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期伦敦妈妈读书会都是一次心灵之约。分享者通过自己的经历和感悟阐述一本书, 带领听众进入一个新世界。每个参加读书会的人都在短短的2个小时里听到7-10本书的浓缩精华。这场精神盛宴让人恢复心灵的宁静, 回味无穷, 是喧嚣世界的一方净土。我本人因为和读书会结缘从懒得看书到定期借书而受益匪浅。一颗浮躁的心渐渐回归宁静。需要内心宁静和力量的妈妈们都来听书, 分享书吧。最大的受益人是自己, 同时你也会把这份宁静带回家里、传递给家人。当天的窗外阳光明媚, 室内的温度不低, 但每个人的内心都能感受到来自书中的习习清风, 心静则世界静。
这期读书会我们要特别感谢Happy Mum带给我们精彩的纪实摄影讲座和Shoran的专业摄影!
第九期妈妈读书会书单
1. 《遇见未知的自己》
推荐人: Aihong
作者: 张德芬
出版社: 华夏出版社(2007)
内容简介:
华语世界第一部影响了数千万人的身心灵成长小说。 “为什么我不快乐?”“为什么我不能拥有我想要的生活?”本书借由我们每天都可能遭遇到的种种事情,帮助我们看到主宰自己人生的模式是如何形成的,又如何在操控我们的身心。一位都会白领阶级的女性李若菱通过同老人以及其他配角(老人的学生)间的对话,经由每天都可能遭遇到的种种事件,逐渐把眼光从外在的世界,转向内在世界,进而发现大多数人都不是自己生命的主人,甚至是自己思想和情绪的奴隶,从身心灵三个方面去探讨主宰着人生模式是如何形成的,又如何操控身心,同时提供了如何解决这些模式的实际有效方法,从而解脱思想、情绪和身体的桎梏。
作者介绍:
张德芬,女,生于台湾,作家,毕业于台湾大学企管系,于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取得了企管硕士(MBA)的学位。曾当过台视新闻主播,经历过失败的婚姻,又到美国深造,担任某知名公司营销经理,却以忧郁症收场。最终,张德芬搬到北京郊区做了四年的家庭主妇。2002年起,她决定全力追求内在心灵的世界, 辞去高薪的工作,专心研修瑜伽以及各类心灵成长课程以及心理治疗方法,体悟了许多灵性及个人成长方面的心得。2007年,张德芬根据这几年的心灵感悟创作了自己第一本有关身心灵成长小说《遇见未知的自己》,名列台湾各大书店畅销排行榜读者反应空前热烈,成为畅销作家。随后陆续出版《遇见心想事成的自己》、《活出全新的自己》、《舍得让你爱的人受苦》,同时翻译有德国心灵导师艾克哈特.托尔的作品《新世界:灵性的觉醒》和加拿大知见心理学领袖克里斯多福·孟的《找回你的生命礼物》。与家人长期定居北京。
读书感言:
这是一本身心灵方面很好的入门书。现代人面对快速发展而且浮躁的社会, 被外在的物质欲望紧紧锁住, 而很容易迷失自己。书中的老人说:”我们人们所有受苦的根源就是来自于不清楚自己是谁, 而盲目的去攀附、 追求那些不能代表我们的东西!” 我们不快乐是因为失落了真实的自己。我们需要和内在的真我---”爱、喜悦与和平”重新联结。失去了和真我的联结, 人们还需要自我感, 就产生了”小我” “自我”EGO。有了能量争夺, 即小我和小我之间的能量争夺。
认清”我是谁?”很难。潜意识的力量非常强大。”我们在意识层面对自己的一切的认知、喜好, 只是占了我们自己全貌的1%而已。” 书中的马车模型形象比喻了在潜意识强大影响下的人生自动化导航系统力量 (Auto-Programming)。”性格倾向×外在环境×各种教育×生活事件×前世业力(如果你信的话)=人生模式” 这些因素之间是乘号, 不是加号, 所以变数很多, 特别复杂。
作者用同心圆模型谈到破除四个层次(身体、情绪、思想、身份认同)的障碍, 和真我---”爱、喜悦与和平”联结, 最终破除现有的人生模式。每个层次作者都给出了具体可行的方法。例如作者推荐静坐, 瑜伽等运动和身体进行联结。”破解情绪之道最重要的就是臣服当下。” 检视思想: “亲爱的, 外面没有别人, 所有的外在事物都是你内在投射出来的结果。” 通过建立觉察的能力来破解身份认同的障碍。”如果你能彻底了解到你认同的那些东西, 其实不是你, 也不是属于你的, 你就有可能从这个外境追逐的噩梦终醒来。”
作者谈到如何处理孩子情绪的问题。书中说每个人从小到大积累了很多痛苦的能量。主人公若菱的儿时经历是:”在她从小到大成长的过程中, 从来没人给她情绪上的支持和关怀。她有负面情绪的时候, 大人不是想要帮助她立刻消除(买糖给你吃哦, 别哭了/再买一个给你就是了, 别伤心/明天我带你出去玩, 别气了), 就是否定她的情绪(这有什么好哭/好气/好怕的), 要不然就是打压(不准哭, 再哭就揍你/不准发脾气, 小孩子凭什么生气)。无论采取以上任何一种的策略, 她的情绪从来没有被认可、被接受, 所以, 它们也从来没有离开。” 老人说:”要记得, 给孩子无限的情绪上的支持和认同。”
作者最后还谈到心想事成是以”破除身体的障碍, 化解情绪的瘾头, 检视思想的谬误, 放掉无谓的身份认同为基础。” 通过视觉的观想和感恩来得到真心想要的人生模式。
这本书我连续读了3遍。它启发我尝试去联结内在的“真我/爱,喜欢及和平”。”亲爱的,外面没有别人, 只有你自己”, 这句话让我时时有觉察自己的意识。还有化解负面情绪的方法, 破解情绪瘾头等方法的实践都有助于良性转化我内在的模式。这本书给我的启发远不止这些, 我推荐大家自己去书中探索。
张德芬微信公众号是: tefenchangpublic
她的博客: http://blog.sina.com.cn/u/1289171685
you tube上有很多她的访谈视频
2. 书目: 《The Art Book for Children》
推荐人: 姜Shoran
作者: Editors of Phaidon Press
出版社: Phaidon Press (2005)
内容简介:
适合孩子阅读的艺术入门书。Phaidon出版社为最小年龄读者改编其畅销书《The Art Book》, 于是出版了《The Art Book for Children》。书中介绍了30个知名艺术家和他们的杰出作品。适合父母和孩子一起阅读。本书鼓励孩子仔细观察, 运用想象力去理解艺术家为什么选择创作那个作品, 以及他们是如果完成作品的。适合7岁以上孩子阅读。
读书感言:
这本书浅显易懂。适合亲子阅读。书中可以先看整副画。然后会解释几个局部, 把局部图放大。例如荷尔拜因的《两大使》中, 下面地毯中央的骷髅头只有从侧面角度看出来。大家可以去NATIONAL GALLERY 看一下。图片的印刷质量都很好, 色差相对小。书里的画没有按照年代排序。
3. 《What Great Paintings Say》 Volume I, Volume II
推荐人: 姜Shoran
作者: Rosie-Marie & Rainer Hagen
出版社: TASCHEN
内容简介:
歷史上流傳千古的著名畫作,其被蔚為討論或保存,並不只是因為它們是大師們一生的傑作,它們同時也是記錄了當代社會文化的見證,由TASCHEN所出版的WHAT GREAT PAINTINGS SAY為一套兩冊,遴選出歷史上最偉大的傑作,按時間順序介紹,包括Botticelli、Breughel、Chagall、Courbet、Degas、Delacroix、Durer、Goya、Monet、Raphael、Rembrandt、Renoir、Rubens、Tiepolo、Titian等等歷史知名畫家,書中有十分詳盡的解說,針對畫作主題、構圖方式、到細節事物的安排都有嚴謹的歷史考證,讓讀者能深入瞭解這些遺世傑作的時代背景及畫家賦予其作品的隱晦含意。
读书感言:
两本书介绍了从11世纪到20世纪中期的艺术品。它首先是从时代背景下简单讲解了一下艺术家的生平、作品的创作背景、历史意义。每幅作品的局部都有讲解。其中暗喻、比喻的部分,还是挺有意思的。在介绍某副作品涉及到的哲学家、同时代的人,读起来还是有些难度, 所以更适合艺术爱好者。解释包括解释历史背景, 画家自己的解释, 和评论家的理解。想要特别了解某副画可以去GOOGLE搜索更多的信息。这套书印刷编排很好,但就是有些跨页的画,不能打的很开,看起来有点纠结。其实这就是儿童那本的升级版。只是内容上多一些, 难度大一些。我经常买一套2册送人当生日礼物。
4. 《人生若只如初见》--- 古典诗词的美丽与哀愁
推荐人: 未来
作者: 安意如
出版社: 天津教育出版社 (2006)
内容简介:
这是一部不甘于淹没在浩瀚书海中的作品。她似在谈诗词,又似在谈风月。她不拘泥于对古典诗词字面的理解,也非传统意义上的简单赏析,而是一种风格独特、感情丰富的散文随笔。她用清丽、感性的笔调,配以优雅、飘逸的插图,描绘出一幕幕古典诗词背后唯美、动人的历史爱情画卷,引领读者倾听一段段经典、震撼的浪漫往事。诗人,词人,凸现其旷世奇才与至真性情。才子,佳人,似笑非笑的嫣然,执迷不悔的凛然,心照不宣的释然,让我们在悲喜交加中恍然……
作者介绍:
安意如,原名张莉,女,1984年6月出生于安徽宣城一个普通工人家庭,自由写作者。2002年毕业于安徽某职业院校财经系,做过短时的文秘和会计。2003年起以如冰恋枫网名流连于新浪金庸客栈。2004年应书商之约写第一部长篇小说《要定你,言承旭》,于2005年6月由广西人民出版社出版。翌年2月赴京参与动画剧本创作,并写作《看张·爱玲画语》,由云南美术出版社于2005年9月出版。此后与北京弘文馆建立合作关系,创作诗词评赏“漫漫古典情”系列。
读书感言:
作者出版这本书的时候才22岁。当时那个时代正在流行美女兼才女作家。她挺特殊, 从出生就患有脑瘫。作者热爱古典诗词和文学。她在网络上发表一些作品后小有名气。出版社为她量身定做, 让她写一本关于古典诗词的书。本书是她的成名作, 当时高居畅销书排行榜单。后来她陷入一些抄袭事件。这本书串联了从诗经到清朝所有耳熟能详的诗句。她结合诗人或词人当时的一些经历融入解释, 阐述当时诗人为什么写这样的诗句, 尤其是情诗类的。例如李商隐的《锦瑟》, 大家熟知的那句“此情可待成追忆, 只是当时已惘然”。作者八卦说李商隐所处的时期道术流行, 仕途不得志就去道观修行。当时的公子王孙也经常去道观。他和一个宫女发生了露水情缘, 导致宫女怀孕, 最后宫女被遣送回宫后打入冷宫。书中还谈到杜牧, 李白, 孟浩然, 王维, 等人的故事。此书很有意思, 让人对某些诗词印象深刻。联系现在, 海外很多家庭注重孩子的中文学习。孩子学习的时候只是记住音韵而已, 不明白诗词的内容。如果让孩子背诵诗词的时候能看一些相关的动画, 或者了解当时的历史和诗人的经历, 会有帮助。
5. 《The Artist’s Way》
推荐人: 丹玉
作者: JULIA CAMERON
出版社: PAN BOOKS (1997)
内容简介:
《创意,是一笔灵魂交易》汇集了朱莉娅20余年的切身体验,并结合创意人常会遇到的瓶颈状态,真诚地提出了摆脱瓶颈的方法,揭开修复创造性自我的真谛。在修复创造性自我的12堂课中,朱莉娅教你如何运用“晨间笔记”和“艺术家之约”这两种基本工具,只要你认真做每堂课中的练习,完成每堂课中的任务,接受每堂课中的验收,就能一点一点地唤醒创意,循序渐进地重拾创作力,打通创意瓶颈。
作者介绍:
朱莉娅•卡梅伦
是美国公认的“创作教母”。她提出的“晨间笔记”和“艺术家之约”这两种唤醒创意的基本工具,以及开创的修复创造性自我的12堂课,影响了世界上超过200万人,为他们打通了创意瓶颈,重拾创作的力量。
小说家、剧作家、作曲家、诗人,是美国戏剧、电影和电视圈中的知名 创作者,享有极高的地位。
积极地投身于艺术创作30余年,获奖颇丰,被誉为美国“创作教母”。
至今出版了30多本书,包括诗集、短片故事、小说等。
在她的所有作品中,《创意,是一笔灵魂交易》(The Artist’s Way)是最经典、最受欢迎的。
以本书为教学基础,作者还开办了同名课程,帮助人们发掘并修复创造性的自我。目前,已有超过200万名读者参与课程的学习。
个人主页:http://juliacameronlive.com/
读书感言:
这本书也是关于心灵方面的。20多年后依然是畅销书。对每个人创造力灵感非常有帮助。我看这本书后”吓一跳”。大家可以看看AMAZON的读者留言, 和YOU TUBE上的无数人的反馈。看看这本书如何帮助歌唱家, 作家, 作曲家等恢复创造力和灵感。这本书谈到12周的课程。她最著名的WORKSHOP在洛杉矶 (L.A.), 伦敦也有WORKSHOP。我得到这本书的经历很有意思。 我的德国朋友MAX人生不如意, 他很细腻也有艺术细胞, 但是职业只是个木匠。他曾2度想自杀, 在德国清真寺(MOSQUE)里面呆了2年修心。后来他逐渐恢复信心。他说这本书让他重拾人生意义。他根据这本书的提示, 辞去了以前薪水不薄的工作, 去新的地方找了新工作。最近他给我看了人生中创作的第一幅油画。
这本书提供了一个挖掘自我潜能, 内在创造力的工具。作者认为创造力是与生俱来的, 每个人都有, 我们生活的琐事蒙蔽了创造力。12周的课程讲解了人们会遇到的心理困难, 外在环境干扰, 以及如何排除干扰。书里还有课外作业, 要读者把理论运用到实际中。作者在写这本书前遇到了创作瓶颈, 必须靠喝酒才能写作。她不断的摸索, 出书后倾听读者的反馈, 然后继续完善这本书。书中她提供了两个主要工具。一是”晨间随笔” : 让你早上醒来后写下意识流手稿。你写下这些琐事, 搁置一边, 让思考判断琐事的理性脑让位, 这样我们的艺术脑才能有灵感涌现。二是”艺术之约”: 我们需要和自己内心的小艺术家建立亲密关系, 要陪伴他, 和他玩耍。作者建议每周要安排一个人独处的时间, 赴自己心灵的艺术之约。例如去海边, 森林, 看电影等。一定要一个人独处, 这样才能滋养自己的艺术灵感, 不断的累积。我觉得每个人都能做到, 哪怕我们每天抽出半个小时放松自己。这本书不仅是发现创造力, 灵感的书, 也是一本有助于发现自我的书。
6. 《Subpersonalities: The People Inside Us》
推荐人: 芝懿
作者: Johan Rowan
出版社: ROUTLEDGE (1989)
内容简介:
我们都有分裂自我的体会。头脑中会出现两个大脑, 一部分自己说要这样做, 一部分说要那样做。这是第一本对我们心理生活的一个正常现象进行解释的书。作者认为我们每个人都有几个次人格在不同的情况下表达自己的意愿, 通过了解它们我们可以更好的了解自己, 改进自己和他人的关系。每个阅读本书的人都很有可能发现以前不了解的某些自己的侧面。
作者对书的介绍: 大家都知道普通人会有次人格, 自我状态, 心理情节, 内在人格, 子身份, 以及其它称谓的类似概念。但是没有一个称谓在人格方面有标准的注释。这本书不是关于另类思维, 而是有关我们日常的体会经历。普通人和专家都会对书中的内容感兴趣。它展示了这类主题在当时最前沿的成果, 并表明我们需要相当重视次人格的影响.。
作者介绍:
作者John Rowan 是一个英国作家, 议员, 心理治疗师, 和临床导师。他一直研究超个人心理学(Transpersonal psychology) 并出版了有关次人格(Subpersonality)概念的书。
读书感言:
今天AIHONG和丹玉都谈到身心灵方面的书。我不谈重复的部分。现在我要求大家要闭上眼睛现象一下在安静清凉的地方, 放自己最喜欢的音乐, 深呼吸, 走到自己最喜欢的书桌前, 问自己”我是谁?” 写下答案。再问, 再写, 连续十次。(大家按照她的要求做了。) 大家的答案都是一个吗? 大多数人的选择都是有重复的答案。这些都是你。哪一个是真我? 我想谈如何找到真我。这是一本学术性比较强的书。第一部分讲概念, 第二部分讲如何使用这些概念, 第三部分讲原因。书中谈到孩子在妈妈的子宫里就已经有潜意识了。人的性格心理特质在那时就已经决定了。我们能改变的是图中右侧的部分。
这本书谈如何发展超人格。像AIHONG和丹玉提到要找到自我, 爱自我, 从而达到自我实现。很有现实意义, 尤其对妈妈们。如果妈妈自己不能把握好自己, 就不能教养好小孩。我们要拥抱内心的小孩。如果自己没有爱护好自己心里的小孩, 那生活中对自己的小孩会有灾难性的后果。从社会方面说, 我们阶层族群方面, 我们人是子人格, 次人格组成完整的人格, 那么社会国家文化也是这样组成的。如果我们不了解自己的次人格, 子人格, 就很难做到与他人和谐相处。这点对中国人, 尤其中国女性特别重要。中国女性很少有自我探索的阶段, 从小就是被PUSH长大的。有没有人仔细探索过自己的裸体呢? 如果连身体都没有自我探索过, 直视自己心灵的人就更是少之又少了。
西方人相对要好一些。从小他们的文化就给他们一些空间, 例如”我想要什么?” “我来做决定!” 而我们都是家长说什么好, 帮你选大学的专业。我们毕业后发现不喜欢这个专业和这方面工作。这是因为我们没有找到真我, 被假我控制了。子人格会屈从于父母人格, 会去讨好他们。假我就会处于主要位置。我要批评现在的一些说法, 例如”你若盛开, 清风自来”。我非常讨厌这句话。这句话的解读很有害处, 就是你要做的更好, 才能做更好的工作, 遇到更好的人。把女性处于无休止的焦虑中。”我是不是够好了? 还需要更加努才行!” 这样我才能找到男朋友, 才能让男朋友/老公更爱我。发生问题她就觉得是不是我还没做好。实际应该做的是找到内心的小孩去呵护他。有拖延症是因为我们内心的小孩需要娱乐放松, 我们没有给他满足, 不停的去PUSH他。内心的小孩不高兴就会反叛, 就不想做。正确方法是要聆听他需要什么, 满足他, 双方达到和解。内心达到AIHONG提到的爱, 喜悦及和平。这样任何外界的压力就都不能改变你。(白鲜平说: “我最讨厌的话是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
现在很多人对心理学有误解觉得有精神病才去看心理治疗师或者咨询师。男人尤其爱面子, 不愿意去。
其实我们需要了解和发展自己的子人格。特别是女人的子人格被压抑的很深。举例就是如果你去见一个不喜欢的邻居, 从路上你很烦躁到见到他时你已经面带微笑。子人格不论是什么样的都是你的一部分, 它们一起支撑你走到现在的。例如一个很泼辣不够文雅的人, 就是这种泼辣才让你能够解决一些问题。有的子人格是很黑暗的。但是无论什么样的子人格都是你的一部分, 会在某个方面帮到你。你越排斥它, 它的生命力越强, 甚至反过来被它控制。一定要坦然淡定地接受所有的子人格, 次人格。 如果你都不能接受自己的一切, 你怎么能够爱自己? 如果你不爱自己, 怎么能爱小孩, 爱别人?!
7. 《海水正蓝》
推荐人: Jessie
作者: 张曼娟
出版社: 中国画报出版社 (2008)
内容简介:
世多忧,美好难再。在曼娟式清纯古雅的童话世界里,一个初涉人世的少女,时时惊异于现实中诸种残缺、不圆满的人际纠葛;伴随着容易受伤害的些微感喟与怅惘,亲情、友情和爱情,原是那么珍贵、可人;就正如这片蓝蓝的海,蓝蓝的天。流利飘逸的文字,细腻敏锐的笔触,朦胧缠绵的情感;在一种童稚式的惊异、不安、忧愁和跌宕中,读者自可不自觉中获得清脱如莲的新奇感受。
作者介绍:
张曼娟, 1961年生于台湾, 祖籍河北省丰润县。世界新专报业行政五专部科毕业后,于东吴大学中文系主修中国文学。毕业後留于东吴中文研究所,直至获取硕士及博士学位。现任职东吴大学中文系副教授,曾获“全国学生文学奖”小说首奖;教育部“文艺创作”小说第一名;中华文学散文奖第一名及中兴文艺奖章。 至今共有十四部著作问世,每次一推出,皆受到相当广大读者的回响与讨论,为目前台湾、美国、香港以及东南亚各华人地区最具知名度与最受欢迎的华文女作家。被誉为台湾”首席才女”。
读书感言:
我3年前第一次读这本书。今年正好是这本书出版第20年。我偏爱看台湾作家的爱情小说。我这辈子看的最多的书就是爱情小说。我刚出国的时候一个月看7/8本爱情小说。当然现在一年能看一本爱情小说就不错了。作者在写作方面算是科班出身的人。
这本书不是一整本书讲一个故事, 而是由很多小故事组成。我很喜欢看悬疑, 一直想知道结果的书。例如她叙述说两个人不在一起了, 却没有交代两个人为什么分开的, 让人心里一直有疑问。最后一个故事是海水正蓝。我从一开始就知道其中一个主人公会死掉。带着悲伤我一直想把它看下去。她写的都很朦胧, 给你很多想象空间。最终她不会给你一个结果, 是没有结尾的结尾, 欲言又止的状态。
推荐爱情小说是我的正好。很多人觉得这个年龄不再相信爱情。我觉得爱情和友谊是一样的。它就是一段感情, 有时会升温, 有时会慢慢疏远, 甚至分开。这是任何一种关系都会发生的状态。只是我们把爱情想的太完美了。觉得爱情就是应该白头偕老。其实假如最后爱情的结局是悲伤的, 这也是人生的一段经历。这本书的爱情都很悲伤, 同时也很美好。不完美的东西也是美好的。妈妈们年龄大了, 读这种书可能被认为还有小女生情怀。我觉得这种书是很适合放空自己读一读闲书。
Happy Mum的纪实摄影小讲座:
Happy Mum主要介绍了用手动相机的几个关键词&操作
光圈: 光圈大人物突出, 背景虚化。光圈小就背景清晰。拍人我喜欢设置光圈优先, 大光圈, 突出人物。
光线: 摄影是光的艺术。我们拍照要多拍也要慢拍。拍之前想一想我要找出什么感觉来? Picture Speaks。光线很重要, 要找到合适的光源。合影时我们一般对着阳光合影, 这样的照片光硬, 光平, 没有层次不好看。
侧光: 拍景我喜欢侧光拍。有阴有阳就有层次。照人时侧光把人的轮廓, 曲线都表达出来。我们要想办法寻找适合的光源。室内也可以找到。侧光拍会显得脸痩。侧光时一侧脸亮, 另一侧脸太暗可以找一个白板把光打在脸上。这样另一次也不会太暗, 而且脸部线条柔和很多。大家用手机拍也能拍出侧光效果。通常要显得人漂亮, 就要避免正面的太阳硬光。否则你会笑的不自然, 皮肤也显得粗糙。室内拍也避免正面硬光。阴天拍照时, 人的皮肤显得白细。美人照都要用柔光! 我们拍照要避免阴影。例如穿深色衣服, 人容易显得憔悴, 有皱纹。穿浅色衣服就往脸上反光, 显得脸色好看。先期做好, 后期美颜软件修了。
侧逆光: 在侧光的基础上还逆了一下, 而且形成了一些光晕, 照片会更漂亮。例如如果光源在后斜上, 就让你有一圈光环, 能够出效果。这样拍出来脸很柔和, 看不清脸部皱纹等细节, 显得有美感。注意拍照时要调整角度, 避免镜头上的紫斑。
角度: 让照片的人物摆不同姿势, 形成对角线, S曲线, 斜一点等。运用1/3构图, 即人物放到整副图画的三分之一位置。人物站在偏处, 不要站在正中间会有美感。要给照片留白, 这样反而突出焦点。照片内容要干净简单。
最后Happy Mum给大家展示了她在伦敦艺术大学毕业时的作品”water life”。当时她用半年时间跟踪拍摄记录生活在船上人的生活。
庄主评论:
妈妈们对这个小讲座热情高涨, 觉得这些技巧实用又有趣。当时好多人都站起来看她展示的图片, 还不断地有人提问。希望以后读书会继续举办摄影小讲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