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没有爹妈,从小在孤儿院长大,10岁被美国父母收养,奔赴异乡,改变了他的一生。
来源:全村育儿(Clccenter)
作者:小橄榄 编辑:刘超雄
刘超雄按:
故事的作者是我的朋友,故事的主人公是我朋友的朋友。我在朋友家的几次聚会中见过故事的主人公。他年纪和我们相仿,话不多,但也不是沉默寡言。他举止温文尔雅,彬彬有礼,却没有过分礼貌的感觉,相反非常随和,脸上总是有种真诚,谦逊的微笑,让人没有距离感。我是在和朋友的一次无意的聊天中才得知他的故事的,当时确实有些惊讶,没想到平常只会在社会报道或是访谈录里看到的故事就发生在我身边。我问我的朋友能不能把他的故事写一写,于是在征得故事主人公的同意后,我的朋友写下了这个神奇小子的故事。
我认识一个人,他特别聪敏也很幽默。他有个奇特的童年,跟你我的都不一样,跟你所知道的别人家的小孩的童年也不一样。
他在孤儿院长大,看过的和吃过的都跟有妈的孩子不同。虽然孤儿院的房顶上有片瓦是没错,但中午在学校没饭吃,也没钱买干脆面,冬天没有羽绒衣,下雨天也不会有爷爷奶奶送伞送雨衣。在学校没有同学愿意跟他一起放学,作业没写也不会引起老师警惕,因为老师是不会浪费时间打电话去孤儿院告状的,那里的“ 阿姨” 是普通的大妈,负责烧饭就好,怎么会关心孩子的功课? 平日里的感冒肚子痛都不记得是怎么好过来的,医院体检是他听也没听过的事情。
孤儿院最先是两层楼的水泥房子,外面常会挂红灯笼,经过几次搬家外观是变好了,可是里面的吃住环境还是很冷冰冰,没有太多温度。总之孤儿院不是家,就算有些孩子一直在那里留到了18岁,在搬出去之前也是头也不回的走了。没有流连,也没有人留恋他们。
他的象棋是放学路上街边的老头教的,他会吹口哨也是跟孤儿院的大孩子学的,他有个孤儿好朋友,先天小儿麻痹症,但是这位好朋友教会了他系鞋带。《射雕英雄传》是夏天的夜晚偷跑出去跟街边小卖部的老板娘一起看完的, 想吃水果了,就翻墙出去偷树上的,想吃点甜的,就去院里的食堂偷舔白砂糖。在夜宵摊子偷吃捣乱被老板打,边打边问你家大人呐?!
孤儿院的住宿跟大学的寝室制度一样分男女,只是那里的男孩子特别少,健康活蹦乱跳像他一样的男孩就只有他一个,所以只有他还能去小学上课。可是健康的女孩子却很多,能去上学的却很少, 想想也知道为什么。
此照片摄于90年代儿童乐园(图为主人公与孤儿院其他儿童)
孩子最怕就是尿床,尿床是大事,保洁阿姨要洗床单,管理的阿姨会发脾气, 孩子不仅没有尊严还会挨饿,可能连一条替换的裤子都没有。很多女孩子只能藏着掖着,用被子盖住湿掉的印记,等到裤子快干了还没人发现就好。有小婴儿天生残疾或者夜里发烧,哭起来大家都没的睡,最最黑暗的事情也会陆续发生,小婴儿哭了好几天,最后连人带草席一起不见了。其他大孩子也会讨论,胆小的只能听着,胆大的就说在后面的河里看到了什么东西。
最快乐的是过年,一大早就有阿姨在食堂忙碌,热气腾腾的不锈钢脸盆里装满了菜。孩子们还可以拿到压岁钱,足够可以买一把小卖部的弹子枪。
去美国, 是院里大孩子经常“讨论”的话题, 大孩子有很多谣言,谣言的内容通常是去美国是要割你的心出来,割你的肚子……尽管如此可怕,但是还是挡不住他想要离开的渴望,哪怕就是要割心割肚子也愿意。
图为主人公到达美国机场的照片(左一是主人公,另外两个孩子被其他家庭收养)
2000年的夏天,他的小心愿实现了,那年他十岁(其实他也不知道自己的真实年龄,孤儿院是最初根据经验判断的)。一对普通的美国老夫妻来到孤儿院接他去广州大使馆办理手续,在广州的时候,他第一次去了麦当劳,第一次吃到了儿童套餐,拿到了儿童套餐的礼物。
主人公的第一个玩具,一直珍藏到现在
第一次穿上合脚的白色New Balance 球鞋, 第一次有人问他你想要什么? 他回答“弹子枪”(当时有翻译跟着)。
幸福是什么? 幸福就是妈妈买给你的弹子枪。
来到美国之后,他自己努力学习英文,爸妈也给他请了英文家教,每天放学回家后恶补。他说当时自己小小的内心对中文有点抵触,对自己和自己的文化没有认同感,所以刻意回避中文,导致现在中文是彻底荒废了,有点可惜。 但是吃货的本色不改,那时候在厨房找到了一罐jalapeno pepper(墨西哥辣椒),就坐在地上飞吃了起来,妈妈看到以后吃惊到脱口而出上帝啊!从此以后妈妈做的饭菜里总会多加一些辣,好让他时不时能吃到家乡的味道。
与爸妈的交流一开始就是顺利的,爱的交流胜过语言,爸妈的眼神和微笑,还有晚饭过后的家庭娱乐时光终于让他第一次感受到了家的温暖。
照片摄于去美国后上跆拳道课
我曾经问过他, 小时候会因为你的情况而觉得自己苦吗? 他告诉我, 小时候不懂什么是苦, 只有在饿肚子的时候会不开心,只有在看到别人手里的水浒卡时才知道自己没钱,小卖部是他最望尘莫及的地方。
时间过去了那么久, 听说福利院的硬件也越来越好, 领导来了一批又一批,上报纸的新闻都是被领养的小孩跟着外国脸的爸爸妈妈旧地重游,再或者就是跟捐助相关的内容。但是他告诉我他小时候最开心的事情是有一次去了儿童乐园, 看到了各种很高的游乐设施, 很多孩子共同分享了一串糖葫芦。
我知道很多人一想到帮助弱势就自然想到捐款。钱在大人眼里也许是个万能的东西,但在单纯的小孩子眼里,糖葫芦和钱肯定还是糖葫芦好吃。我知道有人会说没有钱怎么买糖葫芦,如果你硬要这么辩论我也无话可说。我听过一位资深国际领养机构的工作人员说,这些孩子最最需要的是陪伴,是你把绒毛玩具递给他之后的共同逗趣时光。自闭症或者有其他精神疾病的孩子最想要的是在一个暖阳的午后,有人愿意跟他们一起剪纸,一起画画,教会他们欢笑,给他们拥抱。
福利院目前没有很系统地给不能去学校上课的孩子一些基本的教育,或者教会他们一门能糊口的手艺,并不是每个孩子都能幸运的被领养,很多孩子到了18岁成人了就只能离开福利院,但是他们在这个社会上是毫无生存能力和辨识能力的,更不用说未来的婚嫁问题,尤其是女孩子,故事的结尾往往就是女孩失联了,没有下文。
我不想讨论制度,因为我不懂,但是我想说如果你有机会接触到这样的孩子,分给他们一些你的时间,时间是最宝贵的捐赠,这样他们的眼里才能有光芒。
现在我有了孩子,我希望他能尊重生命,学会爱人。看着很简单的要求,但却是终身的课题。
生活就是这样,天使在看着你。
图为收养人夫妇全家去机场接机(包括收养人夫妇自己的两个成年子女)
编辑手记:
其实来美国后,我也遇到过一两对领养了中国小孩的美国夫妇,只是我都只见过领养人,从没遇见过被领养的小孩,所以这次遇见了还觉得蛮惊喜的(其实我也不知道这个词用得对不对啊😊),而且故事的主人公来美国时已经十岁了,所以他对在孤儿院渡过的童年还是有一些印象的。有一点其实蛮囧的,就是我们这些旁人对他的故事感兴趣得不得了,恨不得各种打破沙锅问到底,但人家自己好像根本没觉得这有多么特别,不过为了配合我们作文,他还是一直努力回忆,这才有了文中的许多细节。
但是正如作者所说的,并不是孤儿院里的每个孩子都能像他这么幸运,能被一个有爱的家庭领养,还能上大学,能成家立业,能过上和你我一样的平凡却幸福的生活。有些孩子的人生在还没有走出孤儿院就已经画上了句号,有些即使长大成年离开了孤儿院,想想应该也是各种艰辛和心酸。我和故事的作者一样,现在也有了自己的孩子,每当看到我的孩子们是被这么多家人朋友关爱着,呵护着,再想想那些渴望被爱,被关心的孩子,心里真的很难过。我们普通人也许一时很难从制度上去改变很多,也不具备领养孩子的条件,但至少我们可以让我们的孩子了解,他们所拥有的一切并非理所当然,希望他们懂得珍惜,也懂得生命的本质是用各种形式去表达爱。当然如果你想,你还可以比这做的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