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英文演讲致辞时,我们通常会以“Ladies and Gentlemen”开场。很多人以为,这表现了西方人“女士优先”的观念。虽然现代多数人遵循这样的规矩,但“Ladies and Gentlemen”的来源并非如我们想象的这样。在古代的英国,人们致辞会以“lords, ladies, and gentlemen”开头。
“Lords”是指贵族,只要有贵族在场,演讲者一定要表示尊重,就像我们在电影或电视剧里看到的那样,人们要无比尊重的说:“My Lord”。Lord之后的下一个要尊重的人群,就是”lady"。古时候的“lady”和今天也不一样。如今,任何女性都可被称为“lady”。在古代,“lady”专指贵族的家眷,比如贵族的妻子或女儿。排在最后的,是所谓“Gentlemen”阶层。“绅士”,在古代指的是拥有财产的平民。他们虽然没有贵族爵位,但属于社会的“有闲有钱”阶层,不必为生计奔忙。
1693年,洛克在他的《教育漫话》中明确提出“英国教育的目的是培养绅士”的观点。19世纪时,伊顿公学校长威廉·詹森·科里曾这样描述其培养目标:“在一所伟大的学校里,你学到的不仅是知识,最重要的是,你学到了将陪伴你一生的艺术和习惯。”英国的私立寄宿学校就有这样一个显著的特点,即注重将传统美德和创新精神融合在一起。比如,学校鼓励学生独立思考,但同时保有严格的传统,教师既态度谦和,又不失权威感。
通过严格管理制度,让学生们养成绅士的良好习惯。顶尖的英国私立中学在新生入学的前三周是不允许家长看望的,这样的规定就是要教育一下这些“娇生惯养的孩子们”,不准他们留恋父母的宠爱,加入到同学之中,体会学校给予的温暖。日程饱满的前三周让新生们顾不得想家,不知不觉中进入了新的生活节奏。大部分学校会用整整一年来教会学生们如何跟上步伐,从怎样布置自己的房间,到如何选择志趣相投的朋友、如何在集体中展现自己的优点、如何与学长与老师进行沟通、如何加入到学校的各项活动中,如何从一个凡事靠父母的孩子,变成一个有判断力并且能够独立生活、进行自我管理的青年。
而且英国私立中学重视学术课程,致力于培养有学问的绅士。英国的私立学校占所有学校总数的7%,但私立学校的毕业生进入一流大学的比例是24%。在牛津、剑桥两所大学的学生中,每年都有40%以上来自私立学校。同时,他们也重视非学术课程,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意志力,在全面多样的学术课程之外,学校安排了丰富多彩的各项体育和游戏活动,开展戏剧、音乐、绘画等艺术活动,进行严格的海军或陆军特种部队训练。在私立学校里,最优秀的学生并不是学习成绩第一名的,学生心目中的英雄可能是橄榄球员,或是足球运动员。
中国学生如果想申请英国的私立学校,准备时间最好提前至1年以前。对于一些招生规模较小的优秀学校,需要提前2~3年报名。最有名的伊顿公学等学校,每年的入学都需要提前至少3年预约。私立学校的师生比一般在1∶10左右,班级规模控制在15~20人,学费与住宿费则在3~4万英镑每年不等。
英国的绅士文化的起源于贵族精神和中间阶层的文化价值。18 世纪初,反映资产阶级进取、果敢、冒险、积极的新兴精神开始被奉为绅士文化的核心。到了 19 世纪末的维多利亚后期,无论你是谁,只要你有绅士行为,那么不论出身高低,贫穷与否,你都可以成为绅士。这种全民性、普及性的绅士观念,开始扎根于每一个英国国民的强烈意识里。
一位英国人曾这样说:如果说我的教养中有什么终身不渝的信念 ,一个可以支配所有想法的终极理念 ,那就是要表现出自己耀眼的一面。要想成为绅士,或是表现绅士的独特风格,那就要以优雅、品位、机智、口才、自信和细致来博得别人的注意,还要聪明、热情、富有 ……所以,作为一名合格的“绅士”,也不是那么简单的,它需要你不只拥有恭谦整洁的外表 ,更要表现出广博的知识,用实际行动来表现自己。
比如,当你带着孩子去面包店买食物,正在排队结账时,有个带着耳机的人神不知鬼不觉地插到了你们前面。这时候,你应该义不容辞阻止这种不好的行为,并且质问:“嘿,这样做可不是绅士该做的,难道你不可以公平地按顺序来吗?”孩子们在这样公正、有序的绅士文化下,从小耳濡目染,会奠定他们看待事物的公正方法——做任何事都要讲究先来后到,这也成为英国社会的主流价值观。
时至今日,日不落帝国的风光已经不在,然而,绅士文化所体现的谦恭的言谈举止、从容的人生态度、优雅的气质风范使大英帝国魅力依旧,值得我们追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