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中国人喜欢炒房、买房,而美国人却执意租房?

2018年10月25日 易居海外投资


似乎在几年间,全世界都在说“中国人爱买房”,甚至越来越多的人会将“爱买房”的习惯归因到中国人的基因当中。

但是我们觉得,将一种现象归因于“天性”是很粗暴的,俗话说:意识是客观世界的主观映像,意识可以通过实践改造事实。

爱买房与否,是意识和现实交织的结果。


01


和美国千禧一代打过交道的人都知道,哪怕是年轻一代,中美两国的人对于买房这件事的态度确实是有明显区别的,这种态度区别从何而来?

所以现在的年轻人把“买房”当作梦想,这在国内并不显得多么奇怪了。

试想你身边有一个朋友,工作刚满5年,也还没有成立家庭,平日里TA尽量减少娱乐活动,不和同时吃喝玩乐。

节假日不去旅游,最多去免费景区爬爬山;

吃饭怎么便宜怎么来,偶尔吃一顿好的,就算是“犒劳犒劳”自己;

手机屏幕碎了,不换屏幕的情形下使半年。

TA告诉你这些都不重要,因为TA正在攒钱,而TA的梦想就是“买套房子”一切似乎都好解释了。

至少你不会发出“我的天哪看在上帝的份上这是为什么啊为什么啊?”的惊叹吧?


02


如果在美国,还是这样一个刚工作没5年、还没有成立家庭的年轻人,尽量缩减开支想攒钱买房,可能就有点“耀眼”了。

以消费为价值导向VS以财富积累为价值导向我们先抛开其他一切的问题,从根本上明确租房的天生短板租房是财富的不断投入,交出去的租金就这么头也不回的离你而去了。

买房是财富的积累,交出去的贷款都是在慢慢积累房产。

我们引用曾经给出的概念“临界点”:在纽约人们对于买房还是租房还有一个衡量标准就是临界点(Tipping Point),它是拥有房屋成本等同于在同一地区租用可比房屋的成本的年数

在纽约市,如果一个人打算居住超过4.9年的时间,可能买房要好于租房。

当然,纽约市的每个社区是不一样的,曼哈顿和布鲁克林区更昂贵的地区会有更长的临界点。

然而,纽约市的大部分地区临界点都少于五年

换句话说,如果你计划在一个地方住比临界点更长的地方,那么购买房屋是更经济的选择。


03


对于购房者而言,房产的主要收益除了租金,更重要的是房产的升值。

在其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房产的增值降低了一个地区的临界点,因为房屋的成本更快地被其价值的增长所弥补。

房产增值潜力越大,其临近点越会降低,也意味着对买房者更有利。

当过了这个“临界点”,买房就意味着财富积累。

而相对于国内的人来说,对于财富积累都是很重视的,对不确定的未来抱有很强的恐惧和焦虑。

这也促使我们更习惯于攒钱,习惯于积累财富。

因此,国内只要是有几年工作经验的人,大都有一笔足够支配的固定存款的,这对我们来说理所应当习以为常。

但是美国的年轻人还真没有这个习惯,大多人优先保证的是生活品质不降低。

其次才是攒钱首付,比如每年两次的旅行雷打不动,每天下班欢乐时光也不能放弃。

所以以20万美元的美国房产均价来说,中国年轻人和美国年轻人在首付之间相差了1万杯星巴克和100顿米其林啊!


04


一工作就奔着买房去?

除了“不想”,大多数美国人也真是“不能”买房。除了价值导向的差别,其实美国人看起来不喜欢买房的一个最重要的现实原因是:

不要误会,在下并不是要说中国人比外国人有钱,而是美国人的负债率是比较高的。

一个刚毕业的大学生首先就往往面临5-10年的学生贷款,同时面对科教文卫的支出,再加上一些买买买,信用卡卡债也不会少。

就算首付赶上超低门槛东拼西凑可以够得到,然而个人负债率也很容易超过60%,想要银行给批房贷?银行表示呵呵~~~

还有一个不能回避的问题是,在美国买房这件事,父母双方也掏钱这个现象还是比较少的,至少那种父母为了孩子把老底交出来的情形很少。

所以美国人想要买房,基本上不会是年纪轻轻就提上日程的事,不买房也看似理所应当了。


05


喜欢也罢、习惯也罢,房市也渐渐变得热闹。

至少有一个现象可以佐证:5年前听说读写中文流利的华语地产经纪还几乎没有,现在请参看《北京遇上西雅图2》的吴秀波.....

不仅如此,很多一流名校毕业的、高薪厚职的精英也在转做地产经纪,可见诱惑之大。

反过来说,倒也给了国人更多信息和选择空间,至少不再受制于语言文化差异,糊涂的被坑,至少有了很多信息源,去国外投资的壁垒变低了。

中美地产市场存在很多差异,不仅关涉文化和观念的不同,还有市场行情和交易规则的不同。

既然现在有了很多不错的当地中文地产行家,海外置业的信息壁垒变低,信息源丰富,不妨多做了解,兼听则明才好。



美国买房,扫码咨询




推荐阅读


来源:网络

版权归作者所有。若未能找到作者和原始出处,欢迎指正,谢谢!


收藏 已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