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个角度看伦敦----百年地铁上面的多元化社会

2015年02月15日 伦敦城市大学



众所周知,伦敦是一座多元化的国际大都市。就在最近的一次人口普查中显示,伦敦约有37%的本地人口是外来人士,并且他们带来了大约有250多种语言到这座城市。不开玩笑的说,对于170万的伦敦人来讲,英语在那只能算是第二语言!


英国高校通过2011年的人口数据规划了伦敦地区主要语言分布图,除了居住在伦敦,母语为英语的人以外,惊奇的发现地铁站与站之间的范围,清晰地呈现了每一种语言人群的生活区域,并大致显示了每个语言人群的分布比例。


比如说在Shadwell站附近,大约有32.8%的人口说保加利亚语。围绕Soho、Marlybone 和Mayfair站是法国人居住的主要区域法语使用比例最高,反之一些法语集中不到5%地方,英国高校建议教育系统也许可以做些什么。


伦敦东边的保加利亚语、西边的阿拉伯语、中国城的汉语等,种种现象表明每种语言的群体会固定在一个区域发展如围绕伦敦地铁站点,各语言之间人群不会互相“统治”对方的领域。另一个现象也表示,越是靠近地铁终点,语言分布区域越是狭小,这暗示了伦敦郊区缺乏多元化发展。

相比伦敦最北边的Epping站,95.8%的人群说英语,0.5%的人说法语,而市中心的Leytonstone站,英语人群65.3%,波兰人群5.5%排名第二,以此类推由十几种语言的人群覆盖这个区域。所以,越发达的地区,各人群间的竞争也就愈加激烈,但始终有一种主流语言带领其他语种多元化的和谐发展。



收藏 已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