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房地产开发商总部基地计划斥资10亿英镑,将历时悠久的皇家阿尔伯特码头打造成一个“亚洲商务港”;大连万达[微博]集团投资7.2亿英镑,在西南伦敦修建奢华酒店;华为计划在伦敦设立金融部门,以作为其13亿英镑投资英国的其中一个项目;中国平安保险则以2.6亿英镑买下伦敦金融城标志性建筑之一——劳埃德大厦。
现在据了解,不仅是伦敦,走在英格兰的大小城市,都能够发现建筑工地起重机随处可见,基建项目进行得如火如荼。
越来越多的中国投资人愿意开启英国等发达国家的这扇投资门,市场怎么看?
英国基建:中企的引力
今年年中,英国财政部宣布,将实施规模达1000亿英镑的基础设施投资计划,主要项目包括高速铁路、交通系统升级、新屋建设和防洪工程等。政府承诺将在2015——2016财年首先支出约500亿英镑,用于基础设施建设,并在2016年至2020年期间陆续投入另外500亿英镑。继而,10月30日国际知名律师事务所品诚梅森和英国经济与商业研究中心联合发表报告《中国投资西方—中国投资能否变革英国基础设施》。
瞬间,市场掀起了一股走进英国的热潮。那么,英国现在的基建建设状态是什么?
中债资信主权与国家风险部分析师李海杉向《中国产经新闻》记者介绍,世界经济论坛《全球竞争力报告2013-2014》显示,英国的“整体基础设施质量”在148个国家中排名28,低于法国、德国、西班牙、日本、美国等发达国家以及马来西亚、卡塔尔等发展中国家。英国正面临着基础设施老化、网络分布与城市发展不匹配等问题。
他说,2013年英国政府公布了未来20年基础设施建设投资的详细计划,预期将在能源、交通、通信和水利项目上投资3750亿英镑。仅在2015—2020年,英国财政部就将实施规模达1000亿英镑的基础设施投资计划。然而英国每年对基础设施的投资远远不够。英国财政部估算,到2015年,英国在能源、水务、交通、通信和垃圾处理方面的资金缺口就达到2000亿英镑。
据了解,万达投资伦敦的酒店和公寓项目,位于伦敦大规模改造的九榆(Nine Elms)新区,和新建的中国、美国和荷兰大使馆相伴为邻,这里是伦敦房地产市场增长最快的热点地区。
这股投资潮的来临,既有英国方面的内部原因,也有来自中国投资者心声。
“作为发达国家,英国基础设施更为完善,且基础好。中国对英基建投资与对亚非拉地区部分国家基建投资有所不同,主要投资方向不是路桥、电站建设,而是高铁、核电站、能源、电信等领域,助力英国基础设施的进一步提升。中国对英基建投资主要基于市场化的考量,以盈利为目的,没有援助色彩。英国作为发达市场经济体,拥有成熟稳定的市场,规范的投资环境,巨大的市场容量,稳定的盈利预期,目前对外国投资需求比较迫切,这些都是中国投资者所看中的。”安邦咨询研究人员对记者表示。
李海杉也对记者表示,对中国基建投资者而言,英国基建市场的吸引力主要有政治稳定、法律体系完备、商业环境透明等方面。英国政府所推出的规模庞大的基础设施投资计划也是吸引中国投资者的重要因素。
对于英国的各种便利,中国企业“蜂拥而至”
自2007年以来,随着我国企业“走出去”战略深化实施,中国企业海外直接投资年度流量已经大幅上升。与过去不同,中国“走出去”的战略着眼于中国长期发展和全球共同发展,不断增加海外投资,中国的企业也不断迈出国门走向世界,如今有很多中国企业进入英国,包括华为、大连万达集团、中海油和中石化[微博]、上海光明食品等,目前已有超过500家中国企业落户英国。
根据中国商务部数据显示,2012年英国已成为第四大中国海外投资目的地,投资额达到28亿美元。而在2010年位列第21位,2011年位列第8位。
中国企业赴英国投资领域非常广,从以贸易、运输、电信等领域为主,到向高端制造、网络营销、酒店地产等多个领域进军,中国企业的产业链条不断延伸。整体来看,多数中国企业在英国都是盈利的,只是盈利的幅度大小不同而已。
以前,中国与英国交往以及合作最多的是在金融领域,人民币互换以及人民币结算中心的成立等,加快了人民币国际化的步伐,而现在中国投资者把目光逐渐转向了基建领域。
中国投资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转变?
“我国经济步入更高的发展阶段,随着国内产业的升级和资本的积累,中国已经有能力扩大对外投资规模,而2014年可能成为我国对外投资超过吸收外资的元年。有了充裕的资本积累(如外汇储备)以及我国在基础设施建设上的产业优势,中国对英国基础设施进行投资也就是自然而然的事情。”李海杉对记者表示。
走出去也要“自保”
之前中国在基建领域最多的投资点是非洲以及拉美等地区,分析指出,目前,全球大型建筑工程公司中有约80%来自中国,他们越来越看重来自发达市场的投资机会。
“基础设施建设与投资的需求不仅存在于发展中国家,也存在于发达国家,可以说是全球范围的需求,发达国家如英国、美国主要面临着基础设施更新换代的问题。”李海杉对记者表示。
他说,根据美国白宫2014年7月的报告,美国65%的主干道处于不佳状态,25%的桥梁需要大修,而45%的美国群众面临交通设施的不足。各个机构的报告也显示未来基础设施建设需求将会十分强劲。比如,亚开行估计2010-2020年亚洲地区基础设施投资需求约达8万亿美元;而OECD则预测2010-2030年全球基础设施的投资需求将高达53万亿美元。对于中国蓬勃发展的基础设施建设企业而言,这是巨大的市场和机会。
由此可以看出,发达国家虽然经济发展优势占据高点,但是基建也是“软肋”。
李海杉认为,对于投资者而言,发达国家基础设施更新换代的需求和政府为促进经济复苏的基建计划所带来的投资机会得到的优势,首先是发达国家的政治、法律、商业环境相对稳定透明,投资风险相对较低,投资回报较为稳定;其次,发达国家对核电站、高铁等高附加值基础设施需求更大,未来的投资需求数额巨大;然而,发达国家基础设施建设与运营的合作方式更为多样,对投资者而言意味着投资的周期、风险、流动性更容易管理。
随着中国资本输出需求的不断加大,很多企业纷纷落户走出去已经不鲜,英国就是一例。
一家在英国经营汽车配件的中国公司销售经理说,要想在英国成功投资,必须要充分利用这里较好的区位环境和宽松的市场政策。
其实这位经理反映的是市场另外的一种深思。
《中国投资西方——中国投资能否变革英国基础设施》指出,预计到2025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总额中将有8%进入英国市场,其中一半以上流向基础设施建设和房地产行业。能源领域的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将成为中国公司投资的最大目标。
品诚梅森律师事务所合伙人陈希佳表示:“我们已经看到,越来越多的中国公司选择与英国公司合资。比如,地产商ABP在东伦敦皇家艾尔伯特码头项目进行了10亿英镑的投资。未来,我们会看到房地产和能源领域的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将持续增加,包括海上风力发电厂的开发及其他可再生能源电力网。”
那么,大规模的投资转移,中国投资者以及企业在进入英国市场时需要注意些什么?
“从以往的投资记录来看,英国并不限制外国资本投资本国的基础设施行业。对于中国企业和投资者而言,不同的企业和投资者需要注意的问题不同。”李海杉对记者表示。
他说,对于工程承包企业而言,应当关注合同风险、法律风险以及劳工、环保的法规。与当地企业合作有利于减少企业对当地法律、商业环境的认识误差和信息盲区,同时也有利于处理好与当地政府、民众、非政府组织的关系,减少商业摩擦和阻力。对于股权投资企业而言,则应关注投资合同的条款,寻求合适的投资比例,减少英国政府和社会对中国资本的疑虑,以规范的商业运作达成投资目的。
而安邦咨询研究人员给予了记者另外一种建议,其认为,中国投资者进入英国市场时,必须摒弃在国内的那一套,学习、适应、最后利用英国市场的规则。首先,中国投资的增加可能引起部分市场保护主义者和“中国威胁论”者的警惕和反对。其次,英国法律制度完善,对投资者来说,面临的约束可能更多。比如,在征地方面可能遇到阻力;环保要求会更高;等等。第三,英国的产权保护、劳工保护、工会势力更强。第四,中西方文化背景存在差异,在企业管理理念、加班制度等方面可能存在冲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