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长假刚一过去,小伙伴们还沉浸在拒绝开学、拒绝上班、拒绝早起的假期综合征里无法自拔,微信运动便出了一份大数据报告。
一个新词悄然诞生——「百步青年」
特指那些,在放假期间的任意一天活动量小于100步的人,而这些人中,80、90后所占比例毫无意外地过半。
这两天戴森卷发棒刮起一阵大风,
小伙伴们的段子也是层出不穷。
其中有一个说:
留学生没必要花几千块钱买这款卷发棒,
因为头发都要掉光了,买来干嘛??!
我们一边自嘲式地反省自己生活不规律,
一边捧着手机在各个社交平台迎来天明。
作为一个骨灰级夜猫子,我记得刚来英国的时候,因为倒时差,第一天晚上八点就睡了,接下来几天都是十点多睡觉。
那时候默默窃喜自己托时差的福,改掉了晚睡的坏习惯。没想到,过了几天,便破了功。
一旦适应了地域和时间的变化,熬夜党分分钟就现了原形。
早睡?不存在的
明明几分钟就可以洗漱完毕,
却总想着“等会儿再去”;
明明关了灯就应该闭上眼睛,
却总留恋“再回个消息”。
在漆黑的夜色与微弱的屏幕光影中,不知不觉就到了凌晨两三点。匆忙睡几个小时,早晨还要按时起来,顶着硕大的黑眼圈和酸痛的身体,开始新一天的生活。
数不清有多少这样的日子,心里想着要早睡,却总在夜晚格外拖延和懒散。
那些信誓旦旦立过的早睡Flag,
通通裹挟着狂风而来啪啪打脸。
前一阵子,一个朋友跟我讲,他的一个同学在实习的时候突发心梗,没救过来,去世了。
简简单单的一个故事,却给我带来了巨大的恐惧。
「二十多岁,工作学习,步入社会,未来可期。」
明明这些才是应该与年轻相关联的字眼,没曾想,「死亡」却抢在了前面。
当我的朋友得知我最近也时常失眠,每天只睡两三个小时的时候,他非常严肃地跟我说:
「说真的,别熬夜了,真的会死。」
一字一句,重量万千。
他还分享给我一个广告,今天也分享给你们。
广告里罗列了一些我们习以为常的状况,
一个个,一件件,
似乎就是我们生活状态的集合,
或多或少,都有自己的影子。
拖着疲惫的身躯,
你在朋友圈出了一张闲置的健身年卡。
电梯坏了,
你自嘲说今天可算运动一次了。
你敷着最贵的面膜,
熬着最长的夜。
听说手机屏幕辐射大,
你换了张绿色的壁纸。
你在凌晨三点转发遥远城市有人猝死的新闻,
再给自己定了五个起床闹钟。
你听闻某个朋友得了癌症的消息,
难过之余你开始有点担心自己。
你想和朋友去试试素菜馆,
但忙碌的工作让你迟迟不能赴约。
你在家族群里怒怼发养生鸡汤的亲戚,
临行前却在行李中塞进了一瓶枸杞。
你嘲笑父母总是被养生广告欺骗,
你不知道他们只是想陪你久一点。
你说你没空健身,
你不知道在医院排队要花更多时间。
你常常自嘲连体检的钱都没有,
你不知道ICU病房可以迅速榨干整个家庭的积蓄。
我曾经问过很多人,为什么明知道熬夜不对却依然要熬夜。
我得到的答案无非以下几种。
「就刷手机呗,微博抖音朋友圈,经常刷到没有任何可以更新的内容,然后才放下手机睡觉。」
「读不完的reading materials,熬夜读吧效率极差,不读了吧还放心不下……」
「一开始只是想听听歌,然后就开始矫情,胡思乱想,更睡不着了。」
「我吧,其实能睡着,但是舍不得睡啊!白天要做各种事,到了晚上才有时间放松一下……」
听来听去,熬夜理由千千万,没啥正事儿占多半。
在无数个迟迟不肯睡去的夜晚,
有没有那么一瞬间你曾经想过:
“万一猝死了怎么办?”
认真讲,我想过。
当我看到越来越多年轻人猝死的新闻,
当我看到越来越多疾病低龄化的数据,
当我听到朋友说感觉身体变差的消息,
当我每次不舒服都对生命起敬的时候,
我突然很怕,
因为我对自己的照顾不周,
而变成黑白色。
我们没有想象中那么健康,
我们的身体也没有想象中那么顽强,
尤其自己身在异国他乡,
更有责任去把自己照顾得妥贴得当。
总有人说,
自己还年轻,什么都不怕。
可你别忘了还有句话说,
出来混,迟早要还的。
想想看,
反正起床就会看到新一天的阳光,
何必总要熬过12点,
去做那个第一个迎接新一天的人,
太阳都没有这么勤劳。
最后,跟你说一件特别讽刺的事情。
一个365天大概有360天都不能好好睡觉的人,
在写一篇名为《别熬夜了,真的会死》的文章。
这说明什么呢,
说明熬完这一晚,
我下定决心要「好好做人」了。
希望你,
也可以拥有充足的睡眠和健康的身体,
然后再去读书旅游看世界,
不负这一段美好的留学时光。
「今日互动话题」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