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火爆社交网络的是BBC纪录片《Are our kids tough enough? Chinese school》的视频,no questions no talking, use your brain...已然成为了中国教师的标志性口头禅。。。中国教师和英国熊孩子的撕扯战引起了大规模围观,中国教师与英国熊孩子“两败俱伤”,最后赢的居然是BBC,收视率和关注蹭蹭的上升,同时也引发了人们对于中英教育之间的思考。
这是今年3月,5名来自中国的教师来到在英国汉普郡公立学校博航特中学开设的为期一个月的“中国实验班”,给这里50名学生上课,BBC全程跟拍,录制了一部名为《我们的孩子足够坚强吗:中国学校》的纪录片。
完整视频戳:
升红旗、眼保健操,课间操,上课起立,这种中国教育中不可少的东西当然也会在实验班中实行。
来看看这这些熊孩子们的每天的课程安排:
每天早上7点上课
每周参加一次升旗仪式
课程的重点是记笔记和背诵
学生们需要集体排队做课间操
下课后必须自己打扫教室
每天上课时间为12个小时
这不是中国学生每天必备的吗?已经是最低标准了
然而,英国学生们对此并不买账。。。他们对于这个中国实验班有不一样的想法。。
一个叫做罗伊斯的学生这样说:
我只是一名普通的学生,我喜欢睡觉,向往自由。在四周的时间中,我每天要自由换来的是上课时间(外国孩子眼中中国学生都是上课12小时,放学还要写5个小时作业),比我的睡觉时间还长。老师们固执己见,而且我每天12个小时都穿着糟透了的运动裤,实在太丑了。
这个项目完全超出了我的想象,本来认为,会像正常上学那样,只不过会多点作业,要多守规矩一点。
我经历的完全不一样。我感觉到我在教育过程中完全没有发言权和主动权,老师完全说了算。和我们一贯的上课模式不太一样。
表现得像机器人就是正确的上课方式。这是我很难适应的。我习惯于在课堂上发表自己的见解,大胆地说出自己的想法,就算是打断了老师的发言,并且经常以团队合作的方式来小组讨论,找出合适的答案和解决方法,提高自己的知识,而且大量时间在做实验,但是在“中国实验班”中,唯一令我感到我在学习的就是如何快速记笔记,以及听老师给我们讲课。
最难应付的事情之一是老师对我们的高期望。我们似乎必须总是要做到最好。如果你不是班级中的顶尖学生,那就没有任何意义去进行尝试。只有考试分数最重要。
课堂环境令人感到与世隔绝和异常的压抑。当你和其他50多名学生同在一间教室中,很难集中精力,除非你觉得你每时每刻都在和他们竞争。
科学课极具挑战性。我记得有一天,中国实验班刚开课没几天,杨老师和平时一样给我们上课,有点无聊我就没留心听。然后她让我们回答一些关于这堂课所讲内容的问题,我完全不懂。在此之前,我没有意识我会因为没能迅速的学会一个知识点而如此难堪,这件事让我有点低落和沮丧。
我听课却一头雾水,鸭梨大啊。当我想到不仅我的同学在注视着我,而且摄像头也在“盯”着我的时候,我感觉糟透了。我感到自己很蠢,而且已不堪重负。中国老师认为他们的学生就像防弹的海绵,可以轻易地吸取信息,却忽视学生们已感到很疲惫并已十分厌倦的事实。
不过也有我喜欢的地方,学习扇子舞和中国烹饪是我热衷的事情。这些和教授毕达哥拉斯定理以及英语语法的沉闷课程相比,在同学们中更受欢迎。我不会忘记我曾经也当过一回”中国学生:尝试过接受中国式的教育,这个月是我过得非常有意义,是最值得回忆的时光之一。
“我走进教室,有些学生在叽叽喳喳聊天,有些在吃东西,有些甚至在化妆。我得控制自己的情绪,不然我就疯了。”
这些在中国课堂上不可能被允许的东西,在英国学校确实是十分常见,在天朝过惯了”景仰膜拜”日子的中国教师们,一开始肯定心里落差十分大。
而中国教师们从一开始的信心满满,而后又感受到的各种力不从心,想改变一个教育模式并不是那么简单,毕竟一个教育体系和大众的习惯早已经养成。。。
对于英国校方而言,他们则觉得这次中英教育的碰撞十分有意义。
中式教学法与英国价值观的冲突
去年,我曾亲眼目睹上海学生们的投入和堪称精确的表现,以及超大的班级规模。我也看到在体育课上,学生们三五成群的聊天,因为体育课要么不被重视,要么被视作冗长乏味的课程中的小憩。
今年初春,博航特中学的一些班级被中学老师“接管”了。中国国旗飘扬在学校的操场上。
在这一项目开始前不久,我曾和这5名中国老师一起吃饭聊天,当时他们信心满满,以他们的经历和资质应该很容易对付。
但是,课程开始的第二天,我就听到消息说学生们表现得非常糟糕——旷课、课上聊天和不听课,甚至上课化妆。。。
中国的教学方法与英国青少年文化和价值观是相冲突的。我们的学生已习惯于能够向老师提出问题,他们希望自己的观点受到尊重。而中国教师则注重于将知识教给学生,对于学生的期待就是找出争取答案,而不是去发散思考。
他们喜欢记录黑板上的内容,因为他们认为这会帮助他们记住它。一些能力较强的学生也喜欢上中国老师讲座式的授课方式。
“我从这一次实验中学到了什么呢?我认为每天上学更长时间对于我们的学生是有价值的,老师们有时不应惧怕在课程上“唱独角戏”。
但是,我也十分清楚,中国的家长、文化和价值观——而非较好的教学方式——是上海中学生在国际学生评估项目(PISA)测试中成绩全球第一的真正原因。没有任何教学方式或政策可以使英国的文化退回到上世纪50年代。也不应该试图这样做。”
中国教育有很多值得我们借鉴和学习的地方,但是我也不希望我们的教育方式会输掉。
英式教育更注重的是让学生学会自我探索,老师不会告诉学生正确答案;鼓励学生发问,批判性思维,注重团队合作,不完全以成绩判断一个学生的好坏。
英国教育专刊综合编辑,部分来源:悦居英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