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仁东
不久前,李晨向范冰冰求婚,成功刷屏,甚至有人说解救了薛之谦的人设崩塌之旅;
在这前后,大众八卦薛之谦的热情一浪高过一浪,看看新媒体内铺天盖地、掘地三尺的报道和评论就知道了。
但是,一则消息在这些“重量级”的八卦新闻大潮之下,顽强生长,逆流而上,悄悄告诉我们一些不应该被忘记、真正应该获得关注的名字。
他奔向星辰大海了吗?
时间定格在9月15日晚23时23分:中国“天眼”之父、著名天文学家南仁东因病去世,享年72岁。
遵照其遗愿,人们没有为南仁东举行追悼仪式。
他的离开,就像他生前那般低调——在一个缺乏耐心和专注力的时代,这名始终站在“天眼”背后的科学家,倾注了生命中近三分之一的时光,只为打造世界第一大、水平第一高的射电望远镜。
纪念者说,他是攀登科研高峰的勇者,更是英雄。
国际天文学界:“永远缅怀他的智慧、天才和幽默”
整整一周的时间里,因为他的离去,国际天文学界陷入了集体悲伤。
“这是科学界的一个巨大损失。”
许多和南仁东有过交集的外国科学家们纷纷在网上表达对前者的哀思。
英国乔德雷尔·班克天文台的脸书账号发布哀悼:“很难过地得知我们的中国同行,南仁东教授去世的消息。他是世界最大射电望远镜的首席科学家,也一直深受来自全世界同行们的敬重。我们怀念他的勇往无前和对天文学的热情。”
同一天,荷兰莱顿大学天文中心主任迈克尔·加雷特也在社交媒体上告知同行们这个噩耗:“今天上午得知了一个让人悲痛的消息。”
作为对这位中国科学家最后的告别,各国学者的留言令人动容:
世界上“独一无二”的项目,用中国自己的射电望远镜倾听宇宙
“我们是谁?我们从哪里来?我们是否孤独?”
这是南仁东生前常常谈起的三个问题。
记得科幻小说《三体》吗?
如果说《三体》的故事始于地球人叶文洁接收到来自宇宙深处的电波并作出回答。
那么南仁东的故事可以说是“《三体》前传”——他耗费24年、带领团队完成的“中国天眼”,就是帮助人类从宇宙的白噪音中更灵敏地分辨出有意义的声音。
南仁东把它比喻为,“从雷声中听见蝉鸣”。
一个科学家死了。
他叫南仁东,今年72岁,一辈子最大的功绩,就是造了一架望远镜。
也许你会问:造一架望远镜有什么了不起的?!
如果是一架普通望远镜,当然没什么了不起。
可是南先生的这一架望远镜,直径达500米,是全世界独一无二的单口径射电望远镜,它可以让我们在天文领域领先世界20、30年。
这台望远镜,被称为“中国天眼”。
大家知道现在各个领域都要和别的国家抢地盘,太空领域更是如此。这个大家伙,甚至可以用来发现外星人和地外文明。
而这么牛的项目,刚开始的时候南先生是一个人单枪匹马做的。
南仁东和同事为“天眼”探索选址
25年前,要建一个这么巨大的望远镜,需要几亿美金。经费是肯定没有的,选址也不知道在哪:
几百米的大洼地,到哪里去找?
还有一系列技术难题,全世界都没有先例解决。科学力量还很薄弱的中国,能造成吗?
他,一生极富传奇色彩
1945年出生的南仁东,一生极富传奇色彩。他经历“文革”动乱,从清华大学电子工程系毕业后,在东北的一个无线电厂一干就是十年。改革开放后,他代表中国天文台的专家曾在国外著名大学当过客座教授,做过访问学者,还参加过十国大射电望远镜计划。
这位驰骋于国际天文界的科学家,曾得到美国、日本天文界的青睐,却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毅然舍弃高薪,回国就任中国科学院北京天文台副台长。当时他一年的工资,只等于国外一天的工资。
南仁东早年照片
他,20多年只执着于一件事
“南老师20多年只做了这一件事。”南仁东的同事和学生们如此评价。
故事要从24年前说起。1993年,日本东京,国际无线电科学联盟大会上,科学家们提出,在全球电波环境继续恶化之前,建造新一代射电望远镜,接收更多来自外太空的讯息。南仁东跟同事说:“咱们也建一个吧。”
南仁东参加早期的大窝凼选址
没有多少人看好这个设想。能不能找到合适的地方?施工难度能不能克服?这些都是未知数。南仁东带着300多幅卫星遥感图,跋涉在中国西南的大山里。他要寻找当地的窝凼——几百米的山谷被四面的山体围绕,正好挡住外面的电磁波。
有的荒山野岭连条小路也没有,当地农民走着都费劲。但访山归来,南仁东心里有了底,正式提出利用喀斯特洼地建设射电望远镜的设想。但能不能筹到足够资金,南仁东心里没底。
他,推动了世界独一无二的项目
有那么几年时间,南仁东成了一名“推销员”,大会小会、中国外国,逢人就推销自己的大望远镜项目。“我开始拍全世界的马屁,让全世界来支持我们。”他一度这样自嘲。
每一步都关乎项目的成败,他的付出有时甚至让学生们觉得“太过努力了”。连夜要赶项目材料,课题组几个人就挤在南仁东的办公室,逐字逐句推敲,经常干到凌晨。
南仁东(左一)、FAST项目科学家李菂(右一)
FAST项目副总工程师李菂说:“南老师的执著和直率最让我佩服。担起首席科学家和总工程师各种职责,推动了世界独一无二的项目。”
度过了举步维艰的最初10年,FAST项目渐渐有了名气,跟各大院校合作的技术也有了突破进展。2006年,立项建议书最终提交。通过最后的国际评审时,专家委员会主席冲上前紧紧握住南仁东的手:“You did it(你做成了)!”
FAST项目从安装第一块反射面板到即将完成的过程。左上:FAST安装第一块反射面板(2015年8月2日摄);右上:FAST反射面板安装近半(2015年12月16日摄);左下:FAST反射面板安装近八成(2016年3月9日摄);右下:FAST反射面板安装完成(2016年7月3日摄)
FAST项目就像为他而生
在FAST现场,能由衷感受到“宏大”两个字的含义。而在10多年前,这样的图景在南仁东的脑海里已经成型。他要做的,是把脑海里成型的图景化成现实。
工程建设过程中要做锁网变形,既要受力,又要变形,在工业界没有什么现成技术可以依赖。国家标准是10万次伸缩,而FAST需要200万次的伸缩,南老自己提出的特殊工艺支撑起FAST的外形。
不认识他的人,初见面觉得南仁东像个农民——面容沧桑、皮肤黝黑,夏天穿着T恤、大裤衩骑着自行车。在他的助理姜鹏看来,术业有专攻,在FAST项目里,有人不懂天文,有人不懂力学,有人不懂金属工艺,有人不会画图,有人不懂无线电。“这几样你能懂一两个就算不错了,但偏偏南老师几乎都懂。”
2016年9月25日,FAST竣工进入试调试阶段。利用这一世界最大的单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人类可以观测脉冲星、中性氢、黑洞等等这些宇宙形成时期的信息,探索宇宙起源。“这个庞杂巨大的射电望远镜项目就像是为他而生。”姜鹏说。
梦想,从大窝凼飞向宇宙
为了建造一个中国的大型射电望远镜,南仁东琢磨了大半辈子,奉献了一生智慧,虽然他只愿做奠基石,但是,他的奉献和执着,已经带着一批年轻科学家的梦,带着“中国梦”,开始飞向了宇宙——
《大窝凼里的“中国梦”》
作者/裴季壮(原载于《紫光阁》2016年第9期有删减)
他的梦想并不是自己的功成名就,而是甘愿做奠基石。
建造一个属于中国的大型射电望远镜,是他,也是所有中国天文学界人士长久以来的梦想。广阔的视野与崇高的使命感,让他咬定大型射电望远镜不放松。四处游说,直至国家立项。
可以说,为了建造一个中国的大型射电望远镜,南仁东琢磨了大半辈子,奉献了自己所有的聪明才智。而让人震撼的是,他的梦想并不是自己的功成名就,而是甘愿做奠基石……
在工程建设前期,每项重大的工程进展,他都要亲自到工地部署。一套绣着“南仁东”三个字的工作服威严地穿在身上。他所构思的FAST,一个500米直径的球面射电望远镜要在钢索的牵拉下形成350米的瞬间抛物面变换角度。
为这项创新,南仁东带着他的团队鼓捣了十多个年头。当高塔竖立起来后,每一次到工地,他总要庄严地攀登上塔顶,他那一步一步向上攀登的身影,似乎在告诉人们:这一代的科学家,应该为中国未来的腾飞做好准备……
年已七旬的南仁东,最欢快的时候,是像个孩子天真烂漫地在FAST圈梁上跑步
到了最后,这个大家伙建成了,南先生多年艰辛终于开始出成果,他本人也快当院士了。
可是就在快评上院士的今年,就在一个星期前,他却因肺癌不幸去世了。
完工后的“天眼”全景
南仁东先生为中国建造了天眼,自己却太快闭上了双眼。
他太劳累了,连夜赶项目材料,经常干到凌晨,事无巨细都要亲自过问。
其他人要么只懂力学、要么只懂工程、要么只懂天文、要么只懂无线电,而只有他,什么都懂。
20多年如一日的操劳,他真是累坏了。患上肺癌以后,第一次动手术之后声音嘶哑,腿脚都不利索。
尽管如此,他还是坚持从北京飞到贵州,亲眼看着这个“大眼睛”竣工。
设想一下:如果当年南先生知道今天这个结局——
他不会有时间看到自己的望远镜出成果,不会有时间看着这个大眼睛在地表闪烁着迷人的眼神。
他还会放弃比国内工资高300倍的工作,从国外回来,一往无前地干下去吗?
我想,如果时间还能再来一次,南先生还是会回来。
因为,南先生说过这样的话:
“我谈不上有高尚的追求,没有特别多的理想。
人总得有个面子吧,你往办公室一摊,什么也不做,那不是个事。
我特别怕亏欠别人,国家投了那么多钱,国际上又有人说你在吹牛皮,我就得负点责任。”
他的梦想,不是自己功成名就,而是甘愿做块奠基石。
功成不必在我,他走出了这一步,只要后人还跟着走下去,他就心满意足。
这才是干实事的精神。
杨振宁先生伉俪
这么脚踏实地的伟大人物,他的死却得不到应有的关注。
大众还在沉醉于明星八卦的狂欢中。
尽管,南先生的贡献,能使全体中国人受益;而明星们的日常琐事,不过是吃瓜群众的鸳鸯蝴蝶梦,除了供人意淫,一点意义都没有。
好不容易科学家得到大众关注,关注重点居然还是人家的日常生活。
比如,前不久杨振宁先生上热搜,是因为网上流传着一份他的遗嘱。
遗嘱的内容是杨先生的儿女得到了现金资产,而娇妻翁帆女士只得到了一套别墅使用权。
当然,这只是一份假遗嘱。
但是,看热闹不嫌事多的网民们彻底炸开了锅:
“杨振宁果然自私,翁帆这下亏大了……”
其实从当年两人结婚以后,流言蜚语就开始满天飞,没有得到群众的祝福,反而得到许多人恶毒的诅咒。
前段时间,国馆君写了篇文章讲杨翁两人的婚姻,结果底下留言一片骂声,都站在道德高地上肆意批评人家的私事:
“这爱情,不应该提倡,更不应该推崇。引以为戒,不再让这种爱情发生才是最好的。”
“上述两位(杨翁),时间会证明就是个笑话!”
“杨振宁的爱情我是不信的。”
……
戏子当道,英雄落泪,是我们这个时代最大的悲哀。
如果科学英雄们不是因为自己的学术成就而被人所敬重,只是因为自己的花边生活而被人挂在口边,这是这个英雄的无奈;
如果科学英雄们不是在自己的学术领域被人驳倒,而是被别人以道德为幌子肆意攻击、像在文革中被人打倒搞臭,这是一个民族的损失。
出现这样的局面,只能说明我们是一个没素质的民族。
潘建伟
今年的未来科学大奖,颁给了我国著名的物理学家潘建伟先生。
潘先生曾经讲过一个事情:
当年他在国外留学,去阿尔卑斯大峡谷度假。
在这个峡谷中,他遇上了一位80多岁的外国老太太。
老太太白发苍苍,坐在轮椅上,和潘建伟攀谈了起来。
“你是做什么工作的啊?”
“我做量子物理的。”
潘建伟本来还打算再解释一下自己的工作,毕竟对于老年人,量子物理是很难理解的。
没想到老太太说:
“你是做量子物理哪一方面的?”
潘建伟回答:
“研究的是量子信息、量子态隐形传输等。”
他打算再解释几句,老太太继续“开挂”:
“我读过你在《自然》杂志发表的那篇文章。”
这位80岁的老太太,竟然仍然保持着对科学的兴趣,自己跑去阅读旁人看来很枯燥的科学杂志!
潘建伟浑身惊悚,久久不能平复。
潘建伟
还有另外一个故事。
当时他在德国海德堡大学,生了一场大病做了一个手术。
醒过来之后,他身边站着护士。
护士说:
“潘教授,你是不是研究跟时空穿越类似的东西啊?”
“是啊。”潘建伟很自然地回答。
“那你能不能给我讲讲。”
但当时他鼻子里面插着两根管子,非常痛苦。他说:“现在我讲不了,我将来送给你点资料吧。”
潘建伟总结说:这就是普普通通的欧洲人对物理学的好奇。
而在国内的时候,潘建伟也做科普演讲。
他尝试用深入浅出的方法,讲量子叠加态、量子纠缠。
下面的学生听完会说:“老师,我很认真听了,但是听不懂。”
然后学生就去拍自拍、刷朋友圈、玩游戏了。
我们经常说,中国的国力已经超过德国、超过日本。但如果公民对于科学的认知不充分,甚至不关心科学的发展,这个国家的希望很渺茫。
施一公
著名生物学家施一公说过一件事:
有一年四月份,他在瑞典皇家科学院年会上领奖。晚宴时,与一位瑞典的知名教授聊天,谈到中国的科技发展。
瑞典教授很不屑一顾,施一公觉得很愤懑:
“你是嫉妒了吧?”
但是他只是轻描淡写地说了一句:
“不管怎么说,我们国家登月已经实现了,你们在哪儿?”
但瑞典教授回敬了一句:
“施教授,如果我们有你们中国的经济体量,我们能把五百个人送到月球上并安全回来。”
这一句话,让施一公哑口无言,无从辩驳。
我们说中国强大了,但那只是经济上的强大。而且,过去几十年的经济建设很大程度上来源于我们释放了劳动力,以及不遗余力的基础设施建设。
我们在迈向城市化。但城市化过后,国家何去何从,后续的动力来源于科技的发展、民众素质的提高。
而一个国家科技发展的繁荣程度,植根于民众对科学的认识和热爱,最起码,是对科学家的尊重。
一个连自己的科学家都不尊重、不厚待的国家,哪怕经济实力再强,也得不到全世界的尊重。
南仁东先生在施工现场
南仁东说过:
“人类之所以脱颖而出,从低等的生命演化成现代这样,出现了文明,就是因为他有一种对未知探索的精神。”
我们的生活都很平凡。但如果在平凡的生活中,只懂得探索娱乐明星那鸡零狗碎的无聊生活,我们也终将退化。
关注伟大而永恒的事业,哪怕不懂也保持敬畏之心,才能让我们踏破平庸,走向生活的广袤。
去年8月,他刚刚被推选为院士候选人,成为同期157人中年龄最大的候选人,然而最该成为院士的他却没有等到那一天
国家天文台昨天发布讣告称:
遵其遗愿,丧事从简
不举行追悼仪式
看到这一句“遵其遗愿”,姐真的不知道该说什么。从小到大,我们学过无数科学家的故事。
他们身上无一不有着“艰苦奉献”的精神,但是每次看到这样的故事的时候,我却觉得很难过
我想,南仁东老先生自己
是真的不希望有太多人知道他、纪念他
这是中国知识分子
历来有的淡泊和风骨
但是姐只是一个小老百姓
我希望有更多的人知道他、纪念他
因为,如今的中国
已经和30年前不一样了
科学家自己当然可以高风亮节
但我们却不应该觉得
他们的“无私奉献”是理所应当
当我说“无私”的时候
我是说
他们所获得的回报
和他们做出的贡献相比
实在是差太多太多了
我希望大家都能够记得
有个中国科学家,他叫南仁东
他是中国的“FAST之父”
* 【干货】Costco保健品功效的中文介绍大全:再也不用一边查字典一边买药了!
* 【深度解析】一个“加拿大人”可以享受哪些福利?这算是“共产主义”吗?
*【干货!硬贴!】2017加拿大入籍流程全解析!篇尾附入籍考试秘笈!
* 当下的中国,有一个很可怕的现象——“全民富二代”,扒一扒加拿大的真假富二代留学生
* 【新政】加拿大十年签证要取消?2018年加拿大签证要改革了,你必须知道这几点!
综合整理FROM国馆文化,观察者网,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欢迎分享朋友圈
关注这就是加拿大,及时掌握靠谱的海内外价值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