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梵世博特辑】2015世博会开幕倒计时,中国展馆抢先看

2015年05月01日 加拿大地梵设计集团


+点上方“加拿大地梵设计”,欢迎分享到朋友圈

世界博览会是全世界最大规模的博览盛会,至今已有160多年的历史。2015年意大利米兰世博会,是国际展览局正式批准的新一届A类世博会,将于2015年5月1日至10月31日在意大利米兰市举办,包括中国在内的15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将参加本次博览会,会期184天。

此次世博会主题为“滋养地球,生命的能源”,旨在体现世界对人与自然和谐均衡发展的关注,为全球提供充足、有品质、健康和可持续发展的食品保障,合理利用资源、保护环境、滋养人类、反哺地球探寻有效途径。主题关键词是“滋养”,即不仅为人类同时也为环境提供可持续发展的能量,在人与自然中找到发展平衡点。


设计方案介绍

中国馆总体设计定位

中国是世界农业文明发展最早的国家之一,也是世界农作物起源的中心地之一,拥有灿烂而悠久的农耕文明和农业文化。中国传统思想中的“天、地、人、和”深刻影响着农业生产,其形成的“天人合一”的哲学观念,也成为中华民族的核心价值观。这一价值观,契合了当今世界可持续发展的趋势。

本次世博会中国馆主题是“希望的田野,生命的源泉”。“希望的田野”是中国960万平方公里土地的广义“田野”,构成她的元素正是“天、地、人”。天:中华文化信仰体系的核心。中国农业自古就讲求顺天、顺自然发展的哲学观。天为万物,是“道”、“自然”和“宇宙”。

地:在天成象,在地成形。中国大地广袤无垠,山水林田多姿多彩,生生不息。大地厚土,承载万物,是中国人祖祖辈辈,无数辉煌与文明的肌理。人:天地润泽了中华民族的灵性。几千年来,无数智慧的结晶积淀成了伟大的东方农耕文明。中华民族与天地和谐共生,以朴素而睿智的生存法则回应着天地赐予的福祉。中国国家馆围绕与世界可持续发展方向相一致的“天、地、人和”的思想理念,通过建筑设计、建筑技术、建筑空间、展陈设计、展陈技术、视觉传达系统等,向世界展示了中国的过去、呈现了中国的现在、描绘了中国的未来。




中国馆建筑设计方案

中国馆以“天、地、人”为设计原点,凝练了中华民族伟大的农业文明与民族希望。建筑方案采用场域的概念,室内与室外空间相互贯通,通过建筑的屋顶、地面和空间,将“天、地、人”的概念融入其中。自然天际线与城市天际线交融的屋顶,似祥云飘浮在空中,象征自然与城市和谐发展;室内田野装置与景观绿化完美呈现,意喻中国广袤而生机勃勃的土地;“天”和“地”之间的展陈空间,向世人展现中国人的勤劳智慧和中国古老灿烂的农业文明。中国人依天、地与智慧,创造出符合中国气候特征、地理地貌和文化伦理的传统建筑结构和形态,这一形态在世界建筑艺术中独树一帜。中国馆吸收中国传统建筑中具有高度民族性和辨识度的结构和形态,结合现代技术,形成了具有强烈中国传统建筑意向的中国馆形象。屋顶采用具有中国象征意义的竹编材料覆盖,在意大利灿烂阳光的照射下,将折射出金色的光彩。对应米兰的日照轨迹,屋顶竹编面材通过传统编制工艺选择不同的透光率,将自然采光引入室内,满足了功能照明要求,降低了人工照明的能耗,也大幅度降低了材料成本。




中国馆景观设计方案

中国大地丰饶厚重又生机勃勃,一个伟大的民族承载着光辉历史,又在新时代孕育着无限希望。中国馆前区景观,是中国960多万平方公里土地所构成广义的“田野”。在这片“田野”中,有取材于北京先农坛祭坛形制的舞台,以满足主题日活动要求;有具有国家象征意义的故宫红墙,作为舞台背景,并结合LED屏向世人传递中国农业文明的信息;将主通道勾勒成江河的形态,引导参观者去探究中国的过去、现在和未来;在“江河”的两岸,是生机勃勃的农田;穿插在农田中的疏散通道,似北京胡同,象征中国的独具特色的城市形象。


中国馆室内设计方案

建筑空间根据展陈流线合理组织,观众入口与出口分设在场地的东南侧和西南侧,形成最短距离的参观流线,完整紧凑,一气呵成。等候区植入建筑空间内部,为等候的观众提供了舒适的环境。就餐区出入口设在场地东西两侧的北部,方便了不同方向来就餐的人流。每个区域都保留疏散出口,满足了消防疏散要求。建筑空间采用全开放式空间设计,使室内植物、意向农作物装置与室外景观植物有机连接,形成辽阔的田野景观。利用农作物装置的高度,划分出各展区与各功能区,又最大限度保持空间的通透性,在任何角度都可以感受到一望无际的田野景观。观众在田野中参观,感受中国的农业文明;在田野中品尝中国美食,体验中国的农耕生活;在田野中选购中国纪念品,带走深刻的中国记忆。





中国馆展陈设计方案

展陈大纲由五大部分组成,主题分别为:序、天、人、地、和。观众等候区作为序厅。使观众在等候进馆的时候,通过液晶视频技术,了解中国农业文明、饮食文化,以及中国馆设计的总体思想。作为序,引导着观众去看中国“天”,看中国的“地”,看中国的“人”。进入第一主题展区看中国的“天”。中国人的思想意识中始终坚持对天、对自然的敬畏。24节气汇集了中国人对自然的尊重,以及顺应自然求发展的智慧,使质朴的农民可以以最便捷的方式因循天的规律。呈现在观众眼前的是柔光LED屏虚拟天空装置,形成24节气中的典型气象环境。

进入第二主题展区看中国的“人”。中国人的智慧推动了农业的发展,从水稻种植、养蚕缫丝,到生态农业;从顺天时量地利、精耕细作,到袁隆平的杂交水稻;从贾思勰的《齐民要术》、宋应星的《天工开物》,到徐光启的《农政全书》;从井田制、耕田制,到惠农政策;从叶芽化为茶叶、大豆转为豆腐,到东西南北八大菜系,中国人的智慧与文化流动于天地间。通过全息投影技术、透明成像装置、LED光纤技术,将影响中国农业文明发展的人和事,栩栩如生地呈现在天地之间。

进入第三主题展区看中国的“地”。中国的“田野”博大广袤,山川高峻秀丽,万物繁荣生机。春有茶花的烂漫,夏有蜂蝶的翩跹;秋有丰收的欢歌,冬有白雪的蓄积。沿田野中的路径漫步至二层平台,空间豁然开阔,由全彩色的LED像素点共同构成的一幅巨大的麦田画面,展示华夏大地山川河流地貌的多样性。

进入影像厅领悟中国的“和”的思想。“和”的思想自古有之,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孔子倡导“和为贵”。经过不断丰富完善,“和”的思想中既包含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又包含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天、地、人和”成为经过数千年积淀下来的中国文化精髓。





中国馆视觉系统设计方案

“天、地、人、和”作为中国馆设计的整体概念,始终贯穿始终。在标志设计中,用线与面勾勒出大自然的轮廓和曲线,蓝色代表天空;绿色代表田野;金色代表粮食;红色代表人和生命。图形透叠寓意世间万物和谐共生、天人合一的传统思想。中国馆标志、四个基础色调、水墨绘画辅助图案,经过拆分重组,提供了一个可延伸的设计结构。

中国馆吉祥物的设计同样源自“天、地、人、和”中的“和”字。其中文名字为单字“和”。“和”由“禾”和“口”组合而成。“禾”代表水稻,延伸意义为粮食;“口”代表饮食,延伸意义为人口。借鉴中国传统民间艺术“大阿福”的典型形象,身躯源自“和”字中的“口”字,手拿体现“禾”字的稻谷,形象具有积极、友善、乐观的精神,吉祥物寓意不仅紧扣世博会主题,也与中国馆主题相吻合。



+图片源于网络,仅供学习参考!

+了解更多精彩资讯请登录 www.defined.top


收藏 已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