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本以为这又是一群华裔老人在海外占便宜的丢人事儿,然而真相背后满是酸楚....

2015年10月24日 澳洲华人俱乐部


【澳洲华人俱乐部】新移民互助俱乐部,大家齐心协力在澳洲安居乐业!


来源:今日悉尼,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以为,这又是一个华人在海外丢人的故事。然而真相和其背后的辛酸,是需要用自己的眼睛去发现的。在接到爆料电话后展开了调查和采访。结果,出乎我们所有人所料……


一个质疑电话引发的调查


办公室接到了一位华人医生打来的电话


他是为了帮助一位不会说汉语,且在Exodus Foundation (悉尼著名慈善机构)工作的志愿者来向今日悉尼爆料。


这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志愿者通过华人医生告诉记者:她志愿工作的慈善机构(Exodus Foundation) 位于华人大区Ashfield,每天会免费向无家可归和需要帮助的人提供早餐和午餐。但是,她发现最近很多中国人会来领取免费的午餐,而他们的衣着并不像是很落魄的样子。她对此很疑惑,为何中国人会如此?


接到电话后,或许所有人都会以为,这又是一起华人在海外占小便宜的丢人事情。


记者决定亲自去看看,都是哪些人在做着如此不光彩的行为。


阳光照射着教堂,门前是些排队的老人


今天悉尼的天气很舒服,不太热不太冷,阳光洒下来让人觉得世界很温暖。


记者来到位于 Ashfield 区180 Liverpool street, 即Exodus Foundation提供免费午餐的地方。



当时是上午11:00,距离发送免费午餐的时间还有半个小时,已经陆陆续续有形形色色的人接踵而来。



在院子的树荫下,一位穿着很得体的老奶奶,在读一份中文出版的报纸。


记者很疑惑,这样衣着得体又有文化的老人为什么会出现在这样的地方?难道仅仅是为了一顿免费的饭吗?


带着疑问,记者在院子里从11:00坐到了12:30,随着不断深入的观察,记者逐渐找到了答案。


不可否认,来排队的人有不少是中国人,或者说是华人,且绝大多数都是老年人。


这些老年人的穿着不算华丽,但也不算落魄。有一些老人手里还拉着小推车,是今天买的菜。



除了老年人之外,记者还看到了30-40岁左右的华人妈妈带着孩子也来到这里吃饭。


此外,来这里的也不仅仅是华人,同样包括各个肤色,不同年龄,穿着或好或坏的,来自不同国家的形形色色的人。



我们就是”无家可归”的孤独老人啊


记者在领取免费午餐的教堂门口坐了大约1个小时,期间不断有华人老人以为我们是需要帮助的年轻人,特别关心的前来询问。


在聊天中,我们也了解了这些老人的故事:


阿婆A

阿婆A,50多岁的样子,已经跟随女儿来澳洲生活十多年了。阿婆看到记者坐在门口的长椅上,很热情的让我们到里面拿一份饭菜。


“不要不好意思的,”阿婆说,“里面不会让你出示什么身份证明的,你们有帮助就进去吃饭就行!”


“我今天是来找朋友的,和朋友约好了来这边。” 阿婆很兴奋的跟记者讲,“我已经很久没有来了,里面吃饭的大多是一些孤寡和残障老人,这地方很好,可以给我们提供一顿午餐。”


我以前经常来,当时家里经济条件不是很好,在家里也没有人做饭。可是女儿不是很喜欢我来这边,我就很久没有来了,今天是和在这里认识的朋友约好了!”



老夫妻B

“我们来这边好久了,跟着儿女,就过来了。” 说这话的是一对老夫妻,一看就生活的比较简朴。手里还用塑料袋包着中午发放的咖啡。


“里面基本都是一些老人,有中国的,也有国外的,很少年轻人。我们就住附近,也不是经常来,就是每周五出来买个菜,顺便来吃一顿饭。”


我们不和子女住,就我们俩!”老人话不多,但话语中有着些许无奈。


奶奶的背早已弓起,裹着的小脚跟着爷爷一步一步的慢慢往前走,爷爷推着小车,搀扶着奶奶。。。



老爷爷C

“你们怎么不进去吃饭呢?”爷爷C关心地问着坐在长椅上的我们。


“我们只是路过歇歇脚。”记者笑了笑告诉爷爷。


爷爷却误以为是我们不好意思进去拿饭,更加热情地跟我们讲:“没什么的,以前也有学生在里面吃饭的,比你们小的也有,不要担心,这里是不会看人给饭的,他欢迎每一个人,外面的标语不也这么写的。”


聊起自己,爷爷说自己来自天津,也已经来这边十多年了,是跟着儿女移民到澳洲的。可是,由于女儿的公司倒闭,所以女儿就回国了,留下了爷爷一个人。“老伴也没有过来,就我一个人在这边住。”


“我也已经适应这里了唉,毕竟空气好,没有污染。就是一个人有时候没有人说说话。来这边吃饭认识了很多人,我们都是差不多的情况,互相聊聊天。还有在这里找到伴儿的呢!单身老人一个人吃饭,就会有其他老人互相介绍,还是很好的。”


我拿的津贴比较少,所以在家附近的地方可以领到免费的面包,那里的人告诉我这边可以吃到免费的午饭,我就过来了,自己一个人不愿意也不方便做饭。”


“这边的服务还是很人性化的,会有志愿者问你感觉怎么样,我上一次告诉他们伙食不是很好,这里就很快改善了伙食。”



上海爷爷奶奶D们

这是一群来自上海的爷爷奶奶们,饭后爷爷奶奶们坐在门口聊天。


他们也同上面的老人一样,是跟随着儿女来到澳洲的。


“刚刚到这边,肯定是不适应的哎。儿女们长大了,他们接受了西方文化,他们才不会管我们来,他们生活他们的,我们就生活我们的。” 老人们说。


“这里主要是为无家可归的人提供饭菜的。我们也是‘无家可归’的人啊!我们和儿女们都不住在一起,我们也是没有自己的家的!”其中一个阿婆说道。


“我们都是在这边认识的,这一地区上海人多,我们就可以像这样一起聊聊天,说说话,解解闷。”


通过和老人们的聊天,不难发现老人们独自生活在澳洲的孤单,他们甚至没有人去诉说这些苦水。或许他们衣着工整,或许他们硬撑着很坚强,但他们的内心的确是需要关心和帮助的。



Exodus foundation其实提供的也不仅仅是一顿免费的午餐,有的老人去吃的也不单单是一顿午饭,这里更是一个社交的场所,可以帮助老人们去认识朋友,帮助老人们去与他人交流沟通,让他们更好的在这边生活。


年轻人:别用西化的思想忽略了父母


同这些老人的交谈中,我们不难感受到他们热情询问我们的背后,自己内心的酸楚。


或许他们的生活没有很差,但是他们的精神世界或许真的需要援助。


中国人越来越富裕,家家争先恐后的把孩子送出国留学。独生子女们陆陆续续读完书,却有一大部分移居了海外。随之而来的问题,就是日渐年迈的父母将何去何从。


也许,随迁和留守,都是对儿女的爱,也都有各自的痛。


很多父母抱着和儿女生活在同一个城市,就是最好的安排这一想法,毅然决然的选择随着孩子一起,移居海外。


可是接踵而来的是语言不通,儿女繁忙,孩子思想西华缺乏赡养老人概念等等问题。


这些华人老人为什么会选择中午来教堂吃一顿免费的午餐?



或许他们并不缺这一顿饭,只是他们缺少陪伴,缺少说话的朋友,缺少一个场合让他们在如此语言不通的地方,找到和自己类似的人。


倘若,儿女多一些时间陪伴他们,少一些西方话的思想认为孩子和父母应该相互独立,或许他们也不会多次的去吃免费的午饭。


谁不希望,子孙满堂,在家里享受天伦之乐呢?









收藏 已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