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则美股的内幕交易故事,十分好看易读,互联网时代需要学会做减法,为了不打扰大家另外也为了给大家省去做选择的苦恼,即使我每天有很多干货文章可以一股脑的发给大家,但伦敦君也只坚持每天只推送一篇(当然也有自己懒以及还要工作的原因)。本文来自硅谷著名投资人王川,首发微信公众号:Investguru,推荐关注
早上看到的第一个新闻,是两名第一资本 (Capital One) 的前雇员,被美国证监会发起民事诉讼,指控用第一资本的内部数据从事内线交易,三年内获利将近两百八十万美元。
两名被告均为华裔,职位是数据分析师,已被第一资本解雇。
第一资本是美国最大的行用卡发行公司和银行之一,市值超过四百亿美元。公司拥有四千五百万信用卡和银行存款客户,因此掌握了大量实时的消费者的数据。由于数据海量,因此相对于美国整体经济,非常有代表性.
两名被告被指控利用职务之便,在第一资本的内部的客户数据库里进行大量搜索,研究170多家面向个人消费者的上市公司的销售数据,用此信息分析趋势,进行多次内部交易.
这 个故事发生在第一资本,我一点也不奇怪。我 1994年曾经去第一资本在弗吉尼亚的总部面试分析师的职位,见到当时的公司总裁 Nigel Morris. 我面试时印象最深的是影响信用卡公司利润最重要的两个因素。 一是减少坏账率,二是提高迟付账单的罚款金额 (late fee).
1994 - 2004 年在Morris 领导下的十年,第一资本创造性地通过对用户大数据的挖掘,战略性地选择利润最高的客户,净利润每年增加超过 30%,股票年均增长超过 20%, 业绩远超其他信用卡公司.
当时由于阳光明媚的硅谷有更好的机会, 我婉言谢绝了他们开出的一年四万两千美元的低薪聘请,去加州发展,那是后话不表.
在美国证监会的指控诉讼书中,两名被告被控于2011年底,开了六个户头,用于期权交易.
期权,又叫选择权,是一种金融衍生产品,用来赌某只股票在某个固定时间之前会低于或者高于某个价格。 实际操作中,大部分投机者购买的期权,都会一钱不值。但偶尔时间把握得好,期权是一种可能以很少资金获取暴利的工具.
诉 讼里一个例子是户外活动产品公司,Cabela, 2014年初宣布将于二月十三号早市之前发布季度财报。被告被控于二月七号和八号在第一资本的内部数据库里搜索 Cabela 的信用卡消费数据,并于财报公布前一天,二月十二号以五万多美元的资金购买大量短期期权,赌Cabela 股票下跌.
第二天财报公布后Cabela 股票价格下跌10%, 被告的期权价格翻了一番后被卖掉.
另外两笔交易中被告也使用类似的期权交易手段,其中在2014年六月通过购买快餐连锁店 Chipotle 的短期期权,一天内回报 37 万美元.
在过去二十年我耳闻目睹的各类内线交易案例中,大多是简单的,技术含量不太高的。一般被告主要是通过非法渠道,提前知道公司收购兼并,或者季度财报的消息,以此交易。像今天这个用第三方大数据分析,被控内线交易,应当是第一次.
这个诉讼目前有一些争议,有人认为被告不是直接获得公司内部消息,而是间接地通过第三方的信用卡销售数据来分析趋势,制定策略,所以不算严格的内线交易.
有人认为像第一资本这样大公司的内部客户数据,已经明显属于“关键性非公开资料”( material non-public information ) 的范畴,被告利用这些信息交易,明显违法.
也有人认为美国证监会只抓一些小虾米,对许多大基金游走在内线交易的边缘,获取暴利,视而不见.
两名被告已经丢了工作,在美国的资产已被冻结。不管诉讼结果如何,希望他们能够吸取教训,以后远离法律灰色地带,把才干施展在擅长的领域.
这个案例也给世界各地的监管机构,在法律上提出了新的挑战,尤其是面对那些在各行各业掌握海量实时大数据,拥有信息优势的企业.
关于最近的58同城的内幕交易案
上个月的四月十四日, 五八同城和赶集网宣布合并,次日五八同城在美国的股票大涨30%. 两周后的四月三十日, 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指控两名金融业界的中国人涉嫌内线交易.
两名被告被控在五八同城和赶集网和并消息发布之前, 通过购买58同城的价外期权(out of money call option) ,非法牟利超过两百万美元。两人在美国的资产被冻结.
价外期权是一种杠杆效应极大的期权投机方式。比如一个股票现在价格50元,如果你去购买价格在60元的看涨期权,因为 60元高于50元的现价,所以叫”价外”期权.
通常情况下,市场对股价的波动有一定预计,短期的价外期权的市场价格会比较低,可能只有一两毛钱。但是如果真的股价迅速飙升到60元,购买此期权的投机者会有好几倍,甚至几十倍的回报.
我不知道那两位被抓到的老兄是怎么想的,如此明目张胆地去做这种上百万美元量级的,极为明显的内线交易. 当然,每一个被抓到的案例,背后肯定有几个,甚至十几个没有被抓到的内线交易者,此刻正在优哉游哉,沾沾自喜地数着钞票.
大部分被抓住的内线交易案例都是通过提前泄露的公司并购的消息或者季度财务报告消息,来操作的,实际技术含量并不太高。犯案者多为公司高管,投资银行家或者律师,因为他们最有可能直接获得第一线的内线消息.
在此插播一则来自《华尔街日报》的相关报道
来自《华尔街日报》消息称,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简称SEC)指控,在58同城购买赶集网43.2%股份和腾讯控股向58同城投资4亿美元两则消息爆出前,两位北京居民Xiaoyu Xia和Yanting Hu恰好在此时购买了58同城买权,这两则消息公布以后,58同城股价上升了三分之一,两人凭此获利超过200万美元。
受指控两人还未有进一步消息,58表示非自己员工
SEC会并有透露有关Xiaoyu Xia和Yanting Hu两人身份的具体细节,只是表示这两人均与中国金融行业有联系。
SEC在法院文件中称,Xiaoyu Xia就职于上海一家投资公司,在史考特证券(Scottrade)有证券账户;而Yanting Hu就职于一家航空公司的北京办公室,在Interactive Broker开有账户,并且与一位香港国际投行职员关系密切,而这家投行今年与腾讯有财务方面合作。
Xiaoyu Xia周四接通电话后证实自己正是遭到美国证监会指控的人,但表示不认识Hu Yanting,并拒绝进一步置评。《华尔街日报》无法联系到Hu Yanting置评。
针对“SEC指控两名中国人涉嫌58同城股票内幕交易”的报道,58同城方面发表回应,称此次调查仅针对个人,58同城并不在SEC调查范围内,目前可确认接受调查的个人并非58同城员工。
尽管58同城否认存在内幕交易,但其并购交易还未向SEC提交公告披露之前,在国内有关并购交易的传言已经在坊间传开,间接推动58同城股价上涨的情况已经不止一起。3月初,58同城在正式宣布收购安居客前被媒体炒开就是另一例子。
事实上,也不只58同城一家,在美国上市的中概股交易传言推动股价上涨的情况也屡见不鲜。在2011年12月,SEC就曾以冻结账户的方式,调查过环球雅思收购案中存在内幕交易,涉案4人在环球雅思被培生集团收购交易中获利270万美元。
于是,问题来了——
为什么SEC能这么准、这么快?
2012年,中海油宣布收购加拿大尼克森石油公司(NEXEN)的消息(7月23日)释放后不到5天,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就获得了法院对涉嫌内幕交易经纪商Well Advantage及其他国外账户的资产冻结令。
SEC之所以可以反应这么迅速,与美国金融业监管局(FINRA)的强大有密切关系。前两年《21世纪经济报道》曾对FINRA有一个相对详细的解读,我们可以来看一下(以下素材部份来自该报道)。
作为华尔街的独立监管机构,FINRA成员绝大部分出身律师、经纪商或者交易员,被称为SEC的幕后“副手”。2007年,FINRA由国家证券交易商协会和纽交所的监管团队合并而来,目前监管包括4400家经纪机构及其162903个分支机构,还有大约630020个注册的证券经纪代表。
FINRA与SEC合作无间,斩获内幕交易案件无数。特别是任何涉及到海外企业的跨国交易并购案件,都是FINRA的重点监测对象。
以上面提到的中海油并购为例,在并购消息宣布后几小时内,一个3-4人的FINRA小组就开始对此前几天的交易量进行分析。
FINRA拥有一个巨大的数据库和一套电子系统Sonar(the Securities Observation News Analysis and Regulation),后者帮助调查人员锁定重大的并购消息,并将这些事件和不寻常的价格波动和交易量波动联系起来。
据此,FINRA的调查人员开始监控23日之前的异常交易账户和异常交易量。
从SEC最后披露的起诉书中可以发现,他们对Well Advantage和其他账户的交易数据至少追溯到了2012年7月12日,并且调取了涉案账户此前2年的交易记录。
“我们通常会和企业接触,确定并购交易的细节,机密消息如何传达到个人,比如董事会成员、财务人员、律所和公关公司成员。我们试图确定这些个人是否和其他人有紧密联系,而后者有可能了解到这些重大的非公开信息。”Cameron Funkhouser表示。
再举一个中概股的例子。前几年,在频繁被曝财务造价和估值泡沫的背景下,美国资本市场对中国概念股的异常敏感。然后环球雅思就撞到枪口上了。据《法治周末》记者报道:2011年12月6日,美国伊利诺伊州北区法院以涉嫌内幕交易为由下发了紧急令状,同意SEC冻结4名中国人及其中一名中国人担任总裁的ALLKnow控股公司在美的资产。此次SEC处罚的4名中国公民及ALLknow控股公司均与一家在美国上市的中国公司———环球天下教育科技有限公司(“环球雅思”)有关。
从11月17号开始出现股票异常到12月5号SEC向伊利诺伊州北区法院提起诉讼,SEC用了不到20天时间。
除了上面提到的FINRA,美国各大交易所对于所有的股票异常波动都会报告SEC,SEC接到报告后,会对大宗交易账号的交易时间、交易平台、交易记录和资金来源进行调查。
“这样一调查,种种问题就开始暴露:4人所拥有的几乎都是休眠账户,在并购利好消息发布之前一直鲜有交易;而王丽莉拥有环球雅思的原始股票,而其资金又来源于环球雅思董事长张晓东。此时,有关内幕、关联交易的结论很快便会推测出来。”
“但是,如果这样的案子发生在中国,证监会立案调查可能就不会这么迅速。”据业内人士对《法治周末》记者说,“我们国家行动较缓,我觉得有两个原因:第一,本身我国对内幕交易的处罚机制规定有严格的程序要求,这一套程序走下来是比较耗时费力的;第二,发生在我国的内幕交易常常会涉及到一些官员,比如中山公用内幕交易案便把原中山市市长李启红送进了监狱,利益链条复杂使得审查过程变得更加艰难,也就拖长了证监会调查的时间。”
(伦敦交易员:中国市场很多司空见惯的很多事情在美国是行不通的。另外上面提到的几位北京投资者心也太贪婪了,不是直接买股票,而是买call option; 在如此敏感的时间段,两位金融背景的人通过大量购买期权巨额获利,怎么看都很可疑。惹上SEC这下麻烦了,美帝的司法系统对待资本市场可不比国内都是花瓶。)
在美国证交会的网站上,可以看到许多近年来被抓住的内线交易案例。这是一个最能体现真实人性的窗口,让人阅尽人间百态,不胜唏嘘.
让我们来看看那些年,那些令人喷饭的被抓住的内线交易案吧.
最佳创意奖
2000年八月二十五日,几大主要新闻网站突然发布消息: 网络公司 Emulex 总裁下台,公司上季度财务数据要被大幅度下调,公司被美国证监会调查.
消息传出后, Emulex股票十五分钟内从104元下跌到43元,跌幅超过60%,然后交易停盘。很快这个消息被证实是假新闻,恢复交易后公司股票又回到105元.
联邦调查局很快介入此案调查。其中一个线索是调查和Emulex相关的期权交易量最大的头三名交易者. 前两位都是职业交易者,天天做Emulex 的期权交易.
第三位,叫马克*杰克布,是一个新闻发布的服务网站 Internet Wire 的前雇员。杰克布后来承认利用前雇主系统的漏洞,发布这个假新闻,然后通过期权交易获利二十五万美元。他最终被判三年多徒刑外加十万美元罚款.
最佳辩护奖
著名对冲基金SAC资本曾被控在2008 年Dell 计算机公司季度收入公开之前,获得内幕消息而卖掉一千万美元的Dell 股票.
SAC 的大老板叫史蒂夫*科恩。事发前,他的手下把相关内幕信息通过电邮转发给他,然后给他打电话。科恩随后马上卖掉Dell 股票.
辩护律师称科恩是独立地作出出售股票决定的。虽然电子邮件寄到了科恩的邮箱,他不可能有时间去读。律师坚称,科恩每天收到几千个电子邮件,桌上有七台显示器,电子邮件是在最左边的显示器上出现。而且电子邮件的程序Outlook被另外两个程序遮盖.
律师称,科恩必须切换到最左边的显示器,缩小另外两个遮盖住Outlook的程序,沿着电邮的目录下滑,双击电子邮件标题后,才可以打开邮件,而且由于邮件被转发三次,要消化理解其内容需要一定时间.
最终科恩一名下属被判有罪,科恩本人在此案中安然无恙.
最佳通讯奖
为了掩盖内线交易的信息传递,各路投机者也是无所不用其极.
1987年的电影‘华尔街’里有个著名的黑话’Blue Horseshoe Loves Anacott Steel”, 在圈内家喻户晓.
二十多年后,2010年美国证交会公布一案,当事人用各类暗语,包括“飞行积累的里程“,和”土豆的收成“暗指购买股票的金额,传递内线消息。当事人被控至少进行了十几起非法内线交易,获利超过一百万美元.
当事人P先生在瑞银工作,给另外一人 K 先生提供一些制药公司收购兼并的内线消息。一份被截获的电邮里显示二人有如下对话:
P先生:告诉我你积累了多少飞行里程的点数,周五之前还打算拿多少.
K先生:我刚加入,已经获得五千英里的加入奖励。我想如果我经常飞,可以再拿到三到五千英里的奖励.
P先生:关于那个飞行点数,我觉得你应该再申请另外一家航班的,他们马上会有点数的奖励.
两人对话之后,K 先生两次分别转了五千美元和四千八百美元到第三个当事人,V先生的一个炒股账号上,购买了一家制药公司的股票。几天后这家公司被收购,股票涨了40%。V先生马上把股票卖掉获利.
其实我无需从道德角度来劝诫大家远离内线交易. 内线交易实际操作上回报有限,但风险巨大,得不偿失.
第一,内线交易本质是一种短线行为。通过短线消息,一次性获得至少30-40%的利润,交完税之后,实际上也没有剩下多少。要想赚大钱,势必加大交易量,但利润一旦上万美元,很容易被监管者的”雷达”发现,被抓到的可能性也就大得多了.
内线交易者,天天殚精竭虑地在每个环节掩饰自己的违法行为,还要编造新的谎言去遮盖旧的谎言。与那些在腾讯,百度,谷歌上收益十倍甚至百倍的长线投资者相比,实在是弱爆了.
第二,不是所有的内线消息都是准确的。即使准确的内线消息,也不一定能保证股票的短期变动会象你期望的那样.
有时关于公司季度财报的内线消息可能是正确的,但如果市场不在乎过去的财务数据,而对公司的未来增长有不同的解读,那么股票价格的变动可能与预计相反。这样的内线交易就会亏钱,只不过这种例子没人去管而已了.
第三,内线交易会让暂时得手的人上瘾,不去诚实地学习研究投资,而是不断寻找非法的捷径,直到有一天落入法网.
在美国,内线交易的法律应用尺度上还是有些灰色地带,尤其是对于国会议员和他们的工作人员,这也是在舆论界一个为人诟病的复杂议题。本文就不在此赘述.
作者简介:王川,投资人,中科大少年班校友,现居加州硅谷,公众号investguru,新浪微博是 “硅谷王川谈投资",电邮[email protected], 知乎专栏 “兵无常势”。文章表达个人观点仅供参考,不构成对所述资产投资建议,投资有风险,入市须谨慎.
欲阅读更多精选文章合集:请回复数字,
1 : 《哲学家谈索罗斯》、《金融的意义》、《金融研究的本质》等各类深入浅出的精华理论干货
2:《LTCM:金融模型之父的陨落》、《如何在英美开设一家自己的对冲基金?》、《专业基金的选股策略》、《投行背后的财团》等
3 :《高盛交易员的一天》、《摩根大通中国高官子弟聘任记》,《投行职场的那些事儿》以及各类投行及对冲基金的工作体验及日常生活。
4:《工行伦敦的大宗商品交易团队》、《【视频:中英字幕】高盛王牌交易员揭露<交易的真相>》,《巴菲特成为股神后的几次重大投资失败》,以及摩根伦敦鲸的专题文章
5:《冷暖自知的投行人》、《高频交易机构的工作体验》、《彭博还能蓬勃多久?》、《交易的起源》、《【股神传奇】关于‘耐心’的几则操盘故事》等
6:《四名机构交易员的酸甜苦辣》、《【盈利3000倍的美国基金】投资策略,越简单越好》、以及伦敦金融城的黑箱操作交易内幕。
7: 《一个日内交易员的经验之谈》、《让华尔街闪电崩盘的平民交易员》、《中国顶级投行的诞生【你手机上90%的App都与它有关】》,等以及各类关于如何坑杀散户的黑幕文章
请长按此二维码关注伦敦交易员的新鲜事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