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不自觉在加拿大的移民生活已经过了整整一年,中间虽然做了两份专业工作,但都是抱着临时过渡的心态在做,心里一直对自己想从事的工作有一个清晰的定义,当时需要面对的问题是如何能把这个计划变为现实。
不同于在找第一份工作时的那种无条件接受任意第一份offer的孤注一掷的心态,这次重归琢磨着换工作的时候由于已经有了加拿大本地工作经验带来的底气,已经可以开始对其他因素做出详细的考量,交通的便利性,收入和福利水平,公司品牌和发展背景,组织内的职业发展可能性等等都不能不想,毕竟不再是二十几岁刚踏入社会的年轻了。
对我们这种年龄已经眼看就要步入中年的技术移民来说,任何由于求职选择判断错误导致的对未发展无投资收益的时间损失都是巨大的成本,我们不得不承认早前曾经拥有的可以肆意挥霍大把青春时光的账户余额早都归零了,摆在面前的客观现实是只有尽快的找到适合自己的位置才能让家人和自己在这个陌生的环境里有更多的安全感和归属感。
和国内的房地产市场规律类似加拿大的求职季也有一种金九银十的说法,主要是因为加拿大人夏天的时候是外出旅行度年假的高峰期。很多人都会利用六七八三个月期间去度假屋亲密接触大自然或者携家带口的来一次浪漫的海外旅行。各个公司整个招聘的工作流程都会暂停,这段日子里自然市面上出现的机会就没那么多了。只有等到九月份天气渐凉,公司高层们玩够了回到工作岗位开始重新进入工作状态的时候才会有集中的虚位以待的机会出现,所以很多好的工作机会都是在九月十月集中出现的。
为了尽量不错过每一个合适的机会我在monster,indeed,workopolis,easyhired这些主流求职网站里都设置了根据用户筛选条件每天自动推荐新工作机会的功能,所以每天几次查看自己的收件箱成了那一段时间的日常。
一直到一天上午我发现了一份当天才release的工作描述非常贴合自己的期待值,是一家德资的跨国汽车零部件生产商在加拿大的总部招聘他们位于北约克的工厂的高级财务控制员,而且要求熟悉SAP, IFRS, just in time, 5S, 6 Sigma,Congnos TM1,ISO这些经验和技能的要求点也很接近自己的行业经验和工作背景,我就抓紧时间在现有的简历模板上针对这份工作岗位描述对关键词进行了更新并第一时间投了出去。
过了两三天接到了一个猎头女士的电话,问了些常规问题,很高兴的表示会下一步和雇主进行沟通,让我等待下一步面试安排的消息。就在那两天我在另一个网站上又看到了一份非常相似的招聘广告,我犹豫了一下,因为在加拿大如果同一份工作重复投简历的话是一个大忌,特别是如果答应几家不同的猎头代为申请同一个职位的话那肯定就会第一时间被淘汰。但仔细看的话两份简历一些细节的说明用语又不尽相同而且联系人的邮箱也明显不一样,为了不错过机会,我就又投出了一份简历。
谁知道还真的踩雷了,没多久那个猎头女士打电话过来问我是不是自己又投了一份简历,我很坦诚地说我是在不同网站看到的另一个招聘广告,而且我确认联系人的信息也是不一样的我才申请的,她解释说他是接受那个公司委托来找人的所以不会有其他猎头公布这个职位,我看到的是公司HR经理自己发布的广告,所以其实是同一个岗位。
她和HR经理为了这个事儿商量过几次,但她打电话的目的主要是通知我第一次面试的时间和地点安排,我听了心里悬着的石头才算落了地。
到了约定的日子老婆陪着我一起去了面试的地方,等在车里为我加油。
面试我的是controller和controlling manager,聊了一些工作细节的事情接着又是一次电脑上的报表测试,留给我半个小时完成一些分析图表和报告,他们离开会议室之后我看了一下觉得半小时应该不够用,于是决定先研究一下各个问题,把处理的思路先整理出来,电脑上只完成了一些公式和半成品的图表的时候时间就到了。
他们回来后我就直接的告诉他们我可以完成这些任务,但是大概还需要多少时间,大概会用到什么公式和完成任务需要采取的每一个步骤,然后等他们的反应,心里想如果他们觉得这样算被淘汰我也认了。
结果controller很开心的看了旁边的manger一眼笑了,他说他们设计的时候就是按照半小时不能完成设计的,测试实际动手能力是其次,主要还是想看看在时间紧任务重的情况下你的处理方式是什么,我们觉得你的沟通方式还是很符合我们团队日常工作中所需要的,今天面试就到这里吧。
我回到车上对老婆说第一轮面试肯定过了,回家等下一步的消息吧。
第二天那个猎头女士打电话给我确认第二轮面试的时间和地点,告诉了我面试参加者的职位和姓名,第二轮面试是和厂长和controller进行的。基本上只是厂长发问,这是一个满头白色卷发的白人老头,看起来非常威严,他主要围绕着日常工作中可能出现的各种问题以及应该如何解决进行,而且他的提问可以看出来他是一个从宏观到细节都非常关注的人,是典型的家长型领导。
后来证明我的判断是正确的,在日后的工作合作中他对财务报告中的每一个数字和百分比都有很高的敏感度,只要扫上几眼就能马上抓住重点甩出问题。正因为这个特点,最初他可是让controller最头痛的一个厂长,因为所有发给他的报告和email都要再三确认过才行,面对这样一个记忆力超强和不刨根问题不罢休的partner是绝对不能掉以轻心的。
大概谈了一个多小时之后他心情不错的宣布面试结束,笑嘻嘻的和我握手告别,从他的表情上可以看出了他应该是很满意的。面试后HR经理给我打了个电话,说面试反馈挺好的,他和猎头谈过了,以后的流程他来安排,猎头不再介入我这个case了,有事情他会直接和我联系。
一周以后迎来了第三轮面试,是加拿大区的执行总监,集团的HR总监带着我到面试的房间门口,微笑着小声对我说里面的是最后一关的大boss,祝我面试顺利!
见面了发现这个大boss是个满头银发的亚裔老人,穿着白色的工装衬衫,口音还是蛮重的,但好在沟通起来还是没什么大问题的,提问的问题也都挺常规的。
只是他问了一个很有趣的问题,你为什么在简历里说自己是个seasoned财务专业人士,我不太明白你是只愿意做临时性的工作么?我解释说seasoned是experienced的意思,不是说我偏向于做part time的工作。
他还是有点困惑地样子,好在旁边的白人助手马上帮着解释seasoned和seasonal的区别,他听懂了之后蛮开心的,聊到快结束的时候他看着我说我目前唯一关心的事情就是你的稳定性,你会不会三年之内跳槽?
旁边的controller抢过话题说加拿大的职业市场是自由的,我们不能要求面试者承诺一定要做满多长时间,这样的问题不太合适。执行总监乐了出来,大声问出了最后一个问题,Do you love us now?
我愣了一下回答他,I do like you guys for sure,only time will let me know if I would love you in future...面试结束后很快收到了offer,收入比前一份工作高大约30%,医疗福利覆盖家人,年假14天,两周之后入职。
工作开始的前期接到的最重要的任务是和我负责的那个工厂的厂长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因为之前财务控制几乎都只是在总部办公,缺少和生产运营部门的及时沟通,过去的很多情况都是等会议的前一刻厂长和各生产部门的经理才会收到相关的报表和材料,他们及来不及理解着这些结果更谈不上自信的去和自己的上级汇报总结这些数字,所以那个厂长长期以来对财务控制部门积怨已久,缺乏信任,我观察到厂长和controller的电话会议几乎每次都是不欢而散,甚至有时还会吵起来。
我在总部和工厂各有一个办公室,过了前期入职培训期间我尽量选择去工厂办公,有机会就和厂长谈他最期待的支持应是什么样的,过去他最不满意的地方是什么。
前期一起看报告的时候也真的是很头大,controller入职只比我早半年,前任是甩手就离开的没什么交接,所以有很多事情我们也不是特别清楚,一份月度报告一起谈了四五个小时,记下了二十多个需要继续查细节找答案的问题。
结束的时候大伙都精疲力尽了,我看controller也有些疲累,厂长则是气呼呼的坐在桌子后面不吱声,我对厂长说我记得面试的时候你说你在寻找的人选是会以partner的角色来给你提供支持的,我不知道过去我们两个部门是用什么方式合作的,既然我的前任已经离开,我们有机会开始新的合作方式来解决这些问题也算是一个好的起点,给我们三个月了解业务,相信咱们以后问题会越来越少的。
那段日子我们工作的很拼,几乎平日晚上加班到十点十一点,周末再来干上一两天是常态。
我会在每一次重要会议前至少一天把材料发给厂长和相关经理,并至少提前半天和他们一起过一遍这些结果,看是否存在什么问题,如果有我就尽量提供详细的细节分析,并且提供如何解决的建议,这些问题来自四面八方,系统里产品成本的主数据缺失,采购订单的维护错误,预算的货币种类错误,工人报工时的错误,资产资本化的设置错误,工厂间物料移动定价问题,很多是你根本预想不到的事情,每天自己都像一个福尔摩斯一样看着数字推理着一切可能导致问题产生的原因,然后再去和各方神仙斗智斗勇,确认事情的原本是什么情况并且讨论制定解决方案。
逐渐每次和厂长每次过数的时间变的越来越短,从最开始的四五个小时变成了一两个小时,后来又变成了半个小时,到了这几个月他已经不再操心安排时间和我们单独会前review月度财务报告了,甚至开会他都不去展示材料了,直接让我代劳。
我又根据他们管理时最头痛的人工工时管理问题给他们设计了一套报表分析工具,让他们可以在任意期间段对比分析系统工时和人事薪酬工时的差异,直接对应到产生差异的部门和班次甚至员工号。还设计了一套根据生产任务和生产主数据测算未来工人人头数需求的预测工具,这样他们可以尽量准确的控制各个部门工人的队伍规模。东西他们用起来很顺手,也算解决了过去一直存在的黑洞问题,也同时证明了财务控制就是能提供给生产团队最有力支持的亲密partner。
我们每次一起开会的氛围也逐渐有了很大的变化,之前controller每次去见这个厂长都很挠头,生怕会又不欢而散,现在他这种担忧就轻松多了,有好几次我都听见他很高兴的打电话给别人说现在北约克的厂长和管理团队对同财务控制的合作满意度很高,我们部门这个新团队已经开始赢得了运营部门的信任。
去年预算的时候有一页需要质量部门的关键数据预测,但是那个罗马尼亚的质量经理非常有个性,几经催促之后在deadlin之前他都没有提供数据,即便厂长帮着催了几次还是无果,无奈在开会前我只好平均了一个结果填了上去,毕竟不能给德国总部展示含一页空白的预算报告吧,给厂长看了下他也无奈的表示只好如此。
由于北美汽车市场竞争残酷,在我们之前展示的几个美国和墨西哥的工厂压力都不小,加上这次预算时间紧任务重,预算展示模板又是全新设计的特别复杂,每个工厂预算展示材料都或多或少有些问题,这些因素导致总部的运营总监非常恼火。
这个德国佬的火爆脾气是出了名的,到了我们北约克工厂的时候他会盘根问底的研究每一个数据,到了质量成本那一页他直接就发飙了,你们为了达到总部的目标就开始脱离实际胡编了是吧?这个数一看就是假的!!!劈头盖脸的开始给厂长一顿猛批,声称这事儿很严重,不能就这样算了,整个会场鸦雀无声,大家面面相觑,我看厂长和质量经理的表情非常尴尬,尤其能感觉到厂长压力特别大。
我内心觉得这样对厂长挺不公平的,我们一起熬夜加班多少天的成果不能这样就被全盘否定了,我打破平静说其实这事儿不是有谁要作假瞒报,是因为时间太紧,质量部门的统计来没有完成,为了保证不拖延汇报日期,我自作主张根据历史数据预测了这一页的内容,虽然是平均数,但过去几年的历史纪录一直都很稳定,明年的实际和这个结果比起来应该不会有太大的出入,如果有错的话,作为材料的准备者,理应是我来负责,厂长和别人并不了解这些数字的来源,不能怪他们。
正在火冒三丈的德国老头儿愣住了,估计他从来没想到会有个程咬金半路出来,这时财务总监乘机发言说,你是新来的同事,有些事情的流程还不熟悉,这个结果可以会后和质量经理再研究研究,下次开会的重新展示吧,既然大家都没有故意作假,那就说明大家工作态度没什么问题了,我们对这个预算的其他部分也就放心了。
会议打破了尴尬又继续进行了。散会后我的心情有点郁闷,我知道我做的事情没错,但如果就是有人要承担责任的话我也无所谓了,大不了换一份工作就是了。但事实证明正式这件事情进一步拉近了运营团队和财务控制的关系,质量经理每次交作业都认真及时了很多,上边也再没有责问这件事情。
过了一段时间我才得知厂长和controller两个人在会后都给相关方打了电话写了邮件来解释说明这件事,特别是厂长还单独找我谈了一次话,他说这本就来是质量经理的问题,而他本人作为预算的审核负责人也少不了责任,我能在那个场合挺身而出化解尴尬他非常感谢,他还给我看了他单独发给运营总监的email,信里如实的解释了这个事情的来龙去脉,还重点强调了下我的对这次预算做出的努力,会议上仗义执言保护同事的出发点也是在团队内非常值得肯定的。
这个风波过后,北约克工厂团队对我们的信任和关系又升级了一层,客观的说财务控制部和这个团队的合作关系已经算是整个加拿大区几个工厂里最好的一支。如今我已经不用刻意尽量跑去那里的办公室工作,因为我相信无论我是否经常在那里露脸,厂长都很清楚我一直在全力协助他们解决问题。
由于是在加拿大这个移民国家,这个公司里的同事也都来自世界各国,文化背景大不相同,但是和大多数人相处起来并没有觉得特别有距离感。
比如Controller是出生于南非在澳大利亚长大,在英国求学的加拿大裔印度裔人,他从来不会要求人必须几点来,几点走,只要工作任务不受影响,阴天下雨或者稍感不适直接一个电话打给他就可以选择在家工作或者绕开HR系统在家休息。
他知道我是新移民就安排每个周五大家一起出去吃饭,带我体验各种中东餐,印度餐,本地流行的网红食物,介绍我西方的饮酒文化,如何品鉴各种威士忌,各种啤酒的分类和文化背景,出去看棒球比赛的时候发现看我不明白就认真的给我做解说员,他说我来了以后他的一个任务就是用最短的时间把我彻底本土化成一个加拿大人。
说实话一开始我去餐厅完全搞不懂如何点餐搭配那些红红绿绿的酱汁,在同事的推荐和解说下后来一次次尝试才逐渐明白了这些酱都是什么材料做出来的,适合搭配什么菜品,这些知识是英语教课书里永远没办法学到的。
为了尽快熟悉多伦多的语言环境,每天上下班的路上我都会听本地的交通广播,内容里充斥本地的地名和热门事件报道,一开始听有点发懵,后来磨耳朵磨得久了就发现不管广播里的主持人语速多快,都可以听懂那些报导的内容了,又可以拿这些话题到办公室和同事闲聊的时候作为讨论的材料,可以很好的帮助拉近距离感。
公司里华人同事不算少,一条不成文的规定是和公司里的华人同事也只会在附近没有其他族裔的人的时候才讲普通话,因为在加拿大当着别人面讲别人听不懂的语言不是一件很不礼貌的事情,我注意到其他族裔的同事也是如此,比如两个印度裔的同事本来在用母语聊天,如果我走过他们就会马上切换到英语,这样可以避免一切误判,也算是个加拿大职场小常识吧。
办公室里逢年过节的时候大家也会在一起准备potluck,各自带来自己的拿手菜一起分享,可以品尝到世界各地的美食。我时常也会带一些中国的糖果和小吃给大伙儿,夏天的时候还带去过一个大西瓜放进冰箱里,待到中午最热的时候拿出来切了给大家分享,他们说以前大家每次都是带来甜甜圈,巧克力什么的,这冰镇大西瓜还真是头一遭,我普及给他们这在中国就是最常见的夏天的消暑方式。
我看到在加拿大很多华人都只生活在华人社区,之和同胞打交道,其实完全没有必要这样局限自己的生活范围,来到加拿大这个多元文化国家,只要开放自己,就可以很容易的融入这个社会,既然选择了移民做一个加拿大人,就应该尽情体验一切加拿大人的生活方式,感受这里本土生活的方方面面,才逐渐对这个国家产生情感上的归属感而不是做一个独在异乡为异客的思乡游子。
时光飞逝如电,在目前的公司已经工作了一年多,每天上班的时候依旧忙碌于如何发现新问题,解决旧问题,终日忙忙碌碌。生活状态也已经告别了新移民初来时的那种事事新鲜,对未来却又有些茫然的状态。
虽然有几次早上醒来有些时空穿越感,过了一小会儿才确认自己已经真实的生活在地球上一个远离本乡本土很远一个国度里了,但每天早上开车上班时看着湛蓝的天空和洁白的云朵又很开心自己可以按照自己的选择的生活方式来安排自己的人生。
人到了加拿大,活得听从心声,遵从自我;拼的全力以赴,挑战一切;回想在加拿大工作的这两年,体会百般滋味,终得拨云见日,挺好!
文章来源:移民家园网,转载请申请授权。
如果您对移民、留学、资产配置感兴趣,可在公众号后台或文末留言,直接回复“意向国+称呼+电话”,将由专业人员为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