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几位妈妈向我抱怨说放暑假反而比开学时更忙,每天忙着接送孩子上脑力开发班、潜能开发班、才艺班,接接送送,孩子还不感激,整天扳个臭脸给他们看。我问她们何苦来哉,她们异口同声说怕没有及时找出孩子潜能,误了他的前途,让他输在起跑点上。我听了很诧异。这里面有好几个意思。
巴特康纳(Bart Conner)是一九八四年奥运美国男子体操第一面金牌的得主。他小时候并没有什么特别,有一次在家里顽皮,倒立用手走路,他爸爸看见了,觉得很有趣,客人来时,便叫他出来表演,这一点的鼓励就使得他在家勤练倒立,用手上下楼梯。在学校里,男生都希望引起女生注意,他没有别的特长,便常在教室中耍宝、倒立行走。有一天被体育老师看到了,觉得他有天份,便带他去参观体操训练中心。他一眼看到平行杆、单杆和木马就知道这是他将来安身立命的地方,便回家恳求母亲让他去练体操,那天他十岁。
一开始,教练不收他,嫌他弹性不够、骨头不够柔软,但是他锲而不舍的苦练,终于替美国拿到第一面男子体操的金牌(他的太太是一九八四年奥运罗马尼亚女子体操金牌的Nadia Comaneci)。巴特自己说“一分天才、九分努力”,他是苦练出来的。
任何领域要成名都得下苦功,孩子如果有莫扎特的能力,我们给他莫扎特的环境,他会成为莫扎特。他如果有莫扎特的能力,但是没有莫扎特的环境,“生命自己会找出路”,他的过程会坎坷,但是他还是会成为莫扎特。我们最怕的是孩子不是莫扎特,而我们一定要他变成莫扎特,这时亲子双方都很痛苦:父母会很失望,觉得孩子是扶不起的阿斗,孩子会很痛苦,知道自己达不到父母的标准。巴特的例子让我们看到适性发展加上一点点的肯定,可以有很大的成就
在神经学上没有“脑力开发”这回事,大脑大约三磅,占我们体重的百分之二,却用到我们身体百分之二十的能源,当它用到十倍的能量时,它是不可能只有百分之十在工作,其余的百分之九十闲闲没事干的。大脑是用进废退,盲人没有用他的视觉皮质,在实验上已发现,盲人在读点字时,视觉皮质被触觉征召过去用了。连把正常人眼睛蒙住五天都会开始改变他的视觉皮质,去做听觉、触觉方面的事,大脑怎么可能放任百分之九十不做事?
在神经学上也没有“输在起跑点上”这回事,实验已找到终身学习的神经机制,一九九九年发现管记忆的海马回路的神经细胞会长出新的神经元来,大脑不停因外界需求而改变内在神经回路的连接。
教养孩子是顺其天性即可,柳宗元说的好,“其根欲舒,其培欲平,其土欲故,其筑欲密”,种下去了,不要时时挖起来看,耐心等待,它自然以茂盛的果实来回报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