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学生融入澳洲同学圈,为啥有点儿难?

2015年01月17日 留学澳洲



小编在澳洲留学,一晃四年已过。看看自己的朋友圈,还是以华人为主;平时出去下馆子,首选还是中餐、日餐、韩餐,偶尔还有印度餐、越南餐;走在路上随口哼歌,也是中文主打,日韩为辅,英文少少……

再看身边的中国同学,平时吃喝玩乐,呼朋引伴大多都是还是和华人一起,算是“同性相吸”吧。学校做作业分组,好多华人留学生也都倾向于与华人(中国、马来、新加坡、或者ABC)同组。


有时和朋友聊天,大家都挺郁闷:融入澳洲同学的圈子,为啥有点儿难?

其实原因很多,克服起来也不容易:

原因1 语言问题


首先是语言障碍,小编的很多朋友都在抱怨这个问题。毕竟我们是在用第二语言和人家第一语言交流,很多时候词不达意,想传达的信息对方接收不了。


有时候很简单的一个问题,用英语表达出去就变了味道,自己辛苦半天,对方还不一定全部理解。久而久之,会觉得好累。上课时迫不得已,下课了各回各家,自然不会再给自己找罪受。


原因2 “门不当户不对”


之前看一个相关帖子,说中国留学生总数多,大家即使不大量接触其他圈子,也会有自己的小圈子。这样出圈的动力也就不足,反正大家有了三五个好友,也就不那么迫切去接触“不必要的”“外部世界”了。


华人内部,交流成本低,因为大家有很多共同点,交往门槛就低。相反,跟外国人或者当地人交流门槛很高,所以让很多人望而却步。


原因3 课余活动


大家喜欢的活动不一样,一起出去玩也就没有共同话题。比如我们中国学生喜欢K歌,澳洲同学则喜欢在酒吧里喝酒听歌。


留学生喜欢研究些菜肴点心,把朋友请来小搓一顿儿,澳洲同学则更喜欢办party。至于各类体育运动也是当地人特别喜欢,我们很少参与。


原因是大多华人女生不感兴趣,而很多亚洲男生身体素质不如澳洲男生,把他们放在同一个橄榄球场试试,谁比较容易“负伤”应该不用多说了吧。

原因4 传统文化


相信大多数留学生都有这样的经历吧:被问及中国传统文化和历史时,我们可以侃侃而谈。即使语言表达不够完美,手脚比划也能形容的绘声绘色。再不行手机、图片、实物都搬来帮忙。


可是身边有多少澳洲同学能一直只和我们聊中国传统文化呢?当话题转移到他们的传统时,《圣经》,文艺复兴,自白派……还有几个中国孩子能侃侃而谈?


有时lecture上,老师随便一个涉及历史的笑话能让在场全部澳洲学生捧腹大笑,华人学生却只有纳闷儿或者随大流假笑的份儿。

原因5 流行文化


好多中国留学生在澳洲依旧看国产剧,听中文歌。有些华人喜欢听周杰伦,澳洲学生却很少有人听。有次我在一个语言交流活动里,和一个澳洲女生聊中文歌,她表达了将近半个小时,我也没理解她究竟在说谁。


只是不停听她重复“jie-lo-cho”,后来她拿手机图片给我,我才恍然大悟是“杰伦·周”啊!她又把她喜欢的歌名告诉我,说什么“kan-tan-a”,后来她哼了曲子,我才知道,是《简单爱》。


但说到周杰伦的新歌,新电影,他们的脑袋都一个个摇的好像拨浪鼓,然后马上换话题说欧美歌手……

小编觉得,其实任何一个圈子的人,想要融入另一个圈子,都或多或少存在困难。我们从小受的中式教育,已经点点滴滴沉淀在骨子里,来到澳洲,被全新的文化理念冲击,被迫成了文化中的“弱势群体”。


华人留学生扎堆现象,会不会是“弱势群体联合起来保护自己”的表现之一呢?


不过,值得开心的是,小编身旁好多朋友都在努力克服重重困难,尽量融入澳洲同学的圈子。


虽然时常碰壁,走起来荆棘满布,却还是执着向前。因为大家都相信,只要付出努力,就一定有好的结果。





收藏 已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