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文/陈四小姐 整理自知乎
转载请注明英国智库玩具
今天这个话题有点特别,因为这个要求别说是对孩子,恐怕连我们成年人都做不到…
外甥女今年已经六岁半,听说9月份要升一年级了,但很伤脑筋的是,她不知道从哪听来了一串鬼故事,吓得不行。现在晚上不能一个人睡觉,白天也害怕一个人独处,视野里没人就会变得焦躁。都不知道她还能不能顺利升一年级。一家人也拿她没办法,只能尽量多的陪伴她、开导她,耐心的告诉她这个世界上没有鬼。
我们除了陪伴之外还能做什么呢?
学龄前的孩子,按泛灵论(animisim)来说,正好处于各种概念开始发展的起跑期。之所以6岁以后被称为“学龄”,正是因为孩子们从这个岁数开始,才开始真正去“认识”这个物理世界,在此之前,无论孩子背了多少知识,都很难形成我们成年人的“体验”,因为孩子的心理发展还没有到达那个阶段。
3岁的孩子看什么都是有生命的,所以会对桌子说话;
4岁的孩子认为能动的就是生命,所以会用手操纵恐龙汽车玩具来游戏,会觉得天上的塑料袋飞得不如鸟快,因为塑料袋好胖;
5岁的孩子认为能“自己动”的才是生命,所以发条玩具比塑胶玩具更好玩;
6岁7岁,孩子的心智逐渐成熟,但是泛灵思维也还多多少少存在着。他们虽然“知道了”那些机器和塑料都不是活的,但是……不对!一定还有什么东西是活的,是存在的,是你们这些睁眼瞎大人看不见的,专吃小盆友的。也许在门背后,也许在床下,也许每个周日晚上都会从天花板上爬下来……
这个时间段的小朋友,你告诉他这个世界上没有鬼,只是人的心理作用,不要信,都是没有用的,因为你的话对他来说只是知识,那并不是他们的“体验”。
孩子的想象力很丰富,区分现实和想象的能力也还在发展之中。而且孩子相对的弱势也会使得孩子更容易有恐惧和担心。怕鬼便是很容易发生的事情了。记得我小时候看西游记就被吓得不行。
当然也不要顺着他们的话说有鬼,更不要“因势利导”,利用孩子的恐惧来达到任何“教育”的目的,例如背几遍乘法口诀鬼就不来了,咱们不想培养出一个强迫症的唐僧是吧?
小孩心中的“鬼”
很大一部分其实是对家长恐惧的投射
很多时候我们是用命令、恐吓、威胁的方式和小孩沟通,时间久了,小孩子的内心就会对父母产生恐惧情绪。这种情绪小孩子本身是很难排解的。恰好这个时候,如果小孩子听到了鬼故事,就会在潜意识中将“鬼”跟对父母的恐惧连接起来。因为问题已经出现了,所以其实重点不在于“说服孩子相信,这个世界上并没有鬼",而是尽量减少孩子对”鬼“的恐惧。
1. 任何情况下,千万尽量不要跟小孩子说任何关于“鬼”的事情。“鬼”字必须列入黑名单中。特别是很多老人家,当孩子不听话的时候,就会对孩子说:你不听话,就等着“鬼”来捉你吧。
2.家长要给予孩子足够的安全感,不要再让孩子进一步的恐惧家长了。换个跟孩子的相处方式和沟通模式,不要一直以“家长”的身份来和孩子相处,做孩子的朋友。你会发现,当孩子对家长的恐惧减少的时候,他们对“鬼”也不再那么害怕了。
3.另外,如果孩子怕鬼的同时,出现歇斯底里、挤眉弄眼、猛啃手指、哭叫夜惊、尿床、多动、秽语、攻击等情况,请先去看神经内科,然后再来看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