懒蚂蚁效应:为什么企业需要“会偷懒”的员工

2018年10月20日 人人都是产品经理


全文共 3067 字 1 图,阅读需要 6 分钟


———— / BEGIN / ————


你有没有发现自己身边会有这样的同事:当你手忙脚乱应对各种工作繁琐时,他却悠哉地在茶水间喝咖啡;到了下班时间,你还在担心今天要加班到几点的时候,他已经收拾好东西准备回家了。


这个人可能和你在一个办公室,甚至就坐在你隔壁,看着身边的这个同事,有时你可能会觉得很恼火;但是即使你向同事抱怨,跟领导反映,也不能改变他的工作作风和习惯。


为什么?


同样是在上班,是不是一定要兢兢业业才能创造价值,那么这个“懒”员工为什么还能在职场上存活下去,而没有被领导劝退呢?


这里要介绍的思维就是懒蚂蚁效应


1


说到蚂蚁,可能所有人第一个想到的关键词就是勤劳;实际上,并不是所有的蚂蚁都是勤劳的蚂蚁。


日本北海道大学的进化生物研究小组对三个分别由30只蚂蚁组成的黑蚁群的活动进行了观察。



结果发现:大部分蚂蚁都在很勤快地寻找、搬运食物,但还有少数蚂蚁整日无所事事、东张西望,人们把这少数蚂蚁叫做“懒蚂蚁”。


有趣的是,当生物学家在这些“懒蚂蚁”身上做上标记,并且断绝蚁群的食物来源后,那些平时工作很勤快的蚂蚁表现得一筹莫展,而那些“懒蚂蚁”们则“挺身而出”,带领众蚂蚁向它们早已侦察到的新的食物源转移。


原来“懒蚂蚁”们把大部分时间都花在了“侦察”和“研究”上了,它们能够观察到组织的薄弱之处,同时保持对新的食物的探索状态,从而保证群体不断得到新的食物来源。


日本北海道大学农业教授Eisuke Hasegawa说:


在短期内,懒惰的蚂蚁效率低下,但从长远来看,它们不是。


最终,随着工作量的增加,懒惰的蚂蚁会起到十分关键的作用。


“懒蚂蚁”并不是完全不做事,只是把主要精力放在更广阔的视角,不是去执行某些具体的任务,而是寻找群体的其他出路和备用方案。


懒蚂蚁效应对应的懒蚂蚁员工,这类员工不甘于埋头日常杂物,不喜欢一成不变的工作内容,比如:整理文档、回复邮件等等;而是喜欢去对自己的工作进行分类、研究、发现和思考,倾向于有创造力的工作,希望有足够时间给自己探索和学习。


这类员工在平时可能会变现的很“特别”——成为别人眼中的异类;但是却能在关键时刻给出非常好的看法和思路,因为他们平时对工作和公司的发展有更加长远的看法。


免于杂物,勤于思考;不去做繁琐的事情,就可以把精力节省下来,提升自我价值。


也许你会觉得有些“懒蚂蚁”员工好像并没有做什么,但实际上他们创造的价值会更高,善于思考的人效率也会更高——因为他们对自己的工作有着更清晰的认知,善于对工作进行整理和删减。


2


对于一家公司来说,需要勤劳的蚂蚁,也需要“懒蚂蚁”,勤劳的蚂蚁适合做执行,而“懒蚂蚁”将会在公司的计划设定和未来发展中起到重要作用,特别是当公司发展遇到阻碍或是危机的时候,“懒蚂蚁”员工的能力就显得尤为重要。


如果是在零售部门,也许那些“懒蚂蚁”员工对待日常的工作很难沉下心去做,但是这类员工可能特别有亲和力,也很活跃,他们很适合跟客户打交道。


零售部门需要经常和客户交涉,这时候这些员工就能发挥特长,给部门带来更有回报的收益。


“懒蚂蚁”员工擅长“偷懒”,他们知道如何能高效地完成工作,如何简化工作流程,如何快速解决问题。


他们的偷懒不是真的什么都没做,而是在别人都在焦头烂额的时候,已经找到了实现高效的诀窍,在更短的时间里把手上的工作完成了。


通常,我们看到的只是一个结果和最终的状态,而没有发现过程的存在。


比如:一家公司的发展战略部门,就需要“懒蚂蚁”员工发挥特长——不需要兢兢业业,而是要给出好的战略规划和发展策略。


他们就是一家公司的大脑,所以他们必须具备足够的分析,探究能力,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市场探索能力。


而这些素质并不是安安稳稳地坐在办公室里就能培养出来的,他们可能需要去做实地调查,需要不断地做头脑风暴。


如果平日里总要做一些常规的工作,那就没有时间和精力去做拓展性的思考,也就没有办法给公司的长远发展提供好的方案。


有一个著名的懒蚂蚁效应的案例就是——汽车公司“奇瑞”。


以自主研发为核心竞争力的“奇瑞”汽车在业界是有着一定的竞争力的,而“奇瑞”最初的研发班底就是别的公司淘汰下来的“懒蚂蚁”——10多个因原公司打算撤销技术中心而集体跳槽的工程师。


当时,一些汽车公司热衷于为跨国汽车品牌做加工装配以获得短期利润,技术人员这些看着好像不干活的“懒蚂蚁”就不受重视甚至被淘汰。


而市场却再一次证明,企业要长远发展,必须重视“懒蚂蚁”,培养“懒蚂蚁”,奇瑞公司里就有200多个研发人员。


3


对于管理者来说,对员工的管理要注意什么?


1. 管理遵循“以人为本”的原则


公司的管理究其根本还是对人的管理。对待“懒蚂蚁”员工,要秉持开明,包容的心态,鼓励培养这样的员工,让他们能够在包容性强,支持员工多元化的工作环境中工作。


这样才能让“懒蚂蚁”员工积极发挥能力,为团队的发展提供积极的反馈和帮助。重视“懒蚂蚁”员工,而不要因为没有了解到这类员工的重要性错失重要的人才资源。


2. 对员工施行分类管理


公司内部,需要稳扎稳打的员工,也需要思维跳脱的员工,当不同类型的员工在同一个团队中时,要学会分类管理,明确“因人而异”的相处方式,而不是用同一种思路和眼光去看待不同风格的员工。


美国职业指导专家和心理学家霍兰德认为:个人职业兴趣特性与职业之间应有一种内在的对应关系。


根据兴趣的不同,人格可分为:研究型(I)、艺术型(A)、社会型(S)、企业型(E)、传统型(C)、现实型(R)六个维度,每个人的性格都是这六个维度的不同程度组合。


“懒蚂蚁”员工往往身上带有研究型,艺术型等这类特质,不愿意做安稳的事情,喜欢独立的和富有创造性的工作,喜欢跳出原有的规则和框架看待问题。


对待这类员工,就不能和管理沉稳型和常规型员工的方式一样了:需要给予足够的信任和包容,提供更大的发挥空间。


观察“懒蚂蚁”员工,如果他们表现的有些无聊无所事事,很可能现在的工作内容对他们已经没有什么挑战性了,这时候就可以给他们更高的挑战。


作为一个职场人来说,也要具备“懒蚂蚁”员工的能力。一个只会做重复劳动的人迟早是会被替代的,只有成为一个有个性有长处的员工,才能在职场中走的更远。


4


那么如何向“懒蚂蚁”员工转型呢?


1. 多思考多总结


很多时候,工作行程排的很满,特别是日常繁琐的事情比较多,就容易陷入其中,只是想着要赶紧把这些事情完成。


这种情况,就容易迷失方向,没有精力去思考自己这些工作的目的是什么,只是为了工作而完成工作。


遇到这种情况,应该多加思考和总结,为什么要做这些事情,背后的意图是什么,这样就可以发现有些工作并不是必须要做的,由此简化工作内容,实现高效工作。


2. 注重自我提升


能力不够的人是很难实现长远的思考方式的,一个优秀的员工一定有至少某一方面的特长是可以在工作中发挥的。


平时,除了上班之外,也要去加强自身能力的提升。当你的能力上升到某一层面的时候,才能接受更高的挑战,而不是一直守在一个安稳的工作岗位上碌碌无为。


“懒蚂蚁”效应在很多动物群体中都可以看到,在人类社会中更是显而易见。作为领导者,要有一双善于发现人才的眼睛,并施以合理的培养方式,来让这样的员工发挥特长和潜能。


在招聘时,也要关注这类人才的选拔,这类员工能在关键时刻给出好的建议和发展战略指导,对团队之后的发展很有意义。


作为普通的职场人,更要时刻保持危机感,不要沉迷于“温水煮青蛙”的安逸当中,而是要主动挑战自我,提升自我。


要了解到:越是要往更高的层次发展,越要配备卓略的眼光,还要善于做判断和决策。


———— / END / ————


点击“阅读原文”下载APP

收藏 已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