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至今日,美团收购摩拜终于尘埃落定,双方联合宣布签署了全资收购协议,美团也承诺摩拜单车将会继续保持品牌和运营上的独立。
美团王兴出席了摩拜全员大会,也给出了不裁员,给期权的承诺。同时,曾在社交媒体引起广泛关注,甚至引发全民焦虑的摩拜总裁胡玮炜仍将继续担任摩拜总裁,摩拜的管理队形保持不变。
共享单车改变了人们的出行方式,填补了最后一公里出行的空白,虽说成立至今经历了诸多的争议,却也在争议中发展壮大。如今共享单车的两大巨头摩拜被美团收购,ofo也在之前拿到了阿里巴巴17亿元的投资,共享单车行业俨然已经度过了最困难的时期,开始向资本市场运作靠拢。
只是,在美团收购摩拜的喧嚣之后,只剩一地鸡毛。
受控于投资人,摩拜创始团队难有作为。
依稀记得,当初共享单车横空出世,用短短数月的时间席卷了全国,动辄造价上千的单车,一个月免费骑,免费券各种优惠不停的送。在我们已知的商业模式中,看不懂其商业价值和盈利点在哪里。
在去年6月,马化腾与朱啸虎还有场著名的“朋友圈辩论”,双方尽力维护自身所投企业,但如今再复盘整个辩论,双方其实是在探讨各自心中共享单车的价值:朱啸虎代表的ofo以低成本快速铺量,在取得绝对市场占有量后可通过骑行甚至是广告来变现;而马化腾则认为未加智能锁的ofo犹如一堆哑终端,他更在乎摩拜的物联网价值。
而如今,摩拜和ofo都没有实现真正的跑起来。
过分的依赖于资本,必将让企业听命于资本,企业的发展也必将会受到不同资本方的诉求而影响。如此一来,创始团队成为资本的服附庸,再难以称之为独立。如今回头看结局,摩拜被美团收购,创始团队拿到了可观的退场费,沦为高级打工者。
不能说这样不好,只是产品创立之初,那信心满满要改变城市出行的理想呢?除了混乱停放在城市里的单车和不时爆出来的单车山,给行业,给城市,给社会,有留下了什么?曾经的誓言和梦想是不是也随着那笔可观的退场费而烟消云散了呢?
以规模换估值的商业模式,摩拜的结局算是好的了。
纵观近几年的热门互联网项目不难发现,所有的产品大致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在产品的创立之初就有非常清晰的商业模式,企业自己明白,外面的人也看的懂。其中的佼佼者当属今日头条,依靠广告收入,2017年今日头条就已经突破了150亿,如今的今日头条已经成为能够独立于BAT资本之外,并保持持续成长的势头;另一个就是先亏损,希冀以规模换估值,以规模做到市场垄断的产品,这类产品非常多,共享单车,共享充电宝,以及2014年如韭菜般出现的O2O项目。这些项目都是用亏损做市场份额,用烧钱来抢占用户,最后的结局不是卖身给BAT,就是关门大吉了。在收购以后,摩拜的创始团队还能保持矩阵不退出,已属最好的结局。
这几日,美团和滴滴在无锡的外卖大战不仅震惊了互联网,甚至连相关的政府监管部门都约谈了负责人,美团收购摩拜,增加并完善了其将成为本地生活服务一体化综合平台的愿景,而对于摩拜来说,第一阶段的使命已经结束,接下来的必将是更多的配合美团的发展节奏,至于改变城市出行的梦想?对不起,在资本面前所有的理想都是扯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