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点]中学生的家长都来看看吧——您关注孩子学习的方法正确么

2015年06月16日 A2Z英国英语



高考刚刚结束不久,相信很多同学们还在为自己未知的高考成绩担忧。而再有十几天,中考也要开始了。

先给大家看一张图


图片来源于网络

这是高考后的学生把自己用的书都撕掉,然后扔下楼去的景象。

对于这个现象,全国各地都有,而对这个现象的评论也是各种各样的。

有人说:这样太不道德,也不环保,同学们应该用个别的方法释放压力。

有人说:这样也无伤大雅,这时候不放纵就老了。

对于这个行为的好坏,我们不去评论,我们看到的是这个行为背后的东西。

第一点,这个行为说明经过高三一年的地狱般的知识灌输,学生们对于学习已经变成了厌弃,求知欲在这一刻彻底被摧毁,至于以后还会不会有,那就因人而异了。

第二点,这个行为表明了在高考准备其间,学生们所经历的压力之大,已经需要一个特别的相对有点儿疯狂的行为才能释放得掉。

第三点,这个行为表明在整个复习年和考试其间,学生心灵与精神力所受到的压榨已经是很严重的了,而且在这期间所被灌输的只有结论的知识,他们觉得一点儿用都没有,会用最快的速度把它忘掉。

像网上传一个微博写的那样:同学们,一辈子就公平这么一回,加油吧。

没错,高考是我们现在能找到的,最公平的比拼。它能把努力的学生和不努力的学生区分开来,为参加考试的所有人提供一个通道,让努力的得到成为精英的机会。

可是还有一句话说得也很有道理,谁也不能躺在成绩上睡觉。考大学,只是人生的一个环节而已,真正重要的,是进入大学后是否还有旺盛的求知欲。


图片来源于网络

上面的图是牛津大学的图书馆,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图书馆之一,大家可以看一下它的藏书量。

有多少大学生不知道如何去图书馆找自己需要的书,不知道如何为自己的论文收集素材?

再回头想想那些撕书的孩子们,其中有多少在上了一流大学之后还会对学术有兴趣呢?对学术没了兴趣他们又要以什么为动力在大学里学到应有的知识呢?如果没了学习动力,就算进了牛津这样一流的大学,周围充满了一流资源,又有什么用呢?

小学的时候学生们的目标是考100分,因为一点小失误,考了98分,就会排到班级第十几名,甚至二十名开外。而进了大学,相信大部分学生还在为了及格苦苦求着任课老师给划下考试范围。

这个现象,一方面说明,大学的课程变难了;另一方面,也说明了大学生对于学习知识,就真的彻底变成了应付,应付老师,应付考试,应付家长,应付社会的要求。

有人说,大学里学的知识,70%都是过时的。没有错,可是我们不应该在大学里学到扎实的基础知识么?

学国际贸易的同学,可以应付关于信用证的考试,因为大家都用电汇了,但总该记得国际贸易术语吧。

学计算机工程的同学,可以应付高数考试,因为太抽象了工作可能用不到,但总该训练自己用数学思维做好程序算法优化吧。

这种应付的心态,被毕业后找工作的压力给合理化了。只要能找到工作,学习这种事情,只学有用的就好了,其它无所谓。

可是,现在是互联网时代,拼的不是知识的存量了,如果光比背定理,我想北大的学生也比不过百度。大学已经变成了一个培养自学能力,研究能力和知识应用能力的训练基地。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成了主要任务。

学会做学习计划,学会如何去图书馆查书,学会如何获取和整合研究资料,学会如何独立地和别人相处,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无论是学什么专业,这些都是大学里的必修课。

这些都需要对学习的激情和对知识的渴求,有了这两样才可以在以后的学习生活和工作中做得更好。

中学生的家长们,别再盯着孩子的成绩了,给孩子培养好学习习惯,听取孩子理想,提前了解孩子梦想中的职业是怎么样的,然后帮助他们做好职业规划,比逼着他们读书要有意义得多。

当然,逼他们读书可能更容易些,毕竟这样家长就没有那么多功课要做了。这样也造就了一个个失去梦想,一边抱怨现实的无奈一边又被动地忍受着这种无奈的人,一代代这样传下去。

(封面图片来源于网络)

--------里好,伦家是条分割线啦--------

喜欢我们的朋友,可以在文章标题的下方找到一撮小蓝字,写的是“A2Z英国英语”,用力一戳(贴了钢化玻璃膜的iPhone6 plus用户如果使足全力戳可以得到独享裂痕大礼包一份),在弹出的界面上找“关注”两个大字,点击关注。

也可以扫描下方二维码:


普及一个小“姿势”:如何扫描自己手机屏幕上的二维码

1.把二维码图片保存到手机

2.打开微信的“扫一扫”功能

3.点击右上方三个点的按钮,选择“从相册选取二维码”

4.选择刚才保存的二维码图片就可以了

现在比较先进的手机,如:iPhone6之类的,长按图片就会有“识别图中二维码”的选项。


收藏 已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