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的新年画融入了时代新貌,成为新时代一个时期民众文化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新年画产生于抗日战争时期。抗战爆发后,一方面由于年画是易于传播的宣传品,另一方面是针对日军利用年画进行战争宣传的文化侵略行径,共产党便在根据地开始改造和利用传统年画进行抗日宣传,并将其称为新年画。毛泽东在《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中就有了新年画的提法。新中国关于年画的第一部文件《关于开展新年画工作的指示》也明确提出新年画概念。
北京(北平)解放以后,多次举办年画展览,报纸上刊载一些介绍解放区年画改造的文章,开展年画美学讨论。年画改造是新民主主义文化的自觉选择,与旧戏曲、旧风俗等一样,是新文化改造的重要内容。随着新解放区“经济政治的变革,促成了艺人思想的转变,促成了旧艺术改革的条件。”各地通过会议、短期训练班,成立画工班、农村画店、新大众版画工厂,改造了广大的画、刻、印工,教育培养了一些有觉悟的艺人,使他们改进旧技术,画新内容的年画,为革命宣传、为广大群众服务。新年画主要是“解放区的一些美术工作者画的。他们当中,多半是知识分子,而且多半都曾经下过乡,实地参加过土地改革的工作”,创作过程中,把“年画稿送给农民们看,请农民提意见”,充分考虑和尊重农民的欣赏习惯。“解放区的农民对过去的门神和旧年画已经十分冷淡,大家喜欢的是这些新年画,因为这些新年画真实地反映了他们翻身后的新生活”,农民将新年画贴在家里最显眼的地方。
为迎接新中国第一个春节,1949年11月26日,中央人民政府文化部颁布了《关于开展新年画工作的指示》,要求“各地政府文教部门和文艺团体应当发动和组织新美艺工作者从事新年画制作,……还应当着重与旧年画行业和民间画匠合作,给予他们以必要的思想教育和物质帮助,供给他们新的画稿,使他们能够在业务上进行改造,并使新年画能够经过他们普遍推行”
参加绘制工作的画家约200余人,其中有不少国画家和月份牌画家。内容主要是领袖人物、革命历史、时事政治、生产建设、文化教育等,如开国大典、土地改革、英雄人物、城乡互助、文化学习、宣传卫生、中苏友好等年画。
从1949年到“文化大革命”前的1966年,是新年画发展的黄金时期。这17年中,新年画的创作主题主要是紧紧围绕着中国的经济、政治、社会的巨大变化和发展,如庆祝开国大典,宣传《共同纲领》、抗美援朝、中苏友好、生产建设、合作化、总路线、大跃进、劳模和英雄人物、移风易俗,鼓励学习文化、城乡交流等,构成了一幅多彩的历史画卷。无论从题材内容和艺术审美的角度看,还是从流传范围和发行数量看,这一时期新年画的成就都是空前的。
文革结束后,科学和文艺春天来临,新年画又获新生。1982年,文化部、中国美协召开全国年画工作座谈会,发表了《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年画工作意见》,年画创作又进入了短暂的繁荣时期。但是20世纪90年代以后,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生活方式的现代化,中国人的年俗发生了微妙的变化,反映年文化的年画逐渐被挂历、墙画、沙发画(多为摄影作品)所替代,新年画也和“旧年画”一样,淡出了人们的生活。
但这些年画仍是一代人的记忆。
文章部分摘自2011年国史学术年会论文
爱尚咨询 Aushine Consulting
公关策略 I 项目推广 I 活动策划 I 品牌营销 I 媒介管理 I 视觉创意
爱尚置业 Aushine Property Solution
澳洲房地产投资 I 销售代理 I 租赁管理
地址:Suite1102, Level 11, 59 Goulburn Street, Sydney NSW 2000 Australia
手机: +61 4333 999 56、+61 451 433 299
邮寄地址:PO Box 1832 Chatswood NSW 2057 Australi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