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丨总理如此疾言厉色是在跟谁较劲?

2015年05月08日 加拿大美洲城



来自央视新闻

李克强总理昨天在国务院常务会议上,疾言厉色地批评了一些人。他讲了三个故事,痛斥“证明‘你妈是你妈’简直是笑话”,发问“百姓办事咋就这么难”?总理的这种痛斥,近来发出过不少。他如此疾言厉色,是在跟谁较劲?


其一:跟阳奉阴违者较劲


简政放权是本届中央政府的先手棋、当头炮。然而,在我国各级政府公务人员中,说一套、做一套者有之,当面一套、背后一套者有之,对上一套、对下一套者有之。于是,矛盾现象出现:一方面,大量需要精简的行政审批已经在这两年多中被砍掉;另一方面,仍有一些令人匪夷所思的审批继续存在,看上去生命力相当顽强。


关键在人。虽然中央政府、地方政府的站位有所不同,看问题的角度、解决问题的考虑可以多样,但是不要忘了,在简政放权上,各级政府是一个整体——对百姓的承诺一致、对改革的部署一致。因此,政令畅通、说到做到,应是政府治理能力的基本保证。阳奉阴违者,在任何一个从事现代治理的政府中,都是不受欢迎、要被痛斥的人。


更深入地看,之所以仍有些人在阳奉阴违,无外乎三种情况:一是落实简政放权,动了自己的奶酪;二是没有摆正局部与全局的关系,过多考虑了一己私利、一地小利;三是对扔掉原来的工作抓手感到莫名紧张,不知道在不审批、少审批之后如何履行好政府职责。


其二:跟“中梗阻”较劲


中央深改小组开会,反复强调改革的顶层设计要坚决落实、尽快落实。可以说,在三中全会、四中全会两份具有重大意义的《决定》被提出后,围绕深化改革、依法治国这“中国列车的两个轮子”,来自中央层面的顶层设计,已完成基本框架。接下来要做的,一是在顶层设计层面继续完善,二是在实践层面落实、落实再落实。


李克强“急眼”,主要是急在了落实环节上。这个环节上,除了有一些主观上的阳奉阴违者,还存在着不少机制性的“中梗阻”。比如,这次国务院常务会议加速推动“非行政许可审批”退出历史舞台。什么是“非行政许可审批”?——行政许可审批是政府主管部门对政府之外的市场主体、社会主体进行的授权行为,而非行政许可审批是政府对其下属部门和事业单位的授权行为。形象地说,这是个寻租空间很大的“偏门”。突破它,意味着简政放权在突破来自于这一领域的较大阻滞。


把中央政府政令落实到地方政府的行动中,还需要发现更多尚存的“中梗阻”病症:是不是中央和地方的经济关系、利益关系仍未梳理得当,导致部分地方政府仍要执拗地守着原来的施政方法?是不是改革顶层设计的先导性、引领性、针对性还需加强,以便让一些略显迟钝迷茫的地方政府再没有徘徊观望的余地?


解决“中梗阻”,关键在人,也在制度。


其三:跟“放管失衡”者较劲


如果您细看昨天李克强在国务院常务会议上的发言,应能发现:他多次提到“简政放权、放管结合”。这里埋藏着一个细微、但相当重要的变化。


在本届中央政府组成后的头两年里,国务院领导同志们在部署简政放权时,一般是在主要话语里提“简政放权”,在系统的部署中,择某一部分强调“放管结合”。而从今年《政府工作报告》起,细心者或已注意到,李克强等把“放管结合”四个字摆在了更重要的位置上,多数情况下是“简政放权、放管结合”八个字一起讲。


这个变化有着很强的针对性。政府对自身动刀改革,一是做“减法”,放掉不该管的;二是做“加法”,管好应该管的。而实际落实中,一方面是一些该做的减法还没做到位,另一方面是有些政府部门忽略了做加法,在放与管中失去了平衡。


显然,李克强的疾言厉色,不仅在跟“该放不放”者较劲,也在跟“该管不管”者较劲。前者没有体现“法无授权不可为”,后者没有体现“法定职责必须为”。


三种较劲,三种要求,三种努力。归根结底,简政放权、放管结合,得来实的,不能玩虚的;得体现人的努力,也得体现制度的作用;得中央政府统领指挥,也得地方政府全力以赴。



文丨央视特约评论员 杨禹



来源/央视新闻

本期监制/宣明栋 主编/唐怡

编辑/文雅 李婷婷 王瑶 王轶宁 张心怡

为总理的“强音”点赞↓↓↓


收藏 已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