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期的《奇遇人生》,赚足了网友泪水,也让毛不易吸了一大波粉。当他回忆起自己的母亲时,语气神色很平静,听他娓娓道完,阿雅红了眼,S姐对着屏幕也忍不住大哭起来。
毛不易说:“第一个在我面前死去的病人,是我的亲生母亲,最遗憾的一点是,我妈在临死之前,都觉得她的儿子是一个不成功的人,就是那时候,我学习不好,然后又有可能拿不到毕业证书,让她很焦虑”。
毛不易的母亲患了癌症,没能看到儿子如今成功的一天,就带着对儿子的深深担忧,早早离世了。毛不易内心是落寞的,没能让母亲安心的离开,还要担心这个担心那个的,没能在母亲有生之年,活出做好的样子。
他这样愈平静的表达,愈让人难以把持情绪,估计毛不易已千万次责备过自己,有时候,越是沉重的话题,越是举重若轻,因为这种遗憾已经深入骨髓,他再也没有机会亲口告诉她母亲了,他唯有化作积极的生活态度来告慰母亲的在天之灵。
因为他深知,母亲爱他。
生老病死,平凡人生,真的是人我们这一辈子永恒的泪点。
在外多年,每当重阳,就特别想念父母,不知道父母头上的白发又多了多少根,算算这么多年离家在外工作的日子,回家陪伴父母的时间真的是寥寥无几,有时真的怀疑自己,选择离家这么远,是不是一个错误。
每个人都觉得衰老很远,
其实不知不觉父母就老了。
每个人都觉得还来得及,
其实每一次见面都是倒数。
我们没能努力做好珍惜拥有,就开始道别。
我知道有很多人也有S姐这样的感受。
老妈像孩子一样哭起来
@一介布疏的约翰
18岁的那年开始了新的征程,去英国留学。父母一大早就起来驾车送我去机场。行李托完后,离起飞还有两个小时,我一心想着去看世界,心里一点悲伤和失落都没有,父母也没有流露出万般不舍的态度,就再三嘱咐了一些安全事项。
可当我安检时,老妈却突然像孩子一样哭起来,没有任何预兆。我本想回去抱一抱她,但是我爸一直在挥手,“进去吧,进去吧,到了一定要发个短信!”(当时13年父母还没有微信,貌似只有QQ)。
安顿好后,第一次和老爸视频(老妈上班去了),爸说当时从机场回家你妈哭了一路,还把我房门锁了,说是看到我东西就想哭。
现在在英国呆有五年了,16年第一次回国,打算给老妈一个惊喜,就没告诉她。她又像孩子一样高兴,“哎呀呀,宝贝儿子回来啦”,笑咯咯的上楼来找我,只不过这次哭的是我。
以前总觉得恋家干嘛,太幼稚了。现在在英国生活,越发想回国。我和父母相处的时间,也越来越少,很想抓住一切机会,和他们生活在一起。
作为一个游子,心里其实是很矛盾的。又想远离家乡闯出一番事业,要独立有出息;又想到远在世界另一端的父母,牵挂着。
我目睹一位老母亲的无声啜泣
@微海阳
我是个北方人,毕业之后,我留在读大学的城市,每当盛夏温度接近40度的时候,我开始想念北野夏夜的清风,初冬手脚冰凉的清晨,我也会惦记家里24小时都有暖气的温暖小屋,偶尔在街边吃烧烤的时候,总会想起想起内蒙香气翻涌的肉串。
去过那么多地方,品过那么多味道,一入口,还是觉得那些年在家吃过的那个味道最正宗。
不知道你是否和我一样,格外讨厌车站的候车室以及机场的候机厅。这里的每一天,都上演着一出出离别的桥段。我曾经目睹过父母把子女送上车,隔着玻璃遥遥挥手,直到大巴车驶出站口的时候,才抬起手掌轻轻拭去强忍已久的泪水,我也见过一位母亲坐在人潮汹涌的候机厅来来回回张望,走了好几圈,最终坐在长椅上无声啜泣,这一坐,就是十几分钟没有抬头。
那时候的我尚不懂得这种厚重的感情,还暗自嘲笑他们矫情。直到国庆时候回家,临别的那天,母亲在饭桌上眼眶红了好几回,她和我说,每次我走的时候她都觉得心里难受,以前读高中的时候,她总是会习惯性的开车把我送到车站,大学以后,她就很少再送我了,我一直以为是因为我年岁大了,她觉得去车站这样的小事我可以自己搞定。
后来她才告诉我,因为目送我离开的那个场景让她觉得难受,怕她的眼泪影响我的心情,所以她就没有再送我了。
很长一段时间,她转载各类当地的招聘信息给我,被我不厌其烦的一次次驳回,她分享的那些家长里短,我总是像个看客一样听过就忘。
我在一条所谓的梦想路上前行,渐渐忘记了我们的每一次挥手离别,再次相见都已是一年之后。
他们时常喋喋不休的和我讨论婚姻大事,对于这件事,他们好似比我还要上心,总是急不可待的要在家乡的房产证上写上我的名字,我还没有想好什么时候回家,他们就已经计划好了阖家欢乐的场面,有点可笑,又有点可爱。
我时常幻想,当我们结婚的时候,会是什么样子,是亲友们聚在一起欢喧,还是对望之时彼此眼中的深情,我想了又想,最终定格的是父母眼里悲喜交织的复杂目光。一个新家的诞生,意味着对旧家的割舍,不同的是,这一次的“漂泊”,比以往的每一次都要漫长。
我们一天天的长大,相聚的时间一天天的减少。我们不害怕外面的狂风骤雨,却胆怯狼狈不堪的回家,我们总想通过时间让自己光鲜,直到有一天光彩夺目的站在他们面前,可我们却忘记了长大的那些年里,他们早已经看惯了我们软弱无力的模样。
如果团圆只有3分钟
陈可辛团队曾用手机拍过一个短篇叫做的《三分钟》,也是令人泪目的。
故事中的母子,只能在月台上团聚,短暂又辛酸,快要上一年级的儿子,为了让列成员母亲看到自己的进步,3分钟里,一直在备着九九乘法表,直到母亲离开,终于努力背完了,隔着玻璃,母子俩挥手笑别······
当你和你家人团圆只有3分钟,你会怎么过?
这个视频或许能让我们更珍惜和父母在一起的短暂倒数的时光。
当你不在身边,父母怎样生活?
腾讯去年发布了微信数据报告 ,大数据展现出中国当下社会老年人的生活状态。
700多万老年人玩手机
中国家庭空巢率超50%,一线城市更是达到70%, 我们以为自己的生活常年在外奔波,一年回家三两次的陪伴,早不能满足老人内心的精神需要。
全国有768万老人,他们原来不会用手机,但是为了与我们沟通,他们带起老花镜、拿起说明书、四处打听请教学会使用手机,因为,他们期望用年轻人的方式与我们沟通,渴望填平代沟。
你的父母,是否也是这700多万老年人手机大军中的一位?
微信大数据展示,老年人每天平均步数6700步,相比年轻人对于交通工具的依赖,老年人更愿意通过步行的方式来抵达目的地。
茶余饭后散步、街坊老友的串门、市场的买菜,是老人们主流的运动方式。 每天6700步,每年2445500步里,你陪伴父母走了多少步?
你的父母最期待什么?
大数据显示,老人对通话的需求明显比年轻人强烈, 月人均通话时长整整比年轻人高17分钟 。
老年人生活圈简单而且固定,最挂念的永远是子女、孙辈, 期待与子女的沟通 是他们最大期许。然而,我们通话时总是觉得老人们 千篇一律的唠叨与叮嘱。 回想以往,我们 有多少次不耐烦、多少次匆匆挂断他们的电话?
微信数据统计发现,老年人日均使用微信发布的条数远没有年轻人高,但确实语音消息的高频使用者。
这意味着,也许你收到一条极其简短的语音信息,是父母带着老花镜、反复了很多次才成功发送一次的。我们不以为然,他们却拿着手机殷切期盼我们的回复。收到回复的时刻,犹如孩子般的兴奋……
2016年,一则让千万青年人泪崩的故事在网上流转:一位孤独的、脏兮兮的老头拿着一部很旧的手机,走进一家维修店里去维修。
年轻的女店员看了看手机,告诉老人,他的手机并没有坏。
老人听后,目光显得呆滞,突然哭了起来:“那为什么,我接不到孩子们给我打的电话?”
昨天重阳节,或许,你昨天还给家人打过电话,或许你今天还和父母视频聊天了,或许,你上个月才给他们寄过礼物,但是,你要想想,你已经有多久没有陪伴父母了?有多久没有陪着父母好好吃一顿饭了?
英国私校教育访谈第3集:英国华人妈妈分享 伊顿 哈罗如何选?
2018最新最全!中国人获得英国绿卡的十种方法 附视频攻略!
六年,239个案例,英国企业家移民模拟测试系统,帮你了解真正的自己
签证申请要求提供香港无犯罪记录证明?附赠香港无犯罪记录证明办理流程!
欧盟护照持有人如何免费办理父母移民英国,完成家庭及资产规划?
华人持有英国绿卡仍然被拒绝入境!英国入境你必须知道的几个关键!收藏!
投资移民如何申请National Insurance Number?
多名中国留学生海外失联,疑陷绑架骗局! 诈骗手法最全汇总 别上当!
干货 | 英国贷款,获取个人纳税收入,证明材料的正确途径!详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