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洲老板下午茶】玛氏公司,坚决不上市的世界最大巧克力公司

2015年03月31日 玩转悉尼


[澳洲老板下午茶]
为您及时播报行业动态,寻找商机请关注:

微信号aia088(直接在“添加朋友”搜索框中输入)




“人生就像一盒巧克力,你永远不知道下一块会是什么味道。”《阿甘正传》里的这句台词,赋予了巧克力或甜美或苦涩之外,更多的是诗意。

  巧克力人人爱,但你知道世界上最大的巧克力公司是哪家吗?

  近日,国外调研机构 Candy Industry公布了2015年全球25强糖果和巧克力公司排行榜,玛氏公司居首。提到玛氏公司,或许有人还不清楚。但说起其产品德芙、士力架,以及“快到我碗里来”的M&M's巧克力豆,绿箭、益达口香糖,还有宝路狗粮、伟嘉猫粮,恐怕没人不知道。可以说,玛氏公司是“食品业的宝洁”。

  不久前,《福布斯》杂志推出了美国家族财富排行榜,玛氏家族以600亿美元资产排名第三。这是一个神秘的家族,家族成员很少接受采访。作为全世界最大的私人企业之一,玛氏公司坚持不上市,也就不需要公布财务报表,这更为它增添了神秘色彩。

小富即安的父亲

野心勃勃的儿子

  外界普遍认为,玛氏家族的第一代缔造者是法兰克·玛氏(Frank Mars)。他是一个不算成功的商人,由于患有小儿麻痹症,他从小跟母亲学习制作巧克力,19岁开始靠卖巧克力为生,经营过多家糖果厂,但都关门了。第一次婚姻失败后,前妻带着儿子弗瑞斯特(Forrest Mars)去了加拿大。再婚后,法兰克于1920年在明尼苏达州创办了玛氏公司,生产一种由焦糖、坚果和巧克力混合而成的糖果。

  玛氏家族的转折发生在1923年。这一年,19岁的儿子弗瑞斯特从加拿大回到美国,见到了久别13年的父亲。弗瑞斯特对父亲的糖果事业充满兴趣,建议父亲推出一种在糖果棒外面覆盖巧克力的新品,口感新鲜又便于携带,还起了个充满童话色彩的名字——“银河棒”。

  “银河棒”大受欢迎,玛氏公司在糖果业崭露头角。1930年,玛氏公司又开发出士力架,一跃成为当时美国第二大糖果制造商。

  不过,兴盛的玛氏背后,却是一对矛盾的父子:父亲安于现状,从未想过一个巧克力小作坊能发展到如此规模;儿子则野心勃勃,不断劝说父亲扩大规模,到加拿大开拓事业。父子矛盾日积月累,最终弗瑞斯特被父亲逐出家门,只拿到了5万美元和“银河棒”的海外销售权。

  弗瑞斯特盯上了欧洲市场。他先到雀巢等工厂打工偷师,研究欧洲人的口味,随后将“银河棒”改良,并改名为“玛氏棒”,大受英国人欢迎。1939年,欧洲玛氏公司已成为英国第三大糖果制造商。

  不久,二战爆发,英国政府开始对外国人征收高额税费,外商纷纷撤退,弗瑞斯特却看到了商机。他留意到,上战场的军人会携带一种耐高温的巧克力补充能量,于是立刻组织团队研发出“只融于口不融于手”的M&M'巧克力豆,销售额节节攀升。

  今天,M&M's巧克力豆在全世界随处可见,但很少有人知道,它最初针对的是二战军人。

“三把火”烧完高层  

“火星怪兽”开疆拓土

  在欧洲证明了自己的弗瑞斯特,并没有忘记美国的父亲。他出走一年多后,父亲法兰克病逝,生意交由第二任妻子和女儿打理。弗瑞斯特始终认为父亲的公司应该属于自己,一直在收购美国玛氏公司的股票。1964年,两家公司终于合并,弗瑞斯特集董事长、总裁、首席执行官于一身。

  弗瑞斯特对公司展开彻底变革。他砍掉了管理层的福利,诸如用餐室、法国厨子、橡木画框、艺术收藏品、地毯和专用直升机,并取消了管理层好听的头衔,不给他们配秘书、不设大办公室,每个人都得自己接电话、自己复印、自己倒咖啡。他还要求包括玛氏家族成员在内的所有员工都要打卡上班,迟到就扣10%的工资。

  弗瑞斯特的“三把火”还烧向生产流程。他要求巧克力豆工厂每隔45分钟就彻底擦洗一遍地板;每一条士力架上面要不多不少摆15颗花生米。一天半夜,他突然打电话给员工要求将一批M&M's从货架上撤下,原因是他从超市买了一包同批次的巧克力豆,发现包装上的“M”印得不够清楚。玛氏公司也是糖果业中第一家在包装上标示食用期限的厂商。

  弗瑞斯特不仅对员工严厉,对子女也近乎苛刻。1964年,弗瑞斯特刚成为董事长时,29岁的二儿子约翰为妻子办生日Party而缺席高级主管会议,弗瑞斯特勃然大怒,他命令约翰马上回到公司,并罚他当众跪在会议室里祷告。

  当时的媒体曾评价弗瑞斯特“脾气暴躁”“低调而古怪”,员工甚至用“火星怪兽”形容他,因为玛氏和火星在英文里是同一个词。弗瑞斯特清楚自己并不受人欢迎,但他从不认为生产糖果的人就一定需要好人缘。他说:“我不是一个糖果制造商,我想建造一个帝国。”

  “买买买”的第三代

  不上市的糖果帝国

  

弗瑞斯特用了9年时间,重塑了玛氏的组织结构和企业文化。1973年,69岁的他决定退休,将经营权交给儿子小弗瑞斯特和约翰及女儿杰奎琳。

  玛氏公司的第三代领导人继承了父辈的固执。由于三人从小跟随父亲在英国长大,所以他们习惯了英国口味,不喜欢吃花生酱而偏爱榛子。因此,玛氏公司推出了很多含榛果的产品,不过它们大多因为不符合美国人的口味而遭到市场冷落。1976年,美国一些企业在红色食用色素中发现致癌物质,虽然玛氏公司并没有使用这种有问题的色素,但他们还是从M&M's中拿掉了红色部分。这一决策严重影响了消费者的信心,10年之后玛氏公司才敢把红色部分重新放回去。

  与父亲只专注于生产不同,玛氏第三代掌门人尝试通过并购扩大版图。他们先后买下了德芙公司、法国皇家宠物食品公司等,2008年还联手巴菲特,斥资230亿美元收购了美国最大的口香糖制造商箭牌,从而使公司成为全球行业老大。

  如今,玛氏公司在全球拥有7.2万名员工,它的总部却位于美国弗吉尼亚州一座砖瓦结构的二层小楼中,这里只能容纳80人,门口没有任何标志,只有一块写着“私人房产”的牌子。

  尽管利润超过大多数世界500强公司,但玛氏家族坚决不肯让公司上市,至今都还是一家百分之百的私人企业。在决策层看来,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公司管理的独立性和对利润的完全控制。

  那玛氏公司把钱都花在了哪呢?答案是人力资源。

  本月,该公司再次获得《财富》杂志“美国100家最适宜工作的公司”称号:首先是收入高,其次是福利好,它的自动售货机随时提供免费糖果,员工开会时可以随意嚼口香糖,公司还督促员工上夜大,学费由公司承担。

  曾有猎头试图从玛氏公司挖人,遭到婉拒,这位员工说:“也许别的公司真的很好。但他们把钱花在了大理石地板、毕加索的画这些错误的地方,这些东西会让企业增值吗?”

  (综合《环球人物》)


澳洲老板下午茶为您建立高端人脉交流平台,让身为企业主事人的您及时掌握行业动态,寻找商机,交换资讯资源,达成合作。

商务合作请来信:[email protected]




收藏 已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