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了读点书【彭博社金融书单精选+一些个人私货和吐槽】

2015年08月16日 伦敦交易员



先上彭博社推荐的,再上些个人的私货和吐槽(注:在此仅推荐中文的或有中文翻译的外文财经类书籍,预作其他领域探讨的朋友请私信~)


前文来源:阅下独酌,后文来源:伦敦交易员


传说不是我说,“所有重要人士都有一台彭博终端机”,如果你有终端,你就可以获得那些没有的人得不到的信息。彭博一方面在市场上捕捉惊人的数据和信息,一方面在用户间缔造了共通的认知社群,反过来又作为重要的力量影响着市场。我有点儿信息收集癖,也是终端的重度使用者,什么功能都喜欢试试....跟打游戏过关一样,也是挺有趣。(好了,安利彭博到此结束,毕竟人家滴书单~)


我整理了彭博社三年的书单,剔除一些比较无聊的和官方的。剩下近一半,我都在过去一年无所事事的时光中零零碎碎的读过了,是好书。 “我在本书中回想起创建美国货币及财政机构的关键人物的贡献,读来不禁令人汗颜但也深受启发。”


1. Lael Brainard,美国财政部负责国际事务的副部长

Ron Chernow

《哈密尔顿传》

“我在本书中回想起创建美国货币及财政机构的关键人物的贡献,读来不禁令人汗颜但也深受启发。”

Liaquat Ahamed

《金融之王:毁了世界的金融家》

“一些错谬误导的政策在美国最黑暗的时刻之一造成无数家庭承受极大痛苦悲惨,让人难以忘怀且有教育意义。”


2. Ian Bremmer,Eurasia Group总裁及创办人

Charles Murray

《崩解:白色美国,1960-2010年》

“论及美国当前面临的最重要挑战之一:贫富差距扩大正在侵蚀美国梦的一些核心原则。读者可略过结论那一章,因为没有什么有用的政策建言,但只要你对美国国内政策及当前轨迹有兴趣,就不能错过本书。”

Daron Acemoglu、James A. Robinson

《国家为什么会失败》

“从本质剖析一个国家为何能够永续增长(或无法如此)。Acemoglu和Robinson比较一些背景类似的国家,孤立出一些因素并得出结论:国家能千秋万代的主要基石之一是生生不息的政治及经济建筑。我为何对此项立论著迷?想想看在金融危机之后许多全球性的机构纷纷不支倒地,这套论点对国际活力又有何说法呢?”


3. Stephen Cecchetti,国际清算银行货币及经济部负责人

William L. Silber

《沃尔克:坚忍的胜利》

“一上市,我就先睹为快。本书的重中之重是,1980年代初期及中期,布列顿森林体系瓦解时沃尔克扮演的角色,以及联邦储备委员会施压美国政府,要求后者强化其财政。该书提出一些重要的教训:压低利率的真正危险在于让政府只需付出低廉的代价融资其负债。”


4. Lars Seier Christensen,Saxo Bank A/S联席创办人

捷克总统Vaclav Klaus

《欧洲:幻象的幻灭》

“他在书中针对欧洲出了什么差错及维持现状的危险提出洞见。令人大开眼界。”


5. Tyler Cowen,George Mason大学经济学教授

James Fallows

《中国升空》

“表面上是讨论中国的航空,但它也是历来有关中国最好的书之一,是多年来有关工业组织的佳作之一,也是一本有关经济增长的绝妙好书。本书易读且有趣。”


6. Alistair Darling,英国前财政大臣

Ray Perman

《傲慢:HBOS如何毁了英国最好的银行》

“今年我读过最好的书之一,书中把苏格兰银行的成住坏空娓娓道来,从1980年代的成功到与Halifax合并后开始走下坡,最后终于破产。作者文笔极佳,本人强烈建议本书是每位银行家的圣诞节礼物。”


7. Mohamed El-Erian,太平洋投资管理公司首席执行官

Nassim Nicholas Taleb

《反脆弱:从不确定性中获益》

“除了读起来令人愉快及有趣外,Taleb的新书增强我们对各种系统如何以不同方式运作的了解,它们在面临难以想象的状况时有多大的差异,以及如何更与时俱进及灵活敏捷。”


8. 麦嘉华,Marc Faber Ltd.董事总经理及创办人

米尔顿·弗里德曼

《资本主义与自由》

“该书提醒我们,政府干涉一个社会越深,到头来得付出代价的。政府的角色越大,经济及金融的起伏就越大,紧接着经济增长和个人自由也就越来越小。对那些被应享权益计划宠坏的孩子,本书必读。”


9. Amy Gutmann,宾州大学校长

Robert Caro

《走向权力的通道:林登.约翰逊的岁月》

“在经过惨淡的副总统一职后,约翰逊在继任总统大宝后完成自己的政治救赎,展现如果政治是可能的艺术,妥协(及精明的交易)就是进步的学问。”

Nate Silver

《信号与噪声》

“聪明人如果从本书学到一个教训----数字和数据不会说话----他们就变得更有智慧了。Silver证明,别高估自己的智能或低估本身知识的限制是非常重要的。”


10. Simon Johnson,麻省理工学院史隆管理学院教授,彭博视角专栏作家

Sheila Bair

《不畏艰难:别让金融业毁了自己和大众》

“带领读者来到决策官员的秘室现场,他们在对抗2008-09年的金融危机及2009-10年试图推动金融改革。Bair的叙事鉅细靡遗,全然可信。纾困可以,但不必对花旗集团及其他业者这么大方吧。这会为未来带来灾难的。”


我也喜欢Jeff Connaughton的《回报:华尔街为什么总是占上风》(The Payoff: Why Wall Street Always Wins)让人不寒而栗。


11. 史蒂芬·罗奇,耶鲁大学高级讲师,摩根士丹利亚洲前非执行董事长

Jonathan Haidt

《正念:为什么宗教和政治会把好人分开?》

“作者花了很大力气,揭开席卷全球的政治失能及两极化内幕。本书根据心理学、神经生物学,基因及历史分析,强烈证明为什么我们都是自义的伪君子。”

Daniel Cohen

《全球化及其敌人》

“我在感恩节看了第二遍。该书从历史的脉络中检讨当前的全球化大论辩。当前这波全球化虽然激烈,但和19世纪末期及20世纪初期的那股全球化浪潮相比,简直是小巫见大巫。”


12. 鲁宾,美国前财政部长

William L. Shirer

《柏林日记:一位外国特派记者的日志1934-1941年》

“希特勒在1930年代当权时,Shirer和Edward R. Murrow在电台任职。本书带着读者重返那个时代。对读者来说,如果作者是现在才提笔撰写当年旧事,就另当别论,但他可是在事情发生时就一笔一划记录下来。本书让你了解穷凶极恶的极权主义如何笼罩一个国家,而且大家都能默不作声,甚至在非常艰困的时刻与其和平相处。”


13. 萨默斯,美国前财政部长及前全国经济委员会主任

Daniel Kahneman

《快思慢想》

“确实可以了解我们的思考及行为如何被别人所理解。”

Chrystia Freeland

《巨富:全球超级富豪的崛起及其他人的沉沦》

“经济政策的核心议题正是超级富豪的崛起。”


14. 特里谢,欧洲中央银行前行长:

Charles P. Kindleberger

《疯狂、恐慌、崩溃:金融危机史》


Hyman Minsky

《稳住一个不稳定的经济》

Carmen M. Reinhart 、Kenneth S. Rogoff

《这次不一样:八百年金融荒唐史》

以及由Jean-Luc Gaffard和Mauro Napoletano编辑的《代理模式与经济政策》(Agent-Based Models and Economic Policy)


15. Carlos Slim, America Movil SAB名誉董事长,全世界排名第二富人

Christopher McDougall

《为跑而生》


Ed Whitacre

《美国逆转胜》

16. 雅各布‧卢,美国财政部长

Thomas K. McCraw

《开国元勋与财政》

17. Olli Rehn, 欧盟经济及货币事物委员

Benn Steil

《布雷顿森林体系之争》

“了不起的叙事体作品,但文笔流畅且考证讲究,主是围绕成立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及布雷顿森林体系的会谈,后者的运作大致成功,持续到1970年代初期。书中的凯恩斯既是全球数一数二的分析型经济学者,也是戮力捍卫英国国家利益的斗士。同时,作者也把Harry Dexter White描述为苏联的间谍,至少也是苏联间谍的同路人,这也是他无法出任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第一任总裁的原因。”

《误判金融危机》,Gary B. Gorton

“本书不像Alan Blinder所着《当音乐停止》(When the Music Stopped)是依照编年方式撰写,后者可能是最能掌握危机全貌。但本书比较偏向经济学家明斯基(Hyman Minsky)的模式,且其分析极具原创性,除了展现过去250年一再重演的恐慌和疯狂,也说明1930年代的决策为何改变了这个模式,在2007-2008 年以前,不再爆发全面性且系统性的金融危机。这得归功于美联储扮演最后借款者以及1934年联邦存款保险制度的成立。”


其他也广受好评的书:


《彭博商业周刊》资深记者 Brad Stone所写的《万货商店》(继续安利彭博,这确实是一本场景尽显一点不乏味的新闻稿,兼具故事和深度,如果可以请读英文版,Brad也是我很喜欢的记者之一);Margaret MacMillan的《终止和平之战:通向1914之路》,以及Neil Irwin的《炼金术士:三位央行行长与一个硝烟弥漫的世界》


私货:


《十年轮回 - 从亚洲到全球的金融危机》(豆瓣评分:8.7)


作者为中国银监会首席顾问沈联涛先生(1998年10月-2005年9月连续三届担任香港证监会主席)。这本书,讲的就是上次怎么样。顺便还讲了讲,怎么研究这次怎么样。所以,这本书正好对我口味,解决了我的问题。沈联涛从内部人的视角对当前世界金融风暴进行了独特描述。作者是一个亚洲金融的监管者,曾亲身参与有关监管政策和国际金融体系设计的重要讨论。



《利率史》

读前高能预警,个人觉得国内关于金融类非学术著作的翻译大多都很业余(即使翻译人的金融专业水平是过关的),尤其以金融史为甚,基本上翻译出来都读不通(几年前出国读研前买了一大堆国内的金融史翻译著作,感觉浪费青春浪费钱还折煞我智力水平。。。)。以后各位被人安利买此类书之前,最好先做好心理准备。这本书的前半部分不错,有助于了解整个世界的利率发展,后半部分比较枯燥,基本都在列举数据,对数据的概述连表达方式都是一样的。要来英国考雅思的小同学可以把英文原著找来,借用下此书的描述方法学写雅思写作一的小论文(但愿雅思的写作考试还没有改革)。


《钱商》


克强总理推荐的书,伦敦交易员之前也推荐过一次并给大家留下的邮箱发过云盘链接。本书是小说,看起来挺有意思的,读来不累,不错的机场读物。



《伟大的博弈》

说实话,此书很多人给我推荐,本科的时候看过一遍,觉得写得挺没劲,感觉就像把百度百科水准的内容给拼凑起来了出了本入门读物。最近又被逼着看了一遍,感觉大家推荐他是不是因为译者的原因?



《大而不倒》

缺点:此书出来的时候还在国内,虽然译者的专业能力没问题,但读起来确实感觉不太流畅,对于不了解金融危机期间的业内故事的朋友可能会很吃力。


不过个人感觉作者在说故事的过程中还是夹杂了不少私货的,大家读的时候也不能盲目采纳。另外一个槽点就是,作者是黑莓的广告代理么?当时伦敦君中黑莓的毒有80%都是因为此书


优点:我个人比较喜欢此类书,尝试从当事人的视角去描述一段事件,记录主要决策人的各种言行,没有‘主义’与‘概念’的忽悠。原著文笔非常好,属于华尔街纪实文学中的《战争与和平》式巨著,人物繁多事件复杂,但可读性奇佳,扣人心弦。作者年仅30出头,但却已经做到了纽约时报首席记者,文笔质朴娓娓道来,没有学院腔的理论评论和华丽辞藻,完全凭海量的访谈内幕资料讲故事,把看似高高在上的华尔街精英界前所未有的直观写实,信息量巨大。



总结,个人觉得金融领域的优秀中文大众读物其实真的很少,不看也没什么可惜的。外文的金融领域大众著作大多翻译出来都读不通,食之无味,丢之可惜。中文原著很多又只是大量‘借鉴’后的结果。好货太难找,不爱看书不一定是好学的你的问题。


最近在看伯南克和椰奶出仕之前的学术论文和严肃金融科普短文,写得真好,伯南克随便写的一篇关于中央金融清算结构的小短文轻松完爆普通学者的大部头。国内金融领导写的东西也很不错,周小川和楼继伟以前写的东西都挺值得研究的,现在看来挺有前瞻性的,即使是科普内容也比绝大多数翻译著作靠谱严谨的多。



转载请注明来自微信公众号:伦敦交易员 ID:LondonFinance,多谢赏脸

长按此二维码关注伦敦交易员的新鲜事儿~个人微信:FinanceUnion


收藏 已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