子是一个一个完整的生命,而且是鲜活的生命,鲜活的生命需要鲜活的教育来完成。


第三就是课堂教学,最重要的是唤醒激发孩子们的潜能。如果我们的教育,我们的老师把孩子们的潜能激发和唤醒之后,他这种自我发展的能力,是不可低估的。


我想这三句话正是目前育英学校追求的、铸就的一种教育品质。


作者 | 于会祥,北京育英学校校长,北京市特级教师

来源 | 海淀教育微信公众号

图片来源 | 网络,版权归原作者,由东莞教育发表


              


长按识别二维码关注东莞教育!


收藏 已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