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帝国理工大学副校长谈英中教育和创业

2015年08月07日 早安英国




结束了和大卫•甘恩(David Gann)教授的访谈,他送给我一本他与人合著的小册子,《创新简读》。


翻开第一章,记述了一则18世纪中叶,英国陶艺家约舒亚•威治伍德(Josiah Wedgwood)几经试错,研发出工业化陶瓷技术,挑战中国瓷器在英国市场统治地位的故事。

那正是英国工业革命如火如荼的时代,是一段英国人改变世界的岁月。正好也是我与甘恩教授此次访谈的话题之一。

大卫•甘恩是英国帝国理工学院(Imperial College London)的副校长,主管发展与创新,同时也负责学院位于伦敦南肯辛顿校区的创业孵化器项目。不久前,这座校园孵化器刚刚宣布,过去十年间,项目募资额已突破了12亿美元。

英国帝国理工学院因专注科学、医学、理工和商学领域的研究与教育而闻名,在学校的百年历史中,共诞生过14位诺贝尔奖获得者。

而如今,另一场因科技而起的浪潮已经从大西洋的对岸席卷全球。发迹于美国硅谷的新互联网革命,正从四面八方颠覆着传统产业世界的格局。

同样被改变的,还有人们看待世界的态度。从北京到特拉维夫、从班加罗尔到柏林,创业极客白手起家、迅速创富的故事,时时刻刻打动着跃跃欲试的旁观者。

英国自然也没有摆脱这个大时代的影响,过去一年,中国共诞生了创纪录的近60万家初创企业;过去十年,伦敦吸引的科技投资项目数量,超过了巴黎、都柏林、马德里、阿姆斯特丹和慕尼黑的总和。

然而这却无法回答另一些问题:坐拥人才和资本优势的英国,至今没有诞生一家真正能和Uber或Facebook相提并论的初创企业。除去制度和市场的局限,英国的教育体制也在面对一些质疑之声。几年来,从谷歌董事长到英国教育大臣,都曾表示,英国高等教育存在重文轻理的问题,这将阻碍英国年轻人适应科技社会发展的能力。

这一切,让我期待和甘恩教授的对话,听他谈谈今天的英国和这个造梦的时代。

创业的海水和火焰,是否也会触动一所百年老校的威严?为什么要营建校园孵化器?应该如何看待硅谷神话?年轻人该不该去创业?英国教育体系真的跟不上时代了?高等教育会对创业产生什么影响?对于这些问题,我希望大卫•甘恩能给出他的答案。

“毕业生该不该去创业,取决于个人心智模式”

金融时报:作为一所拥有百年历史的大学,帝国理工学院为什么要成立创业孵化器?

David Gann:帝国理工学院自成立起,就一直致力于让想法变成实现,这已成为这所学校百年以来的文化和兴趣所向。

我们的核心使命,是提供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研究,以及有关科学、机械工程、医学和商业领域的教育。同时也努力让我们的想法最终被付诸实践,影响社会与经济。

把想法带进市场的途径有很多种,有时候需要利用创业孵化器,来创造新的商业模式,这是整个帝国理工学院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金融时报:和市场上那些私人资本运营的孵化器相比,在大学校园建立一个孵化器,有什么特别的地方?

David Gann:最不同的地方在于,这里的项目与核心科研、学术研究距离很近,高度相关。这也意味着我们的孵化器有一定的准入门槛。

目前社会上有很多大众创业孵化器,吸引了大量初创企业。如果你足够聪明并且有好点子,可以在那里设计研发应用程式或者社交网络,但你不需要对科学有很深的了解,而我们大多数的项目都具备科研认证。

金融时报:能不能举个例子?

David Gann:比如我们的一个研究团队,发现了一种来自膳食纤维的分子,可以通过影响大脑而抑制食欲。这项发现可以帮助人类对抗肥胖。

金融时报:怎么控制运营风险?对孵化项目的成功率和回报率,有要求么?

David Gann:创新的定义就是创造前所未有的新价值。这就意味着风险和不确定性是不可避免的。尽管有充足的人才、想法和设备,但若无法证明最终的价值回报,投资就会干涸掉。

很多时候,会有一种误解,认为在学校的一幢大楼里开设一个创业中心,就完成了孵化器的所有工作。但孵化器只是整个体系的一部分。背后还包括商业、金融、监管等诸多环节。在伦敦,帝国理工学院具备掌控整个系统的实力。

金融时报:环顾世界,有没有哪一所大学孵化器,其模式可以被认为是成功的?

David Gann:目前还没有。各个大学的孵化器都属于不同模式,而且基于不同的技术需求。医学研发项目和数字研发项目的要求是完全不一样的。需要长期投资的项目,也应和那些短期投资项目加以区别。

金融时报:今天帝国理工学院的毕业生中,会有多大比例的学生选择创业?

David Gann:首先一个问题需要明确:并不是所有的创业者都会成功。

广义上讲,我们所提供的教育,对学生未来在任何领域的职业发展都是有益的。包括让学生了解如何创建一个公司、了解商业风险、了解估值、了解如何评估市场环境。因此不论学生未来进入了金融城还是政府机构,这些教育都是有帮助的。

至于自己创立公司的念头,只会吸引一部分学生,但是大多数学生,还是会选择加入现成的企业和机构。

金融时报:创业并不是主流选择?

David Gann:现在有创业的趋势,但还不是大多数人的选择。毕业生的选择很多,加入孵化器只是选项之一。

金融时报:您会鼓励您的学生去创业吗?

David Gann:我的态度是保持中立。人和人对于风险的喜好是不同的,这取决于每个人的心智模式。

“硅谷是一个很奇妙的地方,但也是一个很奇葩的地方。”

金融时报:谷歌的董事长埃里克•施密特,几年前曾经批评英国的教育过于“偏向人文”,称这抑制了英国在科技领域的创新能力,而这些创新能力曾经却是英国的传统强项。您同意这一观点吗?

David Gann:总体而言,英国的确需要加强国民的科学和技术能力。

很多英国本土长大的学生,在科学、技术和数学等方面的教育并没有达到应有的要求。帝国理工学院也在参与相关努力,鼓励孩子对科技更有兴趣,同时也帮助老师改进现有的课堂教育。

金融时报:中国的留学生呢?能不能听听您对他们的印象?

David Gann:目前除了英国学生以外,中国留学生是帝国理工学院人数最多的学生群体。他们学习非常努力。而且在入学前,也在中国的学校接受了非常良好的教育。

但我只能评价通过我们学校的招生系统接收到的中国学生,目前大约2000名左右,他们都是非常优秀的。

然而就传统而言,中英教育最大的区别在于,英国教育更鼓励学生去质疑,而不是去接受一个现成的、被证明是正确的答案。这恰恰对创业是有帮助的,创业者需要敏感地发现市场中的差异和机会。

金融时报:英国曾被誉为是一个“同一个人既能作诗也能造桥的国度”,历史上英国人曾创造了很多伟大的发明,比如实用蒸汽机和万维网,但为什么在今天的科技浪潮中,却看不到像Facebook或者Uber一样的创业企业诞生在英国?

David Gann:丹尼尔•卡尼曼(Daniel Kahneman)在《思考,快与慢》(Thinking:Fast and Slow)指出:人们总会固守“眼见即为事实”的思维模式。

当我们谈论史蒂夫•乔布斯这样伟大企业家的时候,往往忽略了多数创业者都会失败的事实。英国人口只有美国人口的五分之一,即使做比较,也应当采取准确的参照和指标。

而且,今天我们也有詹姆斯·戴森(James Dyson,英国著名发明家、企业家)和理查德•布兰森(Richard Branson,维珍公司创始人)这样的企业家代表。

看待硅谷的成功,应意识到那里拥有规模可观的风险资本。毫无疑问,硅谷拥有比伦敦、或世界任何一个城市都多的风投。但有人指出,那些资本其实是“傻钱”。因为那里的人们认为,任何东西都可以投资。

也许中国人或者英国人并不像硅谷那么敏锐,但我们其实投资了很多其他的领域,只是并不将其称之为创业风投而已。

如果看一看加利福尼亚的问题:水资源严重短缺,铁路系统难以令人满意,甚至州政府也会濒临破产。硅谷很多的钱都流向了一些荒唐的投资,在伦敦,是没有人会去投资那种项目的。

毫无疑问,硅谷是一个很奇妙的地方,但也是一个很奇葩的地方。

金融时报:最近,英国电视节目《龙穴》(Dragons' Den,一档创业投资真人秀节目)里的企业家Peter Jones表示:“大学学习对于创业者来说是浪费时间”。如今这种说法其实代表不少人的观点,他们认为,在实践中获得的经验,比在课堂中学习的理论来的更实用。对此您的态度是什么?

David Gann:你可以想象一个心脏病人,需要等待接受外科机器人工具进行手术,他是应该去相信一个没受过大学教育的人给出的治疗方案,还是更愿意接受一个被帝国理工大学实验中心工程师测试过的项目?

对于一些领域的创业,并不需要特别的专业背景。但如果进入一个特定的领域,比如航空材料研发,那是不可能在菜园里做出来的。

草根创业没错,但这和我们改变世界的方式不同,两者是完全不同的商业模式。

金融时报:应该如何评价那些没有完成学业,但依旧取得成功的企业家?

David Gann:这没有问题。我们的毕业生也不一定非要去成立自己的公司。

问题在于,需要在学术和商业之间找到平衡点。我的观点是:“把实验室带到大街上,把大街搬到实验室里来”。社会中很多地方需要科学创新的帮助,我们并不能在实验室里发现这些需求,所以需要保持开放,联结更多的资源。

金融时报:今天的创业浪潮和科技趋势,会影响帝国理工的授课传统么?

David Gann:一定会的。

如今我们所有的学生都要求接受和真实世界相联系的项目。我们也设计了不同科目之间的融合教学,同时强化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

金融时报: 在过去一年中,对哪个创新项目印象最深?

David Gann:我非常欣赏Chris Toumazou(帝国理工大学教授兼DNA Electronics公司CEO)目前正在做的项目。他们正在研发基于半导体的DNA测序技术,可以将DNA测序工作缩小到一个只有USB存储器大小的设备上。

金融时报:未来五年,最看好的创新领域在哪里?

David Gann:物联网。未来五年,我们会看到很多与智能设备互联、网络传输以及数据分析有关的创新。


收藏 已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