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英语怎么才算好,是听说流利还是词汇量大语法准确?无论英语还是其它外语,明确学习的目的是什么就能得到最接近需求的答案。我觉得无论学什么干什么,都要先分析下目的,然后仔细想想与之匹配的内容是什么,最低要求,最高要求都分别是什么,那样分析后,未来有什么纠结的时候就回来再读读目的和要求。当然,目的是会改变的,但无论怎么改最好都写下来,仔细列出和目的相符合的内容。无论是孩子的学习还是他们未来的前途,家长都没那么理性,常常其他人的一句话就会左右了自己的想法,更何况很多家长并没有仔细地规划过孩子的未来。
言归正传说学英语。我比较啰嗦,要把小朋友的情况先介绍一下再说的,因为不同的孩子需求不一样,不能一概而论。完全可以照抄的是和我们这个小朋友情况比较一样的孩子,就是:不用功,不服逼迫(软硬不吃),但比较快能够适应所处环境。学习的目的:未来留学所需。
(开始正文)
好多妈妈问过我孩子的英语怎么学好的,尤其是和他在宋校时一个班的同学,大家一起在一年级的时候分到了那个零基础双语班(当时是宋校开设的第二年,一个年级6个班,4个是国内班,2个多元文化班。多元里面,一个班是有英语基础的,比如本来就是英语国家的,或者家长在幼儿园的时候已经让孩子学习到了比较高的程度,而零基础班就是什么都不会)。其实,在上海的幼儿园都有英语教学,我还记得小朋友拿回家的好像叫五星英语的单词卡,因为其中有一个单词是“beige”,当时还开玩笑说这个是小朋友分得清的颜色吗,教得那么难。所以,某种程度上,这些教了等于没有教,而我们也没有象其他家长一样送孩子读任何课外补习,当然小朋友在入学考试的时候被归入零基础。
宋庆龄学校的多元文化班(现在的国际班,宋校在2014年被教委批准为国际学校)除了是和我们幼儿园一个系统的学校,能够保证教学理念比较一致外(无外乎比较宽松),同时也是我们考察下来当时教学内容最符合我们要求,因其特殊的主办单位所以也是最有可能变成一个好学校的新学校。宋校是唯一一个使用国内教材教授语文和数学的国际学校,同时又是唯一一所除了语文和数学外其它课程都是用英语教学的学校。对于既想让孩子学好中文,沾上中国数学教学的优势,又想让孩子自然而然地就掌握各科的英语词汇,非这样的搭配不可。虽然当时的宋校还是一所没有任何毕业生的小学,但中福会的后盾是强大,相信不会发生什么太不堪的事情。我们后来也看到有转出去的学生,也有转进来的学生。转出去结果如何不知道,但转进来的学生有不少来自世外,转学原因几乎都是孩子受不了世外压力山大的学习压力。据说,世外的作业比公立重点小学的还多。又扯远了~。但是,这个选择是因为我们想好了未来孩子一定是出去读书的,只是时间早晚而已。原因么,我们觉得中国的基础教育是很扎实,但是太死板了,孩子吃苦受累并没有得到什么特别多的会反映到未来生活中有用的东西。另外,在课程设置上太落后。至于英美和中国的课程设置到底有什么区别,会在其它篇幅叙述。
回来说孩子学习英语的过程。在一年级的时候,小朋友并没有显示出比其他同学英语好,一直就在正常的水平,但是学校大量时间用英语授课的结果学生还是有吸收的。这个在一年级暑假去纽约的时候就体现了出来。有一天我去接他放学,老师感叹,小朋友居然能用中文记老师的通知,真了不起。果然,一张通知上歪歪扭扭地中英文夹杂着记着些什么。老师大概觉得他就是本地孩子。
这样到了二年级。有一天老师又打电话来了。这次不是来告状的,这次是来道歉的。原来,当天有例行的单词默写,小朋友一改平时错一半对一半的成绩,今天十个单词全对了。这遭到了大部分平时和他一样的小朋友的怀疑,认为他一定是偷看了。老师把他叫到办公室重新默写了一遍,还是全对。这位美国老师觉得自己犯了非常大的错误,当着全班面宣布评判结果以及道歉,当然也要给家长道歉。似乎那天是个分水岭,从此以后,小朋友就变成英语好了,直到五年级小学毕业的那年更是全校公认的英语最好的学生之一了。这里插一下宋校英语教学的背单词部分。从小学一年级开始,英语课的要求是每天十个单词。一般老师会把单词条贴在家校联系本的作业栏里,方便家长监督和帮助。这样积少成多,再加上非语言课(比如科学,历史)上的单词,以及平时游戏中的单词,到了二年级暑假的时候,小朋友看英语电影已经绰绰有余了。宋校多元文化部学生五年级毕业的时候,做普通中学高三的英语考卷都是非常轻松的,绝大部分学生在这个时候转学去英语国家学校上课也不会有困难。而我们这位小朋友只是因为在比较小的时候就去英语国家过了几个和当地小朋友在一起的暑假,在语言上有个先机罢了。那个恍然大悟的分水岭也是到了一定的量的积累后的质变。
后来么,因为有了英语比较强这个点,小朋友似乎自信心提高不少,同时尝到了当个成绩好点的学生的滋味,于是开始相信自己可以是个好学生,从此就至少在思想意识上觉得自己应该要学好(至于落实到行动上还是会给自己种种理由,但我这个散漫的家长认为,有意识就已经很好了,所以也并没有太在意他语文数学一直处在7、8十分的水平,认为有一天他也会自己变好的。后来,数学也的确变好了,语文因为好不了了,我们就只能提前带他去国外了。)
再后来么,我们就搬去纽约了,那一年当然英语就直接进化成类同母语了。但是,对于把目标设立在留学的,这个只是个起点,因为人家只要不是哑巴说的都是母语,要在那里读书光会听说如母语是不够的。这个软肋在我们搬到伦敦的时候就出现了,第一个学期的英语成绩是一个“弱”,第二个学期是个“差”,然后几乎就停在那里了。而且因为小朋友就读的是一所中学,六年级只是他们特招的少数人,大部分学生是从7年级开始到13年级,所以,这一小部分6年级学生并没有被当小学生对待,除了体育课外,所有的功课都是一个做法:写文章,包括大部分的数学题目。所以,小朋友的功课除了数学,在第一个5周后拿到的第一张成绩单就不那么好看,直到第二个学期结束后,差不多半年,才慢慢开始像样。这个从小朋友每天做作业的时间也可以看出来,从刚开学的每天花至少三个小时做作业,到现在很多时候在学校利用中午时候就做完,差别还是很大的。马上这个学期就要结束了,如果他的英语语言成绩还停留在原地不动的话,那么妈妈陪他一起阅读的苦日子就要来了(我是说妈妈的苦日子)。文章要写满1000字,作业不是一篇文章了,而是一张报纸了;遣词造句要多样化,同一个词不能反复出现在同一篇文章里了;不能只是把故事说清楚了,各种叙述方式必须学着用。这是现在学校6年级英语的要求。
昨天去图书馆根据英语老师开出的书单借了两本一样的书,准备和儿子一起读。因为对付一个不用功的孩子,没有兄弟姐妹可以比,除了家长和他做一样的事情别无他法。在听说达到一个程度后,通过阅读扩展词汇和写作的结构是唯一可行的方法。如果你有一个听话的孩子,或者家长中有一个相对比较空闲,那么在孩子比较小的时候就开始有计划地按照英美同年级学生的阅读书单进行阅读训练那是再好不过的了。
说了这么多,其实就是要告诉希望让孩子学好英语的家长,放轻松,孩子的语言能力是非常强的。关键是,家长想达到一个什么效果:是听说流利呢还是英语考试成绩好?就怕家长希望孩子英语考试成绩好而忽视了孩子在听说流利上的表现。这里举个例子。小朋友在宋校的同班同学有不少家长看到孩子英语卷面成绩不够理想就担心语数没学好英语也不怎样,以后怎么办!但是,孩子明明就可以很好地看英文报纸,英文电影,出去交流也没有任何障碍。家长其实此时就需要一个耐心,等着看。语言是个环境下学习的累积过程,脱离环境学语言几乎是无用功。多少留学生在国外不能和能力相当的当地人平起平坐,除了人是地头蛇,更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语言。虽然读写非常重要,但首先要听懂人家话里的话,其次要能表达自己的想法,然后,你才有机会让人看你写的东西。家长如果明白了这点就会知道学语言到底要学的是什么。
不管是学英语还是学别的,家长最忌讳的就是忘记初衷。很多把孩子从宋校转学出去的家长就是忘记当时送入校的目的是让孩子有个愉快轻松的学习环境这个初衷,一看到孩子做不出其他学校的数学考卷就完全不去思考人家做出来是重复地做大量习题的结果,于是慌了神,于是又把孩子扔回那个“吃人”的教育系统里了。
所以小朋友学英语没有任何秘诀,因为孩子并不用功(所以现在的英语考试成绩不会马上转好,但到底要多有耐心地等他有一天会变好,那我觉得至少比中国的股事有盼头)。以前也提过的,孩子学习靠家长。可以逼的逼,逼不出来的就只能引导。好像为了孩子的饮食,想法子把胡萝切碎了揉到饺子馅里,或者做成素蟹粉,再不行揉到面粉里做彩色面条。家长要有那种:我一定能让你吃进去的心。
帮孩子学英语也是一样的,孩子对什么有兴趣,就找那样东西的英语版。如果有喜欢的电影比较容易,比如小朋友小时候喜欢海绵宝宝,那么,换成英语版的他也照看不误。之前的台词早就烂熟于心,看着同一场景,听英语和听中文对他们来说是一样的。我们小时候是没有机会 学外语,但却同时听着和说着好几种方言,一点没觉得是在转来转去。孩子不会觉得是学外语,他们就是在接收各种代码。或者,在英语学习的过程中观察孩子对哪一种学习形式最感兴趣。比如,有一位妈妈对我说,她的孩子对做听力试卷很感兴趣,因为在各种能力中她的听力最突出,她看得到成绩非常有成就感,而因此会愿意长久地坐在那里一张张地做下去。那么,就给她听力卷子,不用担心她没有去阅读,没有背单词,没有说话,因为在这个事例里,只要她是在做卷子,她就是有一个阅读的过程,那些问答里的单词她自然就学会了,而听多了,到了有需要她说的时候,自然她就会说了,刚开始说不好,多说几遍就好了。家长如果自己没有学习外语的经验,至少会有学习其它方言的经历或学习普通话的过程。有谁觉得学习普通话是多么难的事情吗?或者你觉得自己的中文够好吗?够用吗?这个就是语言能力的标准了。
如果家长不反对,游戏也是让小朋友学语言的媒介。我知道好几个小朋友就是玩游戏学会日语的。当然,把游戏做媒介,家长要比较小心,最好能够自己先熟悉下游戏的内容。暴力的就能免则免(不过孩子大了就比较难管,因为还有一个社会偏好问题,在现在他的年龄如果绝大部分小孩在流行的东西你一定要剥夺就会产生矛盾了。)
以上两种方式不可思议吗?不,相反的,非常可行,可行到成人也可以用这种方式学语言。如果你听说过有人看完金枝孽叶就可以开口说粤语的话,那么听到有人看完几百部日剧后就可以猜人对话也不稀奇了。所以,给孩子环境,且是他愿意接受的环境。没有懒孩子只有懒妈妈。自己如果做不到一定不要强加给孩子,这个是个度的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