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撕逼的《奇葩大会》,凭什么吸引我?

2018年04月07日 美国留学那点事


文/创意社 授权转载

微信号:ichuangyi99


高晓松又双叒上了热搜,原因是在新一期《奇葩大会》中,抨击了一位壕过王思聪的富二代戚帅。


有多富?你们自行体会一下:他老爸的身家,跟F1创始人差不多;家产高达200亿;中国仅有的两艘航母,其中一艘就是他家的,不过也不贵,才3个亿而已……



谁能想到,就是这样一个含着铂金汤匙长大的富二代,唯一的烦恼竟然是没……有……幸……福……感……



因为父亲极强的控制欲,无论在生活上还是工作上,都受到他的限制,所以即使是自家公司的总经理,他也没有决定权去做任何事。


 


这么看来,普通人望尘莫及的一切,在戚帅眼里,只是会令他窒息的枷锁。


当他在富二代和自我的双重身份中纠结时,高晓松忍不住犀利点评:年轻人要有一以贯之的世界观。


什么是一以贯之的世界观?


一个人在生活中要有恒定的标准,不能在要自由的时候,把西方那套拿出来,在要钱的时候,把东方那套拿出来。



这样一番话,直接把戚帅送上了热搜,引发起网友激烈讨论。




不得不说,高晓松老师的话永远都是一针见血,醍醐灌顶。


不会给你任何标准答案,也没有绝对的对错之分,却能让每种声音都出现在这个平台,引发更多人的思考。


他们的分享像来自朋友的交流,不同程度上说出和缓解了年轻人的很多成长困惑,甚至解决了此前从未被重视过的成长烦恼。


1


前期节目中,一个叫刘可乐的90后女孩,分享了她高三得“躁郁症”的经历,被高晓松评价为:这是迄今为止,他听过最好的演讲。


刘可乐曾患有“双相情感障碍”:


抑郁的一面是,每天都很想自杀,然后狂躁的时候呢,就会感觉自己站在世界之巅,灵感突发,可以几天几夜不睡觉。



她不止一次的问医生,生活的意义究竟是什么。


xx的意义是什么?很熟悉的一句话,我们都曾这样问过自己。


每天做着重复的事,机械地上班下班挤地铁,工作的意义是什么?


拼命熬夜加班,却拿着永远买不起房的薪水,拼搏的意义是什么?


想改变现状却又怕结局失望,迷茫而焦虑的度过一天又一天,活着的意义又是什么?


我们也一次又一次的追问过意义,甚至把它当成逃避内心,逃避努力、逃避世界的一种方法。

    


当刘可乐最后一次问医生,生活的意义是什么的时候。


医生反问她:意义的意义又是什么呢?


那一刻,刘可乐啪的一下被打醒了:追求意义本身是多么荒谬的事情,而生活本身又是多么荒谬的事情,所以,活着本身不就是意义本身吗?



在刘可乐的身上,我们或多或少都能看到自己的影子。


我们有过痛苦挣扎,想要诗和远方,却也囿于现实和脚下;有着小抱怨、小矫情,却也不乏小善良和小得意,而这些生活中常见的喜怒哀乐,不正是我们的人生吗?


你的每段不论好坏与否的人生经历,都会留下这段时光里最特别的自己。


就如她所说:社会有那么多条条框框,你不必条条都入,也不必每时每刻人地皆宜,你自己的内心仍旧埋藏着一种无比强大的力量,你自己才是你自己的心理医生。



没有歇斯底里地博人眼球,也没有刻意煽情卖弄心酸苦痛,却能让每一个听众源源不断感受到话语中所传递出来的温暖与力量。


而这些纯粹的东西,才是这个节目最打动我的地方。


2


天才少女蒋方舟想必大家都不陌生,7岁写书,9岁出书,19岁被清华大学破格录取……可正是这样一个从小优秀到大的“别人家孩子”,却从来不懂得表达自己最真实的情绪。


她不敢对任何人发脾气,无论别人说了多么过分的话,都不与他们产生正面冲突;


她恐惧别人不喜欢她,小到有人关门声大一点,或是台下观众在打哈欠,都认为是自己做错了什么;


她几乎病态的“讨好”身边的每一个人,和男朋友发生了不愉快,为了让对方消气,可以连续道两个小时的歉……



为了获得爱和温暖,主动牺牲自己,投其所好,这样的“讨好型人格”,在我们身边太常见了。


期待得到别人的认可,即使在对方提出不合理需求的时候,也会习惯性的硬着头皮笑着说声“好啊”;


为了在别人面前营造出没有攻击性的好形象,从不会对身边的人提出要求,说的最多的话永远是“你想做什么?我都可以”……


以为拼命取悦,就可以把自己的角色扮演的更加尽人如意,殊不知这样只会让自己更快的丧失原则和底线。



蒋方舟在演讲中分享了她是如何治愈“讨好型人格”:


2016年,花一整年的时间呆在东京;


不懂日语,没有工作,也没有任何社会关系;


就这样把自己放逐到陌生的城市,不去在意他人的眼光和评价。


一个远距离的机会,让她跳出来,重新审视了自己的生活。回国后,她第一次因为怼了别人而雀跃,甚至高兴地四处打电话。




在采访的最后,蒋方舟说,多年以后她才意识到被人喜欢有很大风险,覆盖了真实的自己,让自己变得陌生。


我们总在一些人和事面前妥协,常常因为在乎,因为期待,因为世俗而放弃原则,放弃做自己。


愧疚,是最大的负能量。人生苦短,你不必让每个人都喜欢,也不必活得那么累,那么委曲求全,更不必为了满足所有人,而忽略自己内心深处的声音。


正如杨绛所说,人生最曼妙的风景是内心的淡定与从容,我们如此期盼外界的认可,到最后才发现,世界是自己的,与他人无关。



这样一群「特别人类」,在舞台上说自己的故事,让听故事的人,重新认识这个世界,重新审视自己的生活。


街球王吴悠告诉我们,获得荣耀后更要懂得自驱,最残忍对待自己的方式就是让不凡的自己最终泯然众人;


清华博士生毕导告诉我们,实用主义的眼光不能评价一切,有用是为了取悦别人,有趣才是为了取悦自己;


而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那位衣着简朴、相貌木讷,曾在伊拉克蹲过监狱的北大考古博士刘拓,他让无数人看到了灾难面前的人性。


3


因为贸然前去战火纷飞的伊拉克,刘拓遭遇了他此生都无法忘却的痛苦经历:被当地警察误认为是恐怖分子抓进监狱。


看展览重要,生命安全更为重要。当刘拓用尽显平静的语气讲述这段经历的时候,戳中了无数人的泪点。



然而就在这么阴森艰苦的时光里,他却收获了异常珍贵的友谊。


做牙医的艾哈迈德,为了鼓励他融入狱友,每隔一会就会拉个人给他做自我介绍;


因偷窃入狱的奥马尔,会在最炎热的下午,把小冰块塞到他衣服里,将自己的手臂当枕头,让他枕着睡。


40多度的高温天气,刘拓有专属的空调位,因为知道他只看得懂电视剧,于是,每次到了时间,大家都会把电视调好频道。


出狱那天,所有狱友为他欢呼,从监狱里面往外走,每个人都伸出手来跟他击掌。


“面对着一束光不敢转头,转过头是一张张带有善意的脸庞。”这是脑洞再大的编剧也写不出来的剧本。



我想不到,刘拓是怀着怎样的心情,靠着唱昆曲解闷、写汉字思念亲人,又是如何在恶劣的环境下度过十几天的。


明明是世界上最冷漠罪恶的角落,却让人在绝望之中,感受到人性的温暖,没有“不患寡而患不均”,而是真切的为他高兴。


人生漫长,后会无期。


那一刻让竟我想起了《肖生克的救赎》。人性是多面的,没有严格界限,不是非黑即白的。灾难能放大人性的最扭曲,同样也能放大人性的最光辉。



一段意外,让刘拓触摸了人性里最闪光的柔软。不需要夸张的肢体动作,也没有任何没有煽情的语言,却自带一股千钧之力,打动所有人。


就如海桑所说:


在这个世界的各个角落,总有些美好的事情发生,总有些美好的人活着。


哪怕我不曾遇见,哪怕不曾发生在我身上。


只想一想,就不觉得孤独。


我想,《奇葩大会2》带给我的治愈力量,大抵在于此吧。它能让我们开始认真思考一些未曾意识到的问题,并在多元价值观的碰撞中找到自己的答案;也让我们看到一些平凡生活中的奇妙与幸运,带给我们继续前行的温暖与力量。

相关阅读:

◈  中国年薪¥30万VS美国年薪$10万,生活差别多大?

◈  哈佛校长:用清醒的时间,追求对你最有意义的东西!




倡导理性阅读,离美帝更近一步

投稿:[email protected]


收藏 已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