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合适的语言称呼残障人士——从美国的“全国智障儿童协会”改名说起

2018年04月11日 美国驻华大使馆


美国有一个群众团体,成立的时候,其名字叫做National Association for Retarded Children,简称NARC,直译成汉语就是“全国智障儿童协会”。它的使命和愿景是服务于有智力和发育障碍的人士以及他们的父母和兄弟姐妹,在其65年的历史上,这一宗旨没有变过,但是该团体的名称却变化了多次:

在它成立20周年的时候,即1973年,更名为“全国智障公民协会”(National Association for Retarded Citizens),简称不变,仍然是NARC。改名是因为其关怀的对象并非仅仅是儿童,也包括成年人;

到1981年再改名为“美国智障公民协会”(Association for Retarded Citizens of the United State),简称变为ARC,那仍然代表着其名称的英语首字母缩写。

到了1990年代,对残障人士的观念有了新的变化。人们认识到,大多数人在其一生中都有可能出现某种残障,所以趋向于将残障人士视作人类群体的当然成员。智障既然属于残障人士的一部分,所以没有必要特地加以强调。而且智障(Retarded)一词在社会上常常不仅指智力发育延迟或低于期望值,而且常常与不同于人们的举动相联系。尤其是在俚语中说一个人智障,常常带有贬损的意思,意思是某个人说话不合时宜甚至愚蠢。于是协会在1992年将其名字改为“美国弧光”(The Arc of the United States),简称就是“弧光”(The Arc),既与该协会的历史渊源相关,又有了一个全新的、正面的寓意。

这种在语言上将残障人士与社会融为一体的趋势,在英语里就是所谓的People-First Language或Person-First Language,即把人放在第一位的称谓,英语简称都是PFL。下面用美国“疾病控制和预防中心”(Center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 CDC)所举的几个例子加以说明。

要用“身有残障的人士(person with a disability)”,而不要直接说“残疾人(the disabled或handicapped)”;

相应的,不要把没有残障的人(person without a disability)说成是“正常人(normal person)”或“健康人士(healthy person)”;

对于那些具有“智力、认知或发育障碍的人(person with an intellectual, cognitive, developmental disability)” ,不要把他们说成是“迟钝、行动缓慢、思维简单或笨拙的人(retarded, slow, simple or moronic person);

尤其是不要把患有“唐氏综合症的人(person with Down syndrome)”, 称为“蒙古人(Mongoloid)” 。在过去人们医学知识匮乏的时候,因为唐氏综合症患者大多具有与欧洲血统的人不一样的、类似亚洲人的面貌,而且人们把亚洲人特别是那里的游牧民族视为发展落后的民族,所以用这个贬义词来形容唐氏综合症患者。

不同的语言在这方面可能会有所不同。因为词序的原因,汉语在形容事物特别的人群的时候,很难像英语那样,将主语放在形容词定语的前面。因此,虽然许多人也意识到,日常生活中对身有残障的人士的称谓需要改进,但是苦于找不到合适的词汇。还有人提出,对于残障人士并不需要人们的同情,他们需要的是社会包括制度上和福利上的的帮助。

回到美国全国智障儿童协会改名的历史上来。他们认为,对于智障人士,不应该再使用Retarded这一英语词汇,唯一应该用在他们身上、以R开头的词汇,应该是“尊重”,即Respect。

美国疾病控制和预防中心把人放在首位的称谓建议(Center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 CDC)


收藏 已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