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的规划是孩子留学成功的关键:北上广三地低龄留学分享会

2015年10月21日 加拿大朱凡



我应邀在北京、上海和广州等地举办加拿大低龄留学分享会。时间地点确后,定会通知大家的。之前,我接受腾讯专访,采访文章的题目十分切合我的理念:”好的规划是孩子留学成功的关键”, 今天全文刊登腾讯专访。

期间,我曾在北京新浪网、上海沪江网和广州少年商学院公众号平台等举办过一系列的活动,话题围绕着“如何规划孩子的留学之路?”,”工薪家庭如何成功送孩子出国留学”和“加拿大教育与留学生生活”而展开。接着下来几天,我会陆续发表北京、上海、广州三地的分享。



好的规划是孩子留学成功的关键
专访


“中国人不扎堆的‘名校’,一定不是真正的名校”
“寄宿家庭首选白人家庭是一个很大的误区”
“孩子在那边如果不打游戏的话没有共同语言,家长不要去妨碍。”
“中国家长说中国的教育不好,某种程度是抬高了外面”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家长考虑把孩子送出国读书。您或许就是其中一位。逛过大大小小的展会,咨询过许多的留学顾问,打听“过来人”的各种经验。可是像朱凡博士这样精通留学规划与子女教育的专家您也许并不多见。

朱凡博士在加拿大生活20余年, 作为留学专家,他对西方教育有着深入的研究。作为一个父亲,他培养2个子女入读加拿大名校,在子女教育方面有切身的体会。今天大粤网就为您采访朱凡博士,看看他对留学有什么不一样的精彩观点。



留学考验的不仅是孩子,也是家长。


大粤网(以下简称大粤网):在您培养孩子的过程中,一直强调规划二字,那么您认为留学前与留学中,父母应该如何做哪些准备?

朱凡:首 先是何时出去的问题,有五个因素。第一,孩子有没有这个意愿。第二,作为孩子来说,有没有基本的生存能力,所谓的生存能力就是他自己可以管理自己,照顾自己,你有没有给他一些零用钱,他怎么去用,很多人是不会的。第三,语言上要准备好。第四,策略上的考虑。孩子假如不想考雅思、托福,国外的大学有规定,假 如没有在当地读满三年或者是四年,必须考雅思,托福。达到多少分大学才录取,如果在当地读三年、四年就不需要去考托福、雅思,你就这样去着手,(如果不想考)我自己提倡大概16岁,在这边的初三、高一的阶段。第五,父母还要算一下费用。

其次,尽可能多了解国外的情况,我在我的书里讲到,你要出去之前,把你出去留学的费用拿1/10出来,先给孩子去游学一下,为什么要游学,我说的游学跟旅行 社的游学不一样,我的大女儿在当地住了一个月,学校组织的,一直跟着当地的学生一起上课,这样就知道国外是怎样上课的了,就有所准备。第二他知道这个环境,饮食,一些基本的风俗习惯,你去那边起码要读大学四年,如果中学也出去的话,起码是6、7年在外面,你花一个月出去了解一下,这样才知道是否适合。

假如有可能的话,父母一定要去孩子读书的国家去看一看,实在看不了的话,也没有关系,你要去网上看,可以在谷歌里用3D去看一下周边是什么环境,学校附近还有住宿等等的情况。

孩子跟家长分开的预备期也得有一段时间去做规划,我是非常鼓励家长最起码在孩子没有出去之前那一年有机会跟他出去一下,看看他个人动手能力,甚至让他自己去安排住啊,因为单独离开家到一个陌生的环境可以看到另外一面。

总之如果真的要去留学的话,在时间上宽松一点,因为很多时候都是很匆忙的,最短起码也要提前一年半的时间,对于家长和孩子都是一个调整时期,这个是很重要的。




大粤网:在留学前做了这些功课之后,可能孩子与家长热衷的学校不一样,这时候应该怎么办?

朱凡:对 于这些家长来说,这一步怎么走,一方面要很坦诚跟孩子讲,第二要孩子参与,让孩子自己选择学校。我举一个例子,最近我有一个朋友是昆明的,他在两个学校挣扎了半年,也问了我很多意见,最后我说你的孩子想去哪儿,我说当年我的孩子说A的时候,我就说好,因为他选择了他要负责任,如果你选择了,将来读得不好, 你要付责任。你倒不如鼓励孩子按照他的选择,当然你要给他分析要面对什么困难。毕竟留学我们父母不能代替他,孩子一说这个的时候,你再帮他分析这个学校怎么样,这个专业怎么样,逼他给你答案。


大粤网:最终是要尊重孩子,但是我一定把前因后果,你为什么选这个,我为什么选这个,把这些事情跟他交代清楚,最后让孩子觉得哪个更加适合自己,让他既有选择,又必须担负责任。

朱凡:对。


大粤网:在孩子留学期间,家长应该做些什么?

朱凡:我发现现在很多时候跟家长聊的时候,他们觉得没有话跟孩子谈,说在家里也不用谈,因为在一起生活,看到就可以了,不用说。但是去到那边的时候紧张了,孩子去了那边,天天要追着孩子视频,开始孩子会接受,慢慢就会讨厌了,只给你报喜不报忧,这需要一种默契和准备。

我经常跟家长说,第一你多做听众,你就知道了他的状态了,第二点多认同,因为在加拿大或者是北美的教育跟我们不一样,是赏识教育,可能他们赏识得过分了一些。在那边做作业做得怎么差,老师说不错,同学之间都有这样的现象,我画画明明画得很差,人家说不错啊,很好啊。

留学孩子为什么很多时候出去变得没有自信了,因为语言的原因,到了那边,如果家长再给他一些压力,他就更加没有自信了。留学期间,家长跟孩子多交流,往往是他后面成功与否的一个关键。




谈误区:中国家长常犯的那些错误


大粤网:您出过一本书叫《陪洋校长见中国家长》,我们想了解一下在这个过程中,中国家长有那些观念误区值得我们注意呢?

朱凡:很多时候,家长随便带着孩子参加留学展,一时冲动,就上了贼船,就去了,至于去哪个国家和去哪个学校都没有概念。去了之后,发现很多问题。为什么?面子问题。尤其是在北方,大家的父母一讲,你的孩子在哪里读书,美国英国,好,但是不管你是在美国英国读什么学校。

第二,以为在选学校的时候是越少华人的学校越好,但是说实话,这是一个很大的误区。加拿大的高中,或者是北美的高中,或者是西方的高中,是两条腿走路,我们到高中只有一条腿——直奔高考。他们在初中的时候没有怎么分,到高中的时候是两条腿。一条是你毕业就是就业,另外一条你毕业之后再读大学。

其实本地学校里的本地人只有20%是学生,80%都是就业的,因为他觉得他足够了,将来需要什么技术,比如修车,他再去读修车的大专,拿一个修车的文凭就可以了。另一个方面国外读大学是很贵的,而且国外读大学,国家不给钱,读中学是免费的,这个体制方面我们不能照抄了。但是家长要知道人家的体制是这样的。

中国人出去都是一条腿,就是冲着要考大学才出去,对于这些本地的学校,所谓的排行榜是非官方的,官方是不给排的,因为它要强调两条腿走路,是排就业率高?还是排升学率高?没有办法去排。

所以在当地所谓的好学校,其实大部分都是中国人很多,因为中国人的概念中,好学校就是升学率高,被什么大学录取了。凡是在加拿大所谓排名很前的都是中国人挤破头去的,我开玩笑说所谓的名校没有中国人,一定不是名校。

第三个,寄宿家庭去找白人的最好。其实也是一个误区,通常来说一个孩子在这边都已经习惯了,和白人家庭的饮食习惯也大不同。科学研究,一个中学生到大学的食堂,必须要经过3个月胃才能适应。同样有人也做过研究,一个中国的中学生跑到国外去,最起码需要4个月才能习惯。孩子长身体吃不饱,天天只能吃菜园里的东 西怎么行?

我建议最好刚刚去的半年,寄宿家庭一定要找跟亚洲习惯适应的。第一,你的孩 子英语不是很强,你跟人家寄宿家庭有什么谈的,就是饭桌上谈这么几句话,第二,饮食方面你不习惯,很容易想家,很多现在出去的留学生都是城市长大的,不像农村的孩子能吃苦,以前可以跟父母发泄,现在父母看不见了。

所以找一个对于亚洲文化熟悉的,甚至中国人都没有关系,让孩子吃得好,民以食为天,肚子舒服了,其他的都好办了。而且在国外又不像在中国满街大排挡,你让孩子每天到外面吃是不可能的事情。

家 长以为住寄宿家庭有机会沟通,其实没有。第一是隐私,你不主动跟人家讲话,人家不会跟你讲话的,更多的时候,这些中国孩子都是关上门自己在网络上沟通,这样更加没有人去管了,他英语又不行,又不好问,这个又是一个误区,以为离开了中国都希望去到一个完全陌生的环境,是不可能的,而且对于这些孩子来说不太合理。




第四是父母喜欢用自己的想法告诉孩子怎么读书。中国父母很多时候对西方的教育体系不了解,一不了解的话,他就用不上劲儿,你不了解当地的学校,肯定给他很多错误的指令,因为你是用原来的想法告诉他怎么读书,这是一个很大的误区,你要知道你现在把孩子送出去的,孩子以前的优势在哪里,你要帮他挖掘出来,但是 这个优势不一定在当地的教育用得上,比如孩子背书是很厉害的,但是用不上,所以你不能再要求他多看书。他经常在网上打游戏,你也不要着急去妨碍,在当地如果不打游戏的话之间没有共同语言,他们现在不串门的,在网上串的。

你要明白西方的教育 很大部分就是关于体育,将来的教育,不管孩子读什么,身体好就绝对有优势,所以他们很强调体育、运动和课外的这些内容,我们原有的体系是书呆子,你不能只是让他多看书、多学习和补习,你反而要鼓励他多跟当地交朋友,多去参与当地的一些集体活动,当然他的语言要可以。我估计很多家长只是追求读大学,但是没有 考虑到将来的职业做什么。那边很注重孩子的优势,在所有的学分里其中有一门叫做职业规划,所有的公立学校和私立学校一定强调孩子一定要明白你的优势,你的兴趣,你要为你负责任,这个要设计好,将来才可能有所作为。这点我们中国的家长恰恰忽略了这一点。

我 想家长们要去参与的话,第一个要了解当地教育的特点,第二要明白孩子去到那边,真的有不同面对的挑战,这种挑战我相信很多家长是之前没有想过的,以为很简单,就是读书,其实你知道不是一般的在读,是要面对一个新的内容。我开玩笑说,在中国读书是给孩子加压的,但是在加拿大要给他减压,让他越轻松,让他慢慢 知道怎么去学。




对比中西方教育 切莫贬低自己抬高他人


大粤网:谈到留学,有些家长喜欢拿中西方教育做对比,您是如何评价中西方教育的优劣差异的呢?

朱凡:“我 们一方水养一方人,目前我们这边的基础教育非常强调知识的扎实,我把这个跟洋校长讲过,我们这边是叫熟能生巧,要记,要背。她说这个其实是好的,国外是不愿意付出这个代价,任何东西都是要经过努力才能收获,所以我们的基础教育我是非常赞成的。我写过一本书提到‘基础教育在中国,创新教育在国外’,我们这边 因为人口的原因,因为传统的原因,所以我们的基础教育就是以书本为主的,你要是把这个丢掉的话,等于没有别的了。我绝对相信我们的文化沉淀了很多的内容,我们不断地用前人的智慧来教育我们的孩子,这个是千万不要丢的,这是非常看好的。

很多家长和老师跟我投诉中国教育怎么样,我说要不你有这个能力,把这个教育制度改变,你没有这个能力的话,你一定要明白要遵守这个游戏规则,你也要教育孩子遵守游戏规则。将来你出去打工,你也也教育孩子服从打工规则,这不是哪个教育的问题,到外面也是有游戏规则的。

中国家长在孩子出去的时候千万不要讲这边的教育很多负面的内容,这个某种程度是抬高了外面,这不是同一个文化、国情和体制上的评比,所以没有办法比的,凡是有人跟我说,你看中国的教育不好啊,我们要出去,这样的一种投诉的心态,消费者的心态,一种很不现实的分析,去到哪里都不会成功。而且对于孩子来 说,会发现到了那边水土不服的话,还不如回到中国。我说不要轻易地批评中国的教育,国外也有很多陋习的,我们只是感觉到外面的月亮比中国圆,这是一种自卑和崇洋。加拿大崇尚多元文化,一定尊重你的文化,而且教育每个移民一定要尊重你的文化,你尊重你的文化的话,别人才尊重你。你越看不起自己的文化,别人也 看不起你,你就自卑了。

我发现很多人出去的时候都是很自卑的,觉得我们这里不行,其实 就是找一个理由,心理好象觉得很坦然,但是他出去之后发现不一样,我是20年前移民的,我们那个时候觉得外面的世界很精彩。但你想想,就算在广州和上海都 是不一样的,你在这里生活,你就要服从这里的规则,存在还是有它合理的原因。






后记:加拿大的家长会是什么样的?


采访中提到过朱凡博士的《陪洋校长见中国家长》一书,也正是因为这本书,展开了关于留学规划,中西对比的种种问题,关于这本书的创作由来,我们也为读者简单介绍一下。


大粤网:为什么写《陪洋校长见中国家长》

朱凡:我在加拿大开家长会的时候,因为家长会这个现象在中国开跟加拿大开完全不同,在中国开家长会,如果孩子厉害的话,你是非常有面子的,但是孩子不行的话,是批斗会,你是没有没有面子的,可能回来之后还得揍孩子一顿。

我印象最深的是,他们去读的初中(国内),当时是初三,马上要中考了,他模拟考完之后,分成三批来开家长会,模拟考第一批50名的先开,后50名再开,你想想,你先进去,你再进去,你是什么心情,而且还公布成绩,孩子的压力是很大的。

在加拿大开家长会,第一是不会有这种大会的,是一对一的,第二谈的事情都是很有隐私的。第三是鼓励为主,因为在老师眼睛里,每个孩子,就像父母看孩子一样,都是不一样的,这样给我一种很大的反差。当然也有一个比较现实的条件,加拿大的学校比较小,一个班里大概就是20到30人,中国的可能多一点,就不一样了。而且人家开家长会,还没有班主任,每个任科老师对于孩子了解非常清楚,你有问题你就来,你没有问题就别来,每个给你15分钟。




再比如给学生家长看成绩单,我们家长很实在的,就看分数,因为其他的英文可能也看不懂。当然在国外的家长也看分数,有一个参数,我们只看到70分、80分, 就觉得很低了,但是校长说你看平均分是多少,比如这个学科平均分是多少,你自己的学分是多少,你自己去做评价,因为是不排名的,第一个不允许排名,第二排名是对于孩子最大的伤害。

每个中国家长说都七十来分,八十来分(太低了),这些校长说 不错了。第一他在这边,在一个不同的文化语言可以学到这个程度是不错了,你看的平均成绩,如果高于平均成绩就可以了,就算低于平均成绩也没有关系,有六个指数,比如学习的习惯,学习的行为,学习的参与等等,老师每个都是给五个等级(好/中/良/差/改进),没有说不及格。

首先告诉这个孩子在学校表现怎么样,他的印象怎么样,成绩怎么样,第三是用什么方法帮助到他,第四个更加重要,中国的家长很少留意到,他的学业规划和职业规划。校长跟他说,我们的教育理念,你将来想过怎样的生活,你就要做什么样的工作,想做什么样的工作,你大学要学什么样的专业,想读什么样的专业,在中学的 时候你已经开始选科了,选学分,这个在中国中学还没有。怎么选科和选学分呢?这里面希望家长去参与,因为跟孩子的兴趣、能力和特长有关,这种理念通过跟家长交流,跟他们去讲,他们的目的一方面是想面对面跟家长去聊,因为平时这些家长很少到那边开会的。

我开完老大的家长会说,我跟校长开玩笑说,我没有想到他认识我,一个校长200多学生,他认识每个家长,我就说你到中国来开家长会,你会有不一样的感受,他们觉得有很大的收获,他们就来了。

因为在北美人的概念里,中国教育是非常强的,是非常厉害的,为什么把孩子送出来?我跟她一讲,她觉得更有必要来这边了,他知道家长想什么,他回去才可以根据这个做一些合理调整。

我们第一年去的时间不长,北京、上海、广州这三个地方,开完会之后,我发现家长问的问题很有共性,与其这样的共性,我不如把它写成一本书,我怎么样规划孩子去到哪里会怎么样,就有了这样一本书。






收藏 已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