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家可归的耶稣的雕刻家,加拿大的蒂莫西•施迈茨坐在雕塑旁边。他希望这尊用青铜铸造的雕塑可以在世界各地展览,以提醒基督徒们耶稣在马太福音25章所讲的信息。
芝加哥最先让被议论纷纷的雕塑“无家可归的耶稣”(Jesus the Homeless)设立在他们的城市。虽然有些基督徒认为耶稣作为流浪汉的形象很没礼貌,但艺术家认为,这能很好得展示“福音”。
这个真人大小的青铜雕塑周一在芝加哥大主教下去的天主教慈善机构门前跟大家见面,该雕塑描绘了无家可归的耶稣基督睡在公园长椅上。
今年初,北卡罗来纳州的一位女士看见这个在圣奥尔本斯主教教堂(St. Alban's Episcopal Church)外的这件雕塑后,误以为它是个流浪汉,出于安全的考虑,她打电话报了警。
这名女子辛迪(Cindy Castano Swannack) 告诉美国全国广播公司说 ,即使她后来发现,那只是一个耶稣雕塑,但对她来说,把耶稣描述为一个无家可归的人也是极大的不尊重。
“耶稣不是无业游民,他不需要我们的帮助,耶稣不是无助的一个人。我们需要一个能满足我们需求的人,而不是一个自身很贫瘠的人,”她说 。
基督徒艺术家蒂莫西·施迈茨(Timothy Schmalz)见证了无家可归人群在富裕城市如加拿大的多伦多所经历的艰难后,创作了“无家可归的耶稣”这件雕塑,他告诉基督邮报说:批评他的人远不止辛迪一人。
“一些人看到雕塑后表示很不满,这种意见我已经听说过 。他们说,‘怎么能把耶稣描述成这样?’”施迈茨解释。
“批评中都指出耶稣不是流浪汉。这让我意识到,我们多么需要那件半年前创作的那件雕塑。从某种意义上说,这种代表作应该出现在人们面前,激发他们对人道主义的憎恨,”他补充说。
2013年11月20日,加拿大雕塑家施迈茨在意大利罗马、梵蒂冈城的圣彼得广场会见教宗方济。
11月,他向教宗方济展示“无家可归的耶稣”青铜模型之前,在罗马市中心告诉基督邮报,他想到德蕾莎修女所说过的话:人们给耶稣加上了各种伪装,比如说病人和边缘人群的形象。
他进一步评论说,他把人们对雕塑的反应看做是我们里面的文化反应,即“人的价值观”。
“这个雕塑不是装饰,”他断言,“有人说这个雕塑让他们感到震撼。但我对他们的反应很高兴,因为基督教不是装饰。很多人习惯把信仰当作是自己生活的一部分,把它当作是能给他们很多安慰的东西。”
他继续说,“这个雕塑不像过去很多其他雕塑,我不把它当作装饰品,相反,它是一股绝对强大的精神力量,这股力量一直在你旁边激励你、让你震撼。这不只是为了让你感觉更好。”
即使人们的第一反应是“耶稣并不像那样”,施迈茨还是表示,基督徒需要记住,耶稣跟社会边缘人群和灵魂破碎的人们在一起。
“耶稣对年轻财主说,‘变卖你的所有,分给穷人’;今天他也会对我、对美国乃至对世界其他地区的人说:你看中的东西并没有那么重要。事实上,你所看重的实际上很负面。这是多么强而有力的信息!”
施迈茨说,两年前他首次雕刻这件作品时,就更能体会那些失去家园的人们的心情了,更能体会他们的自尊感和自我价值感。
“我注意到的一件事是,当你对无家可归的人表示友好时,你就可以看到你所做的这些对他们很重要,”他说,“因为基本上大多数人都无视他们的存在。并且我觉得那种无视会摧毁一个人,夺走他的幸福和平安。”
“这个雕塑是为边缘化人群所创作;我觉得,当他们在城市街道上走过这个雕塑、看到人子跟他们差不多的时候,他们可以找回很多东西。这就是雕塑力量一部分。”
来源: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