错误的教育成果就是往头脑里塞满观念
不要用你脑中被强塞进来的各种观念去评判这个世界。人有时候很可怜,在自己尚未形成独立的思考体系时就被强制性地灌输了诸多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这些观念来源于父母长辈、老师同学、社会舆论等方面,就好像一张大网,网住了一个人思想的自由。所以当下就尽量抛却这种近乎于“偏见”的东西,单纯地看待这个世界,仅仅是看,把所有的画面映射到自己的脑海中,诉说属于自己的心声。
——《论教育》
不放弃任何一道思想的闪光
任何转瞬即逝的美都犹如路边的惊鸿一瞥,让人难以忘怀,但是随着时间的流逝,无论多么深刻的印象也终究会被遗忘。就像离久情疏一样,往往忘却以后无论多么努力地回想却再也没有办法在脑海中清晰地拼凑出朝思暮想的那个人。思想的闪光就如同“那个人”,如果在情谊最浓的时候没有留下记录,那么等到时间的潮水漫过记忆的时候,就再难寻得蛛丝马迹了。记录自己的思考过程,其实就是一个人的成长过程,这样才不会辜负这一段“良辰佳缘”。
——《论独思》
观念,还是观察
首先获得一般观念,再进行具体观察,这是一般的教育步骤,但这种做法恰恰本末倒置,直接违反了大脑的自然发展规律。眼睛为什么被称为心灵的窗口,因为只有透过眼睛人才可以在一个瞬间获得信息量极大的画面。观念在很大程度上应当首先由眼睛捕捉,抵至大脑,再由最高指挥中心研究分析,得出最后的结论。观念不是商品,也不能施舍,其中的玄妙更不是简单的三言两语就能够传递揭示。
——《论教育》
尊重自己的隐私
很多人觉得隐私是针对陌生人而言的,对熟人则不必有隐私。但是熟与不熟的区分在哪里?两者又是否有一个合理的度呢?随着时间的流逝和环境的转变,你会渐渐发现,即使是一件无伤大雅的小事,即便是被最亲密的人知道,也是极为不利的。在信息高速流窜的年代,保护自己的第一件事莫过于尊重自己的隐私,上至联系方式下至隐私秘密。不要因为享受一时的畅言带来的瞬间满足,而丢掉沉默所致的恒常裨益。
——《论了解他人》
对先人之见的修正虽然是无穷的,但却是必要的
当用自己的眼睛看这个世界时,你会源源不断地接收到各种新奇缤纷,但是单纯意义上的观察并不足以支持你去做庞大的抽象概念的分析,或者是归纳。这时我们会说,对先人之见的修正虽然是无穷的,但却是必要的。当你发现自己的经验、一般观念与先哲的理念并不一致甚至是相互冲突的时候,你会了解到先哲所提供的思考过程,从而重新理解某种认识,而不是无视症结所在。
——《论教育》
真正的慰藉是承认发生的一切都是必然的
现代人在面对灾难变故时很难做到安之若素,泰然自若离我们仿佛越来越远,虽然做到这一点并不难。当我们真正了解已发生的一切都是不可避免的注定,是必然会遇到的机缘巧合时,就会有一种慰藉袭上心头,很多事情都会渐渐放下,之前的耿耿于怀不过是未曾实现的夙愿。如果明白了万事万物都逃不掉原本就属于自己的最终归宿,那你就会明白这世间只能是此,而非彼。
——《人世的命运》
一知半解的源头是独立思考的空白
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很多人做了充分的观察但最终却并未修成正果,脑子里反而充满各种奇思怪想、天马行空,有人精神失常,有人异想天开,有人偏见歧视。事实上,这些背负着谬见的人从未尝试过在观察之后,从中提炼出属于自己的基本思想。就像一个画家有数以万计的经典画作,但如果杂乱无章地堆在一起会被人视为垃圾,只有经过筛选整理、分类过滤才能拥有属于自己的画展。
——《论教育》
选择平静,就是选择坚定而自信的生活
内心平和的人往往生活得更加自如,更明白自由是什么,从而安宁的内心不受束缚,尤其是不受日常琐事的压迫,所以拥有更多欢乐的时光。拥有平静并不难,只是很多人舍不得朝九晚五的忙碌,舍不得离开流言蜚语的旋涡,舍不得人群中的繁华,其实不是真的舍不得,也不至于,只是一时放不下而已。尝试去习惯返璞归真,幽静的生活会让我们找回自己。
——《论名誉》
不要急于将书本塞到孩子们手中
所谓的人生真谛应该由残酷现实的生活来展示,而不是由书本来描绘。不要急于将书本塞到孩子们手中,无论他们关注什么概念都不应当首先从书本中了解其概况。简单的定义无法诠释丰富多面的现实,急功近利的强制灌输只会产生谬误。不妨先从数学开始——在这里绝对不可能产生谬误,再到语言、历史、科学——在这里即使产生谬误也不会有严重后果,一个人一生中不同的阶段只有学习与其智力相适合的科目,才能完全达到理解的水平。
——《论教育》
▼下拉屏幕参与文章评论
新西兰教育部注册留学机构
企业公众号
微信客服
新西兰NAA教育集团
微信:ieltsabc
网站:www.naaedu.com
热线 400-8778-293
长按二维码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