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否也有这样的经历?
都在说裂变,别人一次次做出刷屏的活动,自己看了N多文章分析,研究了很多背后的套路,还是没能刷爆朋友圈;
辛苦拉新,好不容易积累了众多微信群,一段时间过后却又回归到沉寂;
……
2018年的互联网,提到最多的词,就是流量红利褪去,要做增长,要做社群。作为一枚运营,每天挣扎着做活动、做裂变,企图在逐渐退去的流量中圈到自己的“鱼”。
但是没人指导、自己摸索,效果常常不尽如人意。与其闭门造车,不如多出去听听、看看,刷新一下自己的运营知识库。
10月27-28日,2018中国运营增长大会·北京站邀请到了网易、美图等一线大厂的运营大牛,《引爆社群》、《破茧成蝶》等畅销书的实战派作者,他们将从产品、内容、设计、社群、95后用户市场等多角度,探讨分享产品的运营、增长、变现之法。
说起增长,UGD跨界概念的提出者和践行者、《破茧成蝶》作者刘津老师也提出了她对于增长的理解:用最小成本撬动最大价值。
增长,并不是那种短期的利益,而是一种长期的价值。
作为宜人贷UGD用户增长设计团队的创始人,刘津老师从设计的角度,提出了她做增长的独到方法:用设计思维做增长。
如何用设计思维做增长?
很多人一提到设计或者设计思维,本能会觉得距离增长太遥远,在大家的认知中,设计更多的还是偏重理念和情怀。但刘津老师认为,这样的设计思维实际上非常有利于去做增长。
用设计思维来做增长,其实就是设计思维和增长思维的融合,设计思维是以用户为中心,增长思维是以价值为导向,两者结合起来就是以用户为中心的增长。
设计思维有五个步骤:共情、定义、构思、原型、测试。
但是当行业用户红利在逐渐消退,设计思维的效率较低,在此基础上结合增长思维,即数据驱动、低成本快速实验,尽量用最小的成本达到最好的状态去驱动产品价值。
两种思维融合以后,跟纯设计思维比有什么区别?
(1)从分散指标到统一指标
不同的岗位,偏重的数据指标不尽相同。
分散指标
产品经理:偏重业务数据,如转化、留存、跳出、总额、订单数、客单价……
用户体验设计师:看中行为数据和用户的主观感受,比如访问频率、间隔时长、任务完成情况、满意度用户反馈、用户评价推荐度等等……
而当产品思维和设计思维融合之后,以北极星指标为统一标准。
统一指标
UGD主要看的就是北极星指标,首先保证大家看的指标是一样的,其次这些指标都是围绕着公司最重要的北极星指标,虽然灵活,但是总体方向其实是一致的。
(2)从问题驱动到价值驱动
传统的产品经理/设计师如何解决问题:
收集问题->提炼目标->优化设计->数据验证
而当设计思维和增长思维结合以后,这个方法是怎么样的?其实也很简单,只有四步,但很显然这是一个闭环:
第一步:确定指标
这个指标就是从北极星指标分解下来的指标;
第二步:假设
假设就是要考虑为了提升这个指标,我可以做哪些事情,通过对用户的深度了解来做出一些假设,但是这个假设一定是跟指标相关联的;
第三步:分解
分解这一步非常重要,我们都知道,一个设计方案是很难被量化的,因为设计这个东西太大了,它可能包含了对业务的理解,包含了用户行为学、心理学、设计师自己的主观理解、设计能力审美等等,所以难以被单一的数据维度所衡量。
但是我们都知道曹冲称象的故事,大象特别大,秤刻度有限,所以称不了大象,但是一旦我们把大象分解成一块一块的,它其实就是可以被称量的。那么,一个完整的设计方案也是一样的,如果被分解成一块一块的,然后我们逐步去上线,逐步去验证,那么整个方案就是可以被量化的。
日常工作的增长案例
大家在工作中也经常会遇到大改版的情况。下图左边的界面是改版之前的页面,右边是改版之后的原型(因为还没有上线,所以展示的是原型),前后差距是非常大的。
这是怎么做出来的?先来看下传统的方式。
大家都知道改版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事情,涉及的因素又特别多,所以不管是产品经理也好,用户体验设计师也好,在做改版的时候,往往都会进行非常详细的方案推导。
在刘津老师的团队,当时有一个设计师做了大概有上百页的PPT,就是像这样做图文并茂有理有据。
这种方式在前些年的时候是非常好的,因为那个时候讲究专业,讲究精益求精。但是在增长时代下,可以说这种方式是完全不合格的。为什么呢?因为成本太高了,光做这么一个PPT可能都要做好几天的时间,就别说前面的各种分析和推导了。
那么,在增长时代下,我们如何思考、怎么决策?其实非常简单,还是用精益闭环的方法。
Step1:看指标
指标的目标有3个:跳出率、转化率、粘性。
跳出率降低是根据首页的场景决定的,在优化首页的时候,通常都用跳出率是否降低,来验证改版以后是否有效;转化提升是跟整个北极星指标相关的;而增加粘性,是跟产品改版这次的定位有关系,这是产品经理提出来的。
确定了这三个指标以后,我们再看做哪些假设可以提升这三个指标。
怎么降低跳出率?通过前期的一些分析和脑爆,我们认为去营造一些品牌感,可以有效地降低跳出,因为之前那个页面是毫无品牌感的。
怎么提升转化?之前的页面罗列了很多产品,但是用户看了特别蒙,不知道该选哪个,而在新版去强化借款引导,通过这种方式来提升转化。
怎么增加粘性?比如先临时增加一些小工具。
Step2:假设、分解
用一种比较讨巧的方法,就是把这个页面分成三个区块,分别对应这三个假设。这样的话最后就非常好验证,只要看每个区块的表现结果,就可以知道假设是否成立。
在每一个区块内,又可以分解成一些变量,比如说品牌这块,可以做一些品牌背书,可以写安全保障大事记,可以做定制化,把所有的可行性都罗列出来。
强化监管引导和增加工具这两块,也是列出所有可行性,最后考虑优先级,上线以后就一个模块一个模块去看数据是否提升,来验证前面的分解和假设。
通过这个思路,整个推理过程就非常的清楚,一目了然。也就杜绝了前面上百页的PPT,而且也可以让别人理解你的思路。
根据这样的步骤产出的原型设计,方案阐述也非常简单。
总结一下,怎么做以用户为中心的增长?
设计思维+增长思维
下图就是非常典型的两种思维结合的一种方式:AARRR+用户体验地图=用户增长地图
AARRR模型讲的是用户整个生命周期,从获客到激活到转化到留存到推荐;那么用户体验地图是用户体验设计师常用的一种方法,可以帮助我们一览全局地去看用户在接触产品的整个过程中会遇到什么问题。
那么如果把这两个方法结合起来的话,呈现在我们眼前的就是一个用户生命周期的地图,可以看到用户在每一个用户生命周期的环节里面,我们可以做哪些事情去帮助他,这样既结合了整个产品运营的全局思维,又结合了设计师细致的体验思维。
这就是一个用户增长地图,上面是北极星指标,下面的骨架是用户生命周期:获客、激活、转化、留存、推荐,再下面是假设。
在获客这部分的假设,我们能做一些什么?比如说优化现有的东西,寻找一些新的机会点,提升获客的指标,激活转化流程。
那么,如何打造你的增长团队?如何更好地将UGD思维运用到实践中?10月27-28日,在北京举办的2018中国运营增长大会上,刘津老师也将带来她对于增长、对于团队建设更多的内容分享。
当然,除了刘津老师,还能在现场见到各大名企、畅销书作者等众多大咖哟!
10月27-28日 周末2天
爱学习的你
准备好了吗?
# 2018中国运营增长大会·北京站 #
团购现已开启
3人成团
即可享受更多优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