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还是北大,我小时候就是这样在纠结长大,结果去了XX大学……”
这样的问题,对于大多数人来说真的是“想多了”。尽管如此,每年高考结束后,选北大还是清华,确实是不少学霸们的困惑。
这两天,北大和清华的四川招生组在微博上的骂战,互指对方砸钱抢自己的新生。往年的争夺多少还是暗战,今年则完全扯下了遮羞布。
面对这样不顾观感的互掐,教育部都看不下去了,最新表态称已要求相关高校遵守招生工作纪律,切实维护招生工作秩序。招生大战的背后,是内地大学教育潜藏的积弊。
微博对骂为掐尖
北大、清华,一对欢喜冤家,谁也不否认彼此的“兄弟关系”,就算生源争夺刀光血影,首先还是要相互客套一番的。这不,清华北大四川招生组微博上一口一个“兄弟”;再往前几天,广东高考成绩放榜,清华北大上门争抢一名全省理科前十考生,招生的工作人员现场尴尬握手称:是兄弟院校。
北京大学的两名招生老师与清华大学的招生老师直接上门抢高分考生
但进入招生“议题”后,谁也不服气谁。在这场微博互掐中,网友们纷纷围观。也忙坏了段子手们,造出了诸如“北大清华能不能不给我家人打电话了,我对蓝翔是真爱”、“当初就是怕你们为了抢我打起来,我才来的XX大学”、“北京两邻居不远千里跑到四川‘骂街’也是够了”等等调侃之句。
舆论戏谑背后,实则是公众的“爱之深,责之切”。毕竟,历史上的北大清华辉煌闪耀,大师辈出;而今,北大清华招生上相互揭底,节操碎了一地。大学的人文精神、学术精神在浮躁功利面前似乎已丧失殆尽。
原本,在香港乃至国外名校的冲击下,北大清华走下神坛,重视招生,防止生源流失本无可厚非。但正常情况下,北大清华应该做的是宣传各自优势专业,让考生结合自身兴趣与特长自行选择,这样才能起到因材施教的目的,培养出世界级杰出人才。
事实上,能过北大清华提档线的,基本上都是全国出众的考生,何必为了抢状元,为了几分几名的差别争个你死我活?
血拼政绩尽失颜
北大清华之争,历来已久,只不过由原先的学术学科、综合排名之争,日益演变为虚荣的面子和政绩之争。每年,包括北大清华在内的各高校,都会统计招生数据,这个数据往往就像各级政府的GDP数值一样,当作炒作和炫耀的资本。
例如,2010年高考志愿填报结束后,北大就宣布:全国各省市文理科第一名,除两成报考相关高校外,六成被北大收入囊中。而清华随后声称:全国九成的理科第一名和近三成的文科第一名填报了清华并录取。
但凡数学好点的人,就会发现数据存在矛盾。其实,作为内地最高学府,他们难道真的不清楚成为状元有很大的偶然性?只是,在招生指标的量化下,北大清华孜孜不倦“抢状元”,自我陶醉地以为谁能拿下的状元数量最多,谁就是“中国第一名校”,并且能赢得更多的政府拨款和学术项目等等。
北大清华尚且如此,放眼各地,何尝不是?办学层次差不多的高校,都在尽量掠取高分生源,相互比拼,不惜使出各种手段。2011年,复旦大学称有人冒充复旦大学老师身份致电学生,教唆学生修改志愿,批评直指同城的上海交大,并引发了舆论热议。
2011年复旦大学和上海交大高招生源争夺“口水仗”,图为复旦大学在官网发表的“严正声明”
此外,招生政绩的牵引下还容易滋生腐败蛀虫。2013年11月,中国人民大学原招生就业处处长蔡荣生因被指控借自主招生敛财逾千万遭调查;2014年12月,黑龙省大庆市原市委书记韩学键落马被查之际,其子高中成绩平平却保送北京大学也引起广泛关注,而这些只是揭开高校招生腐败的冰山一角。
高等教育的功利化,评价人才唯分数,招生掐尖工作自然又被一级级下沉。各地政府同样以考取北大清华等名校,标榜自己的政绩作为。
于是,地方教育主管部门便集中辖区内的最优秀的师生资源,打造超级中学,不仅有违教育公平,素质教育更无从谈起。
当年尖子何处见
北大清华招生互相揭底,大费周章抢夺回来的状元,现实表明并没有社会期待的那样成功。
日前,艾瑞深研究院发布的《2015中国高考状元调查报告》称,高考“状元”进入职场后,成为出类拔萃的行业“顶尖人才”和“领军人物”偏少。在政界中,高考“状元”职业也发展相对普通,未出现省部级以上官员。
又据《北京青年报》报道,2014年北大本科毕业生中,国内升学比例为46.35%,出国(境)留学比例为32.65%,而清华的本科生国内升学比例为56.7%,出国(境)留学比例为25%。从两校学生的留学目的地和高校看,美国常春藤名校所占比例最大。
如此之高的留学比例,表明北大清华这两所中国内地顶尖高校,难以留住优秀的人才。为何?正如钱理群教授批评的“我们的一些大学,包括北京大学,正在培养一些‘精致利己主义者’”。国外的名校,不仅体现在科研设备先进,还在于给予学生真正的人文培养上。
国家每年十几亿重金投入北大清华,力争将其建设为世界一流大学,二者实在不应该为了争抢生源,变得如此庸俗、市侩。反之,应当将更多的精力放在教学科研,以及提升国际影响力上。
对于高校招生,教育部早有明确规定——高校“不得在录取工作结束前以各种方式向考生违规承诺录取或以签订预录取协议、新生高额奖学金、入学后重新选择专业等方式恶性抢夺生源”。
荡涤高校污浊之气,不妨重点先从招生制度改革做起,而北大清华更当率先垂范、以身作则。
美国高校有奇招
美国是拥有世界名校数量最多的国家,最为人熟知的是常春藤盟校,除了成立现代大学的历史比较早外,这与它的招生制度息息相关。
美国教育实行分权制度,高校招生考试没有统一的行政管理机构,而主要由美国大学入学考试委员会、美国大学考试项目测试中心等民间团体组织和承办。民办机构为了自身的声誉、生存和发展,特别注重独立性与公正性,服务观念较强,不仅为学生提供专业指导、职业信息等优质服务,还尽可能地为各中学、高校提供信息和服务。
在美国高校的招生标准中,涉及到很多项,但都不是像高考一样,完全通过应试来衡量,也不存在一考定终身。其录取新生的模式可以概括为:“学术综合考试+学业成绩+综合表现+面试考查。”
美国高校招生考试中,志愿者社会实践经历可加分
录取要求和标准,包括高中毕业证书、中学课程与成绩、入学申请和推荐信、入学考试成绩、班级排名、特殊录取标准等。而志愿者社会实践,以及学生面试表现,也是美国高校招生过程中综合考虑的因素。
招生过程也十分注重双向选择性,相互选择。为了吸引到满额的优秀学生,各高校之间同样存在着竞争关系。虽然它们也会通过奖学金吸引考生,但在美国,大学间允许自由转学制度,学生如果对学校、专业不满,可以申请转学到另一高校。
因为有严密的综合招生体系保障,高校更注重提高自身的竞争力,一心一意办学,靠底蕴、声誉和实力赢得考生们的青睐。看到北大清华这般掐架,想必国外的名校要乐了,怕是心想:斗的越凶越好,正好让中国优秀的学子都选择我们学校。
文/转自凤凰网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