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赶兴趣班到买学区房 美国读书娃有什么不一样

2014年12月09日 加拿大留学旅游



最近老公回四川老家探亲,和中学时代的狐朋狗友大吃大喝之余,说到我们家二年级的女儿每天大概花一刻钟就能完成家庭作业,让另外几位当爹妈的都羡慕不已,原来他们读小学的孩子也会经常做作业做到晚上十一点,大人孩子一起辛苦。


比较之下,美国小学的孩子真是轻松太多了。公立小学下午三点多就放学,孩子有大把自由时间。我家女儿二年级,周一到周四每天有大概一页纸的作业,此外还要求二十分钟自由阅读,随便她读什么,读够二十分钟家长签字。


这样总共每天三十分钟,已经是该校许可的最大作业量。因为其中二十分钟是自由阅读,女儿根本不觉得这是作业,经常饶有兴趣地读了半小时又延长到一小时。 到了周末她没有任何作业,如果不是因为她主动看课外书,基本从周五到周日就是放羊三天。


美国小孩子课业轻松既是其教育系统对儿童成长发育的保护,也是美国人对孩子童趣和童真的刻意维护。让孩子轻松做孩子(Let Kids Be Kids),是美国人育儿观的概括。为了不以繁重的家庭作业增加孩子的头脑负担,很多学校要求教学内容与孩子的年龄和实际接受能力相称,并明文限制各年级的作业量,以便给孩子足够的校外自由时间。


在美国,孩子读小学轻松,学龄前儿童就更轻松。这里年龄3-5岁段的孩子被称为学前儿童(Preschooler)。 美国公立学校的小学教育是从半天课的幼儿园(Kindergarten)开始,孩子在开学时满5岁入读幼儿园,幼儿园以后就是一年级。


如果父母都工作,孩子就全天在托儿机构了,如果一方父母在家,孩子就基本是爸爸妈妈带,个别父母会让孩子每周在私立的学前班上几次课,总共也就是一周7-10个小时课堂时间。


上托儿所或短期学前班,抑或父母自己教, 孩子多多少少都能学些东西。因为孩子小,需要掌握的知识技能其实很简单。我们市教育系统的育儿指南上说,孩子在满五岁上Kindergarten时,要具备以下技能:


语言文字方面,孩子能够喜欢听故事,能复述故事;能认出12-15个字母并正确发音,说话能说整句子。


数学推理方面,能数数从一到十,能分辨红黄蓝等主色调和三角形、长方形等形状。


这些要求适龄儿童基本都能做到,所以父母也没有教孩子的压力。有一次我问邻居给她四岁的女儿教点什么,她说什么也不教,小学内容这么简单,早早教了孩子上学时反而没兴趣了。目前我们家老二三岁半,也基本是专职吃喝玩乐。


由于孩子自由时间多,很多妈妈又全职在家,孩子们往往被安排了不少兴趣班活动。我因为自己全职在家的便利, 想多让女儿尝试几样爱好,陆陆续续带她搞过钢琴、游泳、画画、芭蕾、国际象棋等等,后来因为她不感兴趣或时间冲突也就放弃了几样。


尤其后来有了老二,带着小儿子赶姐姐的活动时他经常捣乱,成了我的一份新挑战。所以现在一动不如一静,只给她保留了游泳、画画和钢琴。 比起其他妈妈,我的负荷算是很轻的。


美国妈妈动辄生三五个,几个孩子参加的活动又不同,妈妈就会在带孩子赶活动上疲于奔命。美国有“足球妈妈”(Soccer Mom)一词,专指那些花好多时间载孩子到这里那里参加体育活动和各类兴趣班的妈妈。


许多妈妈日程安排密集,行事匆忙,开车呼啸而来呼啸而去,惊心动魄得很。我自己也曾在领两个孩子从游泳池转战钢琴课的时候撞过车,尝到了赶时间的恶果。


家里一方全职在家的好处就是能把孩子的活动安排在下午完成,一家人晚上可以有一段从容共度的时间。双职工家庭则更辛苦些,经常是晚上送孩子学琴,周末带孩子赶兴趣班。


虽然初衷都是爱,是为了让孩子有个经历丰富的童年,然而课外活动安排过多往往导致大家都匆忙疲乏,也没有足够交流时间。面对大人小孩都要“忙”起来的这种现代病,很多育儿专家在呼吁,一些美国家庭也在反思和调整,设法减少孩子的Structured Play,给他们有更多时间做Unstructured Play。


所谓Unstructured Play,用我们中国话说就是瞎玩,没有章法,自由发挥,随便他们瞎折腾。比如把孩子带到户外让他们玩泥巴捉虫子,或者让他们呆在家里自己找办法解闷。


美国低年级孩子读书轻松,但随着年级升高学习难度也成正比上升。和国内一样,美国也有公立和私立学校之分。私立学校不参与本市教育系统的统一考核,所以就没有排行一说。


有些大的私立学校从三岁的学前班开到高中,不少私校有教会背景,还有个别采用蒙特梭利教学法,收费不菲,但师资好,也注重品德性格等培养。女儿在私校受过两年学前教育,性格和处事都得到锻炼。但她到了年龄也就转入了公立,钱毕竟是个因素。


和私校相比,大多数家庭还是首选公立学校,所以买房租房时,自然有学区的考虑。这里的公立学校没有重点非重点一说,但重要的统一考试,学校成绩有公开排行,谁好谁不好网上一查就知道。


有意思的是,我们这里没有特别炙手可热的永恒学区房,同类型房产价格差别也不大。因为能称为小学学区房的,其所属中学却一般,最好的公立高中却和最差的小学一区。对此,我们的应对策略就是孟母三迁,先在好小学附近买房安顿下来,等孩子读中学时再考虑搬家。


所以虽然入住四年了,我们二楼的所有房间都没有挂装饰画,以免墙上钉了钉子以后卖房子时还要补洞。


搬来搬去的小麻烦其实还好,毕竟学校招生公平公正,没有什么后门,只需按章操作就可,基本能搞定孩子上学的事。唯一怕的就是梦想的学校突然调整学区,把孩子划了出去。


这样的事发生过一次,受影响的小区老中老美家长都急了,后来一起呈书和教育局开会才谈妥学区不变。因为住址基本决定学区,个别父母爱子心切,就谎报住址以便孩子能读好学校。美国俄亥俄州一家高排名学校为此特雇私家侦探打假,把一位谎报地址的母亲送进了牢房。


我们的幸运是居住在小城市,地广人稀,很多家庭妈妈全职在家,有条件辅导孩子,对学校的依赖没有那么强,也没有什么让人挤破头的明星学校。但西雅图、旧金山等大城市就不一样,生活成本高,很多家庭夫妻双方都外出工作,从托儿所、幼儿园起就对育儿机构依赖大,也愿意出钱让孩子上最好的学校,所以教育市场的竞争和价格就都哄抬起来了。


因为人多,一些有名的高中吸纳不了学区内所有的学生,只能采取抽签入学。这种情况下,孩子有些特殊才艺可能就多几分入读机会。无形中让孩子从小上兴趣班也有了功利色彩。老公的几位同事人到中年合家迁往西雅图创业,和我们说起大城市资源丰富办事方便,遗憾的就是那边中学教育竞争激烈,孩子像被卷入了漩涡不得轻松。


和国内很多望子成龙的父母不同,美国父母不太在乎孩子是不是能做律师、医生、州议员,只要有份正当职业,自立快乐就好。所以他们在儿女的学业上比较放松,更注重性格、习惯和情商的培养, 用我们的话说,就是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不少家长还刻意鼓励成绩好的孩子得几个“C”,能有机会从挫败感中磨练坚忍品性。美国前总统小布什,就自嘲自己读书老拿“C”,给耶鲁大学所有的得“C”的学生打气。既然成绩不好不是世界末日,美国的读书娃多少就更容易快乐一些。

收藏 已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