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子木
来源:子木聊房(zimuliaofang)
这段时间,一些论坛上到处都充斥着一些网友对刘德华的人身攻击和讽刺谩骂。
刘德华出身贫寒,是见证了香港腾飞的一代人。
他用自己勤奋和坚持叙写了不老的天王神话,成功之后,依然在秉持着朴质的心态为基层做慈善做好事。
那么,就这么一位口碑极佳的公众人物,为什么还会引发一些香港人的不满?
答案缘于一个短片——
(短片时间3分钟,希望大家点开看一下)
“香港曾经走的很快,但近年外面世界也都越走越快,当全世界都向前走的时候,我们香港又在做什么?”
“买不了房子,租不起楼……”
“如果香港能出现一大片全新的土地,我们会多很多空间,这些基层市民改善生活,就不用等那么久。新的空间可以用来创业,让更多的年轻人找到就业的机会,一切社会问题都得到了解决。”
“如果要长远纾缓住房问题,「东大屿人工岛」看起来比较可取,可能有人说填海造地需要很长时间,但我认为,不应该因为时间问题而犹疑,相反只要值得做,就应该抓紧机会,马上做,缩短等候的时间。”
“我们见过一个潮气蓬勃的香港,我们也见过一个停滞不前的香港,你想下一代,见到一个什么样的香港?”
--“华仔的错”--
从起步到腾飞,再到停滞,刘德华对香港的一世情怀深入灵魂。
这次他用自己声音为香港的基层构建了一个可想象的未来—穷人可以从又破又烂的劏房、鸽子笼里走进充满阳光的公屋,年轻人可以卸下房子的重担,洒脱地为未来努力拼搏。
然而,这种画面对香港一些人来说,却是「极致罪恶」。他们就是香港的财团和地产商、拥有住房的中产阶层、免费获得土地的新界原住民和所谓的环保主义者。
因为东大屿人工岛开发下来,总计会释放约1700公顷土地,可兴建26至40万个住宅单位,供70万至110万人口居住,其中七成为公营房屋,可以解决香港1/8人口的居住问题。
根据市场供需,开发岛屿,房屋供给增强就会导致房价下跌。
他们着急了,素质一般的开始对刘德华进行人身攻击,素质稍微高的开始用“人工造岛破坏环境”,“政府财力不足”,甚至是“冰川融化会把岛屿淹没”等借口进行抨击。
冠冕堂皇的掩饰下,是丑陋的利益心。
10月10日,香港特首林郑月娥在发表“应对房价高企、房屋供不应求问题”的施政报告后,伤感地说:“刘先生敢于表达自己意见,值得敬佩,他没有任何错误,我们只不过是想为香港下一代做点事情!”
当然在香港,这种事情已经不再是首例,多年来,凡是有人想提出建造公屋,解决老百姓居住问题的计划,都会引发大规模反对。既得利益者对房价的深度绑定已经将整个社会推入泥潭,寸步难行。
那么香港究竟为何落到如此地步?房价高真的是因为地少人多吗?
这个还得回到1997年。
--碰不得的利益--
1997年,香港回归,举国欢腾。
当时的香港因为常年利率低、按揭比例高,房子已经成为了中产阶级的首要投资标的,楼价短短几年暴涨了5~10倍,回归时,香港的房价已经达到了10000港元。
房价暴涨激发了人性的贪欲,几乎所有中产纷纷杀入楼市,月薪供房比例达到了74%,也就是香港人平均把74%的薪水拿来供房了。
楼价连续暴涨近乎透支了一些人一辈子的财富,越来越多的穷人对高涨的房价开始抗议。
香港特首董建华知道其中利弊,草拟德政,推出了著名的「八万五建屋计划」——就是每年至少推出8万5千套住宅,其中一部分为政府兴建的公房,计划10年内香港70%的家庭有房可住,这个计划可谓宏大。1997年,香港总共就落成了6.44万套住宅,提高了住宅至少35%的供应量。
然而,八万五计划一实施就碰上了东南亚金融危机,为了维护稳定汇率,香港金管局不得不紧缩银根,香港各大银行也对房贷收紧了口袋,房价一落千丈。
从1997年10月到1998年10月,香港住宅价格下跌了一半,注意,确确实实是一半,完全是自由落体。
可是政府不可能及时调整房地产政策,更不可能把已经开工的公屋给炸掉,结果是新增供给源源不断,房价稍微反弹就被打了回去。
2003年,非典入侵,楼市雪上加霜,同年8月香港房价触底,累计下跌超过70%。
一夜之间,香港大量中产阶级变成了「负资产阶级」,银行没收房产,立即流落街头,再加上经济不景气,失业率提高,只剩下全家烧炭一条出路。
房价暴跌后,上街游行的负资产阶级
2003年6月,香港所有按揭贷款的22%是负资产按揭,借款人把房子卖了都还不清按揭,无家可归的情况下仍然要继续还款。
这时候的香港人悲痛欲绝,几乎把房价暴跌,倾家荡产的罪名都指向了董建华,他们认为没有八万五计划,他们就不会一夜破产。当初就连政策利好的基层阶级都很少有站出来为董建华发声的,因为50%都有公屋住,感觉房价涨跌和自己没什么关系。
殊不知,当年「东南亚金融危机」到来,新加坡的楼价跌得比香港还凶,就算没有8万5也一样照跌,因为真正使楼价暴跌的元凶是亚洲金融风暴。
民怨沸腾下,特区政府从此再也不敢提八万五计划,拟议中的数码港、中药港也没了踪影。要知道特区政府的生命线是土地转让金和地产税,地价持续下跌,港府自己就要破产。怎么办?
只有缩减土地供应。
董建华黯然下台的同时,港府提出“孙九招”护盘楼市:取消土地拍卖一年;停止公屋新建计划;停止私人建屋与混合所有制建屋计划;取消限购政策;为低收入家庭提供特别按揭贷款,等等。
这些政策本来是为了救急,影响却极其深远,说白了就是两大原则:减少土地供应,减少公屋兴建。2003年,香港楼市总算触底反弹,2010年收复历史最高点,背后的最大原因仍然是供给:2010年,香港落成的住宅只有19800套,不足八万五计划的四分之一,不足回归当年的三分之一,从此房价一路飙升。
至于公屋,本来是控制房价、让底层人民有居住权的工具,可是港府不但不大量增加公屋,反而把已有的公屋卖给REIT,公屋居民也失去了政府的低房租保护,而当年八万五时期兴建的一部分公房,在房价暴跌时期居然被廉价卖给地产公司改建成豪宅。
从1997年之后,鉴于八万五计划的惨痛教训,再也没有一届港府敢于搞什么“居者有其屋”的计划,对于房地产行业都只敢在外围敲敲打打。而越来越多的港人把自身利益和房价绑定,对提高房屋供应,誓死抵抗。
在今天,刘德华说,我们见证了一个腾飞的香港,同时也见证了一个停滞的香港,其实还不如说是被高房价胁迫,日渐衰退的香港。
--香港的明天--
现在的香港,房价贵绝全球。
全境住宅用地不足18%,人均居住面积全世界倒数。三代人住40、50平米房屋很普遍,大量商品房供应面积30多平米,过50平米就是豪宅了。
拥挤程度苦不堪言,毫无尊严。
我有一个朋友,50平米房子里住着一家六口,有两张双层床,两个老人一张,两个小孩在另一张的上层,主人夫妻睡的下层是特别设计的,晚上拉出是双人床,白天收回去,床前支起饭桌。但就是这样的50平米,价值四五百万港元!
而香港家具店卖的床,一般不超过1米5宽,较多的双人床是1米37。有人说:“我有两个梦想,一是世界和平,二是可以从三边下床”。
香港劏房
讽刺的是,就在这拥挤不堪的笼屋、劏屋旁边是万年不变,占比香港全境70%的郊野公园和面积千亩的豪华高尔夫球场。
当然这也是不能碰的「风水宝地」。最顶尖的1%富人怕房价下跌,影响自身利益,既反对住房供应增量,也不希望把良好的自然环境与穷人分享。
陆地不让用,政府要想让港人住上房子,就只能选择造价奇高的填海造地。而现在填海造地也不顺利,往哪儿填,都有大量人反对,环保组织上街游行,附近海景房居民拉横幅抗议。
历史滚滚风尘,善恶终有时。
香港房价不断上涨,让阶级固化的鸿沟越来越宽,经济像老人一样越走越慢…
香港街头拾荒的老人
香港乐施会最近发表了一份《香港不平等报告》,引述香港政府统计处数据指出,香港2016年最新的基尼系数为0.539,较10年前上升0.006,创45年新高。
目前香港贫穷家庭数目高达53万户,当中30万户属于在职贫穷家庭,贫穷人口超过130万人,而目前香港的总人口是740多万。
香港最富的10%住户的每月收入中位数(不包括外籍佣工),是最穷10%住户的43.9倍,这意味着,最贫穷的10%家庭需要工作3.7年,才能换取最富裕10%家庭的一个月的收入!而在十年前的2006年,这个差距只有33.9倍。
收入增长慢、房租上升快,进一步加剧香港老百姓的生活压力。报告称,2007年至2017年间,香港小型单位楼价及租金分别上升了273.9%及100.01%,但同一时期香港家庭的收入中位数只上涨了54.8%。
不断上涨的房价和租金,让贫穷的住户别无选择,因此只能继续挤在环境恶劣的劏房之中。
被房价榨干了灵魂的年轻人,逐渐失去了向上的动力,整个香港死气沉沉。而富人到头来也不明白,这个社会并不是富人的社会,如果没有基层老百姓向上努力,创造价值,再高的房价也是风雨飘摇的空中楼阁。
上次金融危机,楼价大跌,香港人把罪责指向了董建华,现在美国加息,楼市下跌,是否又会把罪责指向刘德华呢?而在未来,空中楼阁再次坍塌的那一刻,他们又还能怪谁?
对了,好像前段时间也有一群因房价下跌而打砸销售处的人,他们和香港的这群既得利益者,真的很像。
喜欢本文的亲们,请在页尾留言,点👍转发哦
微信公众号即将全新改版
如果你还想找到创业财经汇
请尽快将【创业财经汇】设置为“星标”
喜欢本文的亲们,请在页尾留言,点👍转发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