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6号是我们每月一次的读书会聚会。这次讨论的主题是“历史”。
这次来参加聚会的除了几位铁杆书友Warren,Steven,绵爸,还有虞美丽和缓缓,加上两位新朋友May和Jie加入,还有一位在澳洲长大的移二代,我们俗称的ABC,网名“兔小D”。小D也是一名历史爱好者,参加高考还写了洋洋洒洒的关于中国历史研究的论文,是个很有想法的孩子,中文也不错,这次来参加读书会,虽然带的是英文的历史书,发言却是标准的中文,必须赞一个先。
小D同学在发言中表达了在研究中国历史过程中遇到的困惑。首先从资料来源来讲,客观性的史料不多,政治性的宣讲却随处可见。其次,这种沿袭下来的面对历史的态度,使得在可见的历史研究中,始终缺少一个理性的角度。在参会的书友们一通七嘴八舌的辩解和讨论里,小D同学最后问了一个问题:那好,那么作为已经移民的人,你应该怎样看待中国历史?
不能不说这是一个很好的问题,也是一个很大的问题,大到牵涉到需要更新换代的历史观;但是也很现实,现实到我们作为家长在教育自己的孩子的时候,如何帮他们理解并亲近我们漫长又复杂的中国历史?
幸好,接下来书友Warren同学的发言,好像正好就是为了这个问题准备的。一旦跳出了我们固化已久的思维习惯和话语体系,从一个大的纬度来重新打量历史,中国的很多问题似乎也不是那么难以理解。
历史在中国的地位很高很高很高。一个呢,有人说中国人的“宗教”是历史。二个呢,中国人的文化和历史千丝万缕的联系。中国古代的书,可能至少80%是和历史高度相关的,你看看四大名著。三,古代人看历史,大部分是对为政之道进行总结和反思。我们按古人的大儒的思路去读历史,就是这些,前代怎么错了,该怎么打补丁。资治通鉴嘛,照照镜子,红红脸出出汗洗洗澡,你看现在某人的治理国家也还是这口号。这是古代人写历史看历史的角度,官修史为基础,兼具着统治宣传和统治技术的使命。
Warren的发言明白晓畅,融会贯通,赢得大伙儿一片掌声。接下来的讨论里,书友Jie和我们分享了这套让她重新找回对历史的兴趣的图集:
虞美丽分享了这部尚未完成的阅读,同样提醒我们跳出疆域的界限,重新认识有关中国的历史论述:
书友May是电影爱好者,她和大家分享了一部从平民角度反映二战的电影《沉默如海》,引发了大家的共鸣,Steven推荐了类似主题的《德意志的另一行眼泪》。作为媒体人的绵爸则推荐了一些近年来比较好的历史题材讲座,比如沈志华的《共和国历史》系列。
虽然把聚会时间从两个小时延长到了三个小时,然而讨论还是让大家意犹未尽。按照我们的移二代小D会后的说法,通过这次聚会"对中国历史的脉络有了更深了解', 收获很大。
其实我们每一个参会的人都很有共鸣,并欣欣然。
读书会在接下来的几个月里,会进入专题讨论阶段,具体时间和内容如下图。最近一期是11月3日的“红楼梦和古典诗词专题“,欢迎感兴趣的朋友报名参加。
更多读书会活动信息请点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