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位妈妈的日志:
周六早上孩子说有个小事,问能不能给他买套《第五空间》的光盘,花他的钱也行。我说本来就反对你看电视,还能给你买?孩子一个劲说如何好看。我说你这个假期打算怎么过,就跟现在这样吗?我让他谈谈他的计划。孩子说你说吧。我说是你的计划,怎么让我说?孩子说我计划吧,每天看五个小时电视。我说我对你的计划不满意,每天除了吃,睡,能余几个小时?为什么先将电视排在第一?孩子说那看四个小时吧,后来又改成三个小时。我说要不先计划学习吧?孩子说跟以前一样。我说可以,但得坚持背诗,每天看二十分钟英语。孩子说每天得看3-4个小时电视。我说晚上不能看电视。孩子坚持除了有球赛例外。最后孩子说每天上下午各学习一个半小时。我说开学后有线电视取消。
这是一个妈妈与孩子“谈判”的片段,过程很简单:孩子提出想买《第五空间》的光盘,妈妈要求他说说自己的假期安排。
乍一看,这样的场景很熟悉,也并不觉得有问题。如果仔细读几遍,感觉便不同了。特别是将文中的七个“我说”标注出来以后,节奏显得非常急促。
买光盘和假期安排虽然有联系,其实是两件事情。既然讨论到假期安排,我和这位妈妈探讨了一种可能:“如果等孩子说完,会怎样呢?”很显然,孩子开口便说看五小时电视,大多数人的第一反应,都会觉得不合理。
在这里,我们不妨拭目以待,看他如何安排其他项目。这个安排过程,可能会出现几种情况,比如比例失衡,全都是休闲娱乐,没安排学习内容;或者不切实际,所有时间加起来,超过他自己的负荷能力,还可能出现好玩的局面,比如一天排出28个小时,如果这样,我们完全可以用幽默的方式,善意地调侃一下,孩子自然会做出修正。还有一种可能,就是排到一半,自己发现排不开,主动削减电视时间。
从好奇心的角度,我们非常希望看到孩子的安排过程;从费心程度来讲,让孩子说完,也是最省力的办法。如果孩子自己能及时调整,我们何必多费唇舌呢?如果他的计划有亮点,我们可以趁机肯定;如果计划有明显漏洞,我们不妨点拨一二,让他自己去修改,直到双方满意为止,这样,是孩子费心、大人省力的模式,通过这个过程,孩子学会了怎样制定计划、修改计划。对孩子而言,做计划绝对是一种了不起的能力,需要全盘考虑、合理统筹,并兼顾劳逸结合。
当突出这七个“我说”之后,我们能清晰感觉到妈妈的意志力,是妈妈在左右这个计划的进程,而孩子的愿望和意志,反倒模糊了。
在生活中,你见过这样的孩子吗:不敢坚持自己的想法,遇到反对的声音,马上怀疑自己并做出妥协;没有主见,总是喜欢从别人那里讨主意。一件事情,讲几句便试图寻求认同,总是用探寻的眼神看别人,寻不到便心里没底,甚至说不下去;让渡独立思考的权利,总是问“你说我该怎么办”……
出现上述情况的原因之一,就是随意打断孩子,代替孩子思考,帮孩子做出安排。
总是被打断,感觉会怎样呢?我曾在咨询中深刻体会到了这种感觉。有位妈妈找我咨询,她的语速很快,总是不断地转移话题。最终,我不得不停下来和她讨论我的感受,我对这位妈妈说:和你聊天的时候,一个话题没说完,你就急着进入下一个话题,且每个话题都是如此,我的感觉是很急躁,总想在你转移话题前抢着把话说完;另外,我发现你总是想着下一个话题,并没有认真听当下的讨论,我感到不被尊重。说这些话,并不是故意挑剔你,而是因为我的感觉和你的孩子的感觉是重合的。你没有耐心听他讲完,那么,孩子既没有充分思考,也没有完整表达,母子都在争夺话语权,根本没心思倾听对方说什么,结果只是自说自话,没有形成真正的沟通。这时候,彼此都会认为对方“不听话”,想控制对方。那么,孩子的急躁、不听话、做事没有计划性、与同学关系不好等问题,都找到了根源。
于是,我建议这位妈妈,孩子说话的时候,把自己想说的话题记在心里,耐着性子听孩子讲完,孩子讲完后,还可以停顿几秒钟,看是否有补充的内容,然后再讲自己的话题。当然,我们也有完整表达的权利,如果孩子打断我们,我们也可以要求他先把话题记在心里,等我们说完他再说。我自己有一个习惯,孩子讲完了,我喜欢简单概括孩子的要点,比如“你是说想先去找同学玩,顺便买个玩具,回来再做作业,并且会自己安排好时间,是这样吗?”这样做看似多此一举,事实上,这可以避免误会,并且,孩子能感受到被尊重,确信我们听懂了他的话。从我个人的经验来看,这样核实一下,后面的沟通往往会非常顺利,哪怕我们拒绝了孩子的要求,但他从这个协商的过程中得到了倾听与尊重。
当然,让孩子完整表达,也是对父母的一种考验。许多时候,我们过度强调自己的意志,在孩子面前,有“君临天下”的感觉,任何权力不受约束,都必将走向独裁。在一个家庭里,没有监察机构,所以,作为家长,我们必须自律。时刻提醒自己,在孩子面前,我们没有无限的权力。我们要放弃居高临下的姿态,回到平等的位置与孩子对话,允许孩子讲出不同的意见,并具有包容的气度与胸襟。在人际交往中,随便打断他人,是不礼貌的行为,对孩子也一样。
学会计划,学会思考,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都说“人类一思考,上帝就发笑”,那么,孩子一思考,估计上帝得笑得肚子疼。所以,我们不要过于强调思考的结果和正确性,要允许孩子反复地犯错误,我们不怕孩子犯错,却怕孩子终止思考不再犯错。这些思考,说到底是一种练习,任何事情,都必须通过反复练习,才能达到自动化、精确化的程度,而这恰好是孩子的绝佳成长过程。
我们都希望孩子独立,其实,生活上的独立,比较容易训练;思想上的独立,才更难做到。如果我们希望孩子有主见,就不要急于打断他、左右他的思路,给孩子完整表达、独立修正自己的空间。
伦敦教育与您分享!我们致力于家校携手,助力孩子身心快乐成长!如果您有什么建议和需要了解的内容欢迎留言(留言地址就在公众平台最下面的横线上)。
伦敦教育——新教育心教育!一切教法皆心法,养树重在养根,育儿重在育心。
句容伦敦教育:电话0511-87306628 地址:华阳名街D区三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