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评富二代:他们其实很孤独

2015年01月13日 生命真谛


导读:


贫富悬殊令有钱人陷入孤立,种种原因让富二代不一定过得很快乐,抑郁、焦虑、不良行为等心理问题比穷二代还要严重。讽刺的是,富二代的心声其实很少得到大人的倾听,因为他们的未来早就设定好了,还用得着谁来多管闲事?



近年来,富二代群体的负面新闻不断:房祖名涉毒、李天一轮奸,还有大量疯狂拜金炫富、开着豪车撞人的“脑残”……这激发了大多数并不富裕的人们的强烈反感,造成社会仇富情绪弥漫,却很少有人关注富二代为什么是这个样子。实际上,贫富悬殊令有钱人陷入孤立,种种原因让富二代不一定过得很快乐,抑郁、焦虑、不良行为等心理问题比穷二代还要严重。心理专家指出,老师和父母都有倾听、教育富二代的责任,让他们成为独立的自己。


有钱的代价:无法享受普通人的喜悦


人们常常以为,有钱了还愁个啥?富二代的家里有钱有势,充分享受金钱带来的诸多特权,而且前途一片光明,似乎无忧无虑。其实,富二代不一定活得很开心,无法享受到普通人通过不断努力而收获到的成就感,例如经过打拼买到人生第一辆车的巨大喜悦 --- 从小时候开始,富二代的家里就有好几辆豪车了。


在心理上,富二代是容易受伤的一群。美国多项对中小学生的研究显示,富二代抽烟、吸毒、酗酒的比例远高于低收入家庭的孩子,患抑郁症、焦虑症、躯体化障碍的水平也比较高。在不良行为方面,富二代损坏公物、偷窃物品等行为比穷二代多。当然,穷二代也并非没有问题,例如在打架斗殴方面就比富二代严重。


相对于穷二代,富二代的同情心较差。多个研究显示,富二代比较难识别出别人的情绪,尤其难以理解穷人们的害怕、希望等心理。毕竟,当金钱与权力可以摆平一切,你就不需要看别人的脸色,也不一定要遵守所有的社会规矩,有钱就是任性。


研究显示,家庭存款越多,孩子的心理承受挫折能力越差,无论是在学校、竞技场还是自己的家里。一些富二代一旦遇到学业上的挫折、感情上的危机就会束手无策,因为一路走来,没有什么是家里搞不定的。例如,一名富二代承认,自己上学时的论文、申请书很多是老爸的私人助理写的。


原因:物质财富制造了内心的孤独


美国菲尔丁研究生大学心理学教授山姆·奥谢森博士分析富二代的心理问题原因后表示,人与人的相互信任是年轻人心理健康发展的前提,能帮助他们对抗心理压力。然而,物质财富本身就能产生压力,因为有钱会招惹别人嫉妒,无形中令富二代受到孤立,影响到他们的情感发育。例如,住在别墅里的富人把大铁门一关,就把和左邻右里的关系全给切断了。无怪乎他们在情感的表达上总是有所保留,与别人永远保持着一定的距离,还比较喜欢撒谎。


此外,富二代的心理问题还跟父母有关。他们过早承受着过大的成功压力—父母很成功,我也必须成功!例如,读书要考上名牌大学,做一切事情都要考虑打造一份完美的履历。然而,他们和父母的距离比较遥远。有钱的父母往往把物质上的成就看得很重,相对而言对子女的关爱就较为缺乏。缺少亲子情感,就容易诱发富二代的不良行为。一名贵族学校的老师观察到,很多富二代得到很好的照顾,但负责照顾的人全是父母花钱雇来的。奥谢森称,穷人缺少食物等生活必需品无疑是个大问题,但有钱人缺少关爱的问题更为棘手。


老师:不要以为富二代在“无病呻吟”


富人对社会有着巨大的影响力,如果任由他们的心理健康恶化,对其他人也没有好处。奥谢森认为,为了避免社会进一步分裂,老师需要教育好富二代,首先要成为他们可以信赖的倾听者,真诚地帮助他们解决人生问题,而不是盲目认为他们有钱就拥有了一切。


讽刺的是,富二代的心声其实很少得到大人的倾听,因为他们的未来早就设定好了,还用得着谁来多管闲事?有的老师不理解富二代学生的烦恼,觉得是无病呻吟。例如,一个女孩家里养了4匹马,被父母卖掉一匹之后非常伤心。她的老师抱怨道:我家连汽车都没有,你家的马还嫌多,这不是矫情是什么?其实,老师需要了解到女孩的父母没有尊重女儿的意愿和感受,还违背了让女儿养马的约定,是她伤心的根本原因。


师生的沟通能够让富二代学会独立,体验自我。例如,听到私人助理代写文章的事情,老师不必急于约谈父母,而是和富二代探讨为什么会是这样,父母为什么要这样做,让他明白到自己的人生对父母来说很重要,一定不能够失败,为此可以不择手段,所以当他的生活一旦遇到麻烦,父母就会介入。其实,很多富二代是任父母摆布的木偶,一旦自己独立生活,准会摔个大跟头。老师可以告诉这些学生在学校里可以独自干什么事情,写论文、申请书之类可以抢在父母干涉之前自己搞定。


家长:不要强迫孩子承载上一代的心愿


美国临床社工琳达·埃斯波西托建议,有钱人家庭可以用以下方式帮助孩子应对生活中的挑战:


  1. 多表扬孩子付出的努力,而不仅仅关注孩子取得的成绩。当一个人把自尊心是建立在成绩之上,就会害怕自己不成功,可导致心情抑郁。在成绩以外,学会关心、同情、感激他人也很重要。

  2. 审视你教育孩子的价值观是否一致,言传身教不能自相矛盾。例如,你表扬孩子考了好成绩,却又问他的好朋友考了多少分;你教育孩子饮酒的坏处,自己吃饭时却喝上几杯。

  3. 让孩子成为独一无二的自己,而不是强迫孩子承载父母未了心愿和梦想。

收藏 已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