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你老了...

2015年08月28日 英国好居



当你老了,头发白了,睡意昏沉;当你老了,走不动了,炉火旁打盹回忆青春,多少人曾爱你青春欢唱的时辰;爱慕你的美丽,假意或真心,只有一个人还爱你虔诚的灵魂,爱你苍老的脸上的皱纹...



老了,朽了,不中用了,但也曾经年轻过,意气风发过,激情飞扬过。而好汉,是不应该再提当年勇的。无论什么人,身体如何的棒,都无法违背生物衰老这个自然规律,即便是再伟大的人,也无法与时间抗衡,与浩瀚永恒的宇宙相比,人连沧海一粟都不是。人老要服老,要学会享受这个老,更要学会养老。



养老是件大事,每个人都希望年老后能颐养天年;但很多人说从没考虑过,也在情理之中,因为大部分的时间精力都拿去打拼了。



前些天,一位阿姨在我们平台上留言说,她和她老公存了一些钱,也没说具体数目,反正只要不得大病,不铺张浪费,够老两口用到100岁的...他们想去英国养老,因为他们的儿子在英国工作,这样可以离儿子近一些,而且在英国社会福利很多,例如免费医疗...



但阿姨有一些顾虑...她说,在这里多闷啊,住在一个小镇上,中国人本来就不多,就算是认识的几个也不一定合得来,根本算不上朋友。英国人认识的也就是邻居,顶多见面点头打个招呼。他们就一个儿子,指着他养老肯定不现实。

去个养老院吧,想想都可怕,老了还得跟人整天说英文,还搞不清楚人家说的是啥。



其实,英国的养老院并不像你想象的那样恐怖;那些把一群走不动的老人集中起来,护工打骂,无聊等死的情况,是十分极端和个别的行为,而且无论是老人还是护理人员都很友好;并且现在可以自购或租住有集中管理的退休公寓,可提供集中医疗、看护服务,智能家居和娱乐设施。



客观的分析,国内的生活节奏变化的确日新月异,但在非一线城市找个安静的角落,将居住、医疗、交友等你们认为决定生活质量的重要因素找到一个平衡点,也不是不能过悠然见南山的生活。 毕竟在国内,还是有世外桃源的。



关键的问题是,为什么移民生活中,只要中国人谈到养老问题,即便钱、房、医疗保障等都没有后顾之忧,却总还是有些莫名的恐惧?



第一,从国内靠家庭(子女)养老的模式,被迫过渡到英国社会的国家、个人养老模式,离开子女生活,也不需要照顾孙辈,觉得少了大家庭才有的天伦之乐,内心凄惶。



第二,和情感依附在亲人身上类似的是,相比安安静静独自生活,一些人喜欢朋友扎堆热闹,但在英国因为语言文化的生疏,融合程度低,本来热衷社交的人也产生了人际交往的恐惧,没朋友很孤独。



第三,也是最致命的是,在中国的社保和福利体系下,中国人的集体命运和观念造就了大部分人年轻的时候几乎所有的时间精力都扑在工作上,不然全家都要喝西北风;退休了,孩子有了下一代,于是几乎所有这辈人的晚年都经历过帮孩子照顾孩子的那几年;趁着身体还硬朗,在照顾孙辈的间隙享受了几年平价旅游以后,老人们就仿佛精神无着了——没人再需要他们忙,体力精力上也不再允许他们为家人劳碌,价值感降低了,心情失落了,各种老年病顺理成章地找上门来,人生就进入了集中和疾病作斗争的阶段。一直为了别人而活,从未关照内心是否自足,直到躺倒在病榻,想为自己活的时候精力也不济了——这是部分中国老人无奈的写照。



其实,这位阿姨家庭经济无忧,还可以有条件去选择养老的国家,已经具备比太多人优越的条件。所以,无论是养花种草,还是研究琴棋书画,无论毛毡手工,还是舞枪弄剑,无论是醉心慈善,还是专研厨神;找到退休后的生活乐趣并为之投入时间精力,能让自己充实起来;交到气味相投的朋友,保持健康和适度的社交;一句话,拥有并掌控自己的生活,不需要把时间精力投射在亲人身上,听起来好像是很浮夸的鸡汤式口号,然而它确实是决定养老生活开心与否的钥匙。



没有哪里是天堂,也并没有一种可以堪称完美的养老模式可以提供给你。不管是留在中国国还是去英国,或者选择其他更舒心的国家;也不管是中国英国每年各待半年还是云游四海,很少有人从迈进老年第一天开始就找对了想要的生活。养老不是一天两天的事,也不是一旦选定模式就没有回头路可走。总之,别人的路都是你的参照物,适合你的才是最好的。



↓↓↓猛戳下载Uhouzz App

收藏 已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