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1月20日,胡耀邦诞辰100周年。长孙女撰文对其爷爷进行了追忆,并在媒体上发表。
其长孙女追忆称,每当想起胡耀邦慈祥豁达的笑容,思考问题时专注的眼神,带有浓厚乡音的普通话,吃饭时兵贵神速的模样,还有永远敏捷快速的步伐,就知道他依然鲜活地活在自己心中。
以下为胡耀邦长孙女追忆原文:
爷爷匆匆离开我已经26年有余。9,490个日夜,我这一代人已经从少年步入了中年。从13岁开始,爷爷为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事业奋斗了整整60年。他工作的那个时期,正是党中央坚定地把我们的祖国从危难之中挽救出来的时期。他以博大无私的勇气打碎了大批无辜人们遭受冤假错案的牢门。他在邪恶面前选择了正义,在逆流面前选择了良知,在误会面前选择了理解,在差异面前选择了比较和包容。
有人说,他是中国共产党人的良知。我认为,爷爷用他一生的实践和贯穿其间的勤奋,也为青年人们树立了一座人格丰碑。
我眼中的爷爷,也和每个三代同堂家中那个会逗你开心的老人一样。在我心里爷爷也有常人的喜怒哀乐,也是一个普通的,会陪我玩儿,喊我“丫头”的慈祥老人。
爷爷在世时总是风尘仆仆,我们也没能给他过上一次生日。今年是爷爷诞辰一百周年,我谨从他的第三代人的视角回忆几件家事,以示对爷爷的深情怀念,并感谢他对我的影响和养育之恩。
取名初议
先从爷爷给我起名字说起。我的爷爷奶奶有五个第三代的孩子,我还有两个妹妹和两个弟弟。我们的名字都是爷爷起的,从我们的名字中反应了他对第三代人的疼爱与期望。
因为我出生在文革年代,那是一个视文化为糟粕,轻视学习的时代。爷爷对这种社会现状非常痛心,他希望年轻人要学知识,要懂科学的重要性,要有文化。我的名字“知鸷”是爷爷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颇费心思为我起的。“知”是爷爷希望我努力学习,以学习为乐趣。这也是爷爷对文革的一种反抗,他希望年青人不再受欺骗,文化知识才是人类生存发展的智慧果。所以爷爷首先定了“知”这个字。“鸷”在辞源上解释为:鸟类之猛者曰鸷;兀性之猛者曰鸷。爷爷的希望是我的性格能像鸷鸟一样不怕困难,勇敢又坚强。为此,他还特地写了一篇《取名初议》,其中这样解释我的名字及寄予的希望:
既然要在人世间生存,那就得从小努力追求知识,将自己一生献给人民,不要自以为是天才,并警惕为骗子所骗。
……人们往往把女孩子叫小鸟,女孩子性格一般又失之于柔懦,希望长大后性格要勇猛一些。
爷爷给我起的名字一直陪伴着我。每当我在学习、工作中遇到困难挫折时,回忆起童年的往事,心中便充满了无穷无尽的力量。
1987年12月,爷爷用工整的毛笔字,一笔一划地为我抄录了一篇马克思在1835年8月的中学毕业论文--《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全文共2,843字。抄录完毕,爷爷特地附信一封,也算是序言吧:“我抄录的这篇作品,是马克思17岁时在特利尔中学毕业考试的论文。在这篇论文里,马克思以他当时的独特眼光和革命激情,论述了他准备为人类幸福而献身的思想和志向。我认为这篇作品是值得向广大青年同志推荐阅读的。一九八七年十二月抄写并赠给长孙女胡知鸷。爷爷胡耀邦”。
为什么爷爷会抄录这篇文章给我,为什么是在1987年呢?因为在这一年我加入了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第一次戴上了共青团的团徽。我忘不了当我戴上闪闪发亮的青年团团徽,骄傲地走到爷爷跟前时,爷爷那慈祥期盼的眼光。我是从少先队走过来的孩子,我也忘不了,当鲜艳的红领巾飘扬在我的前胸时,爷爷也是用这种鼓励的眼光注视着我。
正如他在给我的信中写的那样“这篇文章是值得向广大青年同志推荐阅读的”,可以看出,这种鼓励与期盼不是仅给我一人的,而是给全国像我一样几亿中国青少年的鼓励与期盼。虽然这时候他已离开领导岗位,但对青年朋友的关怀依然如故。
后来,我从前辈沈宝祥伯伯收集的《胡耀邦诗集》中找到了这样一首诗--《致文怀沙先生》:
骚作开新面,久仰先生名。
去岁馈珠玉,始悟神交深。
君自九嶷出,有如九嶷云。
明知楚水阔,苦寻屈子魂。
不谙燕塞险,卓立傲苍冥。
闭户惊叶落,心悲秋早零。
心悲不是畏天寒,寒极翻作艳阳春。
艳阳之下种桃李,桃李芬芳春复春。
哲人畅晓沧桑变,一番变化一番新。
如今桃李千千万,春蕾一绽更精神。
这首诗是爷爷去世之前8个月时写给《离骚》楚辞专家文怀沙教授的。文怀沙教授认为这首诗是爷爷离开领导岗位后的自我展示。我认为,这首诗承载有他对中国青少年的热情礼赞和美好祝愿,更是他做青年工作的最大心愿。
公大于私
爷爷的朴素节俭,宽于待人,严于律己的生活作风对我影响至深。
记得小时候弟弟霁光有一次肺炎发烧,爸爸妈妈白天都要上班,没有带他去医院,也可能是他们掉以轻心了,到了第三天半夜,弟弟突然出现了呼吸困难的症状,只能赶去急诊。那时爷爷已经是国家领导人了,由于夜晚很难临时找到交通工具,就用了他的车送弟弟去医院急诊。其实,那时家里也就这么一部车,连我奶奶都是走路上下班的。
爷爷知道用了他的车后非常生气,家里的火山就爆发了。爷爷立即要求:除了向组织如数上交车费以外,家里的人还必须向组织承认错误,并且承诺下不为例。
可是,爷爷又何尝不担心长孙子的病情呢?我清楚地记得,第二天下午,我放学回家后,看见弟弟吃完药躺在床上睡着了。我正望着窗外的秋日黄昏发呆,突然看到了爷爷和警卫秘书李汉平爷爷大步流星地从富强胡同6号大门进来。
“爷爷,爷爷!”我边拍窗户边大声呼唤。弟弟的小床就在窗边,我一把抱起了弟弟,把弟弟的小手贴到窗户的玻璃上和爷爷打招呼,爷爷也把左手贴到了玻璃上,深情地看着弟弟。几秒钟后,爷爷把手放下来了,有转身要走的意思。但爷爷似乎想起了什么,他一扭头,看见我失望的表情,马上又灿烂地笑起来了,对我说:“丫头,要好好学习。”并挥手示意我离开窗户,然后转身,大步流星地向门外走去。
这天下午,爷爷急急忙忙地赶回来,却什么也没做,连屋都没进,又着急走了,好奇怪呀!就这么短短的几秒钟,却在我幼小的脑海里印象深刻。成人以后,我终于恍然大悟,原来他是专程来看弟弟一眼的。
就是这些生活中的点点滴滴,使我清楚地认识到:虽然爷爷那里有我们年青人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精神财富,但是我们自己的路要自己走。
二三琐事
爷爷主持中央工作期间,跟我们在一起的时间极少,也因为极少,在一起的每件事都让我印象深刻。
一年冬天的下午,我从学校回到家,听闻爷爷回来的消息,马上奔进书房。当时,他握着红笔,正在写字台前看书。看见我,马上抬起头,放下笔说:“丫头来了,欢迎欢迎,咱们一起为小树叶去捉虫子吧。”听到这话,我高兴极了。
爷爷又重新为我穿上了小棉袄,但没有戴手套,我也顾不上冬天呼啸的寒风,就跟爷爷一起跑到院子里。院子里有两颗柿子树,爷爷递给我一根小树枝,“你一根,我一根,咱们看谁能为小树捉到虫子。”接过树枝,我就高兴地开始找,冬天的虫子早就冻得藏起来了,想找到一条真不容易。
“丫头,这里有一条小虫子,快来看。”爷爷忽然喊我。凑近一瞧,还真是一条毛虫。我们把它捉起来放到树下,还给小树松了土。
那次我们玩的时间还挺长。到后来,我的手冻红了,树枝也拿不住了,爷爷看见了,拉过我的手说:“来,爷爷给你捂捂。”然后他解开了外衣前的几个扣子,把我的手放到他胳膊下面,我顿时就觉得好温暖。现在回想起来,那一刻是那么的开心,是那么的温暖,那一刻我仿佛是安徒生童话里那个卖火柴的小女孩。
1975年底发生的“批邓、反击右倾翻案风”是怎么回事,我到现在也不大清楚,但我从大人那里知道那一年爷爷在中科院的工作又遇到了不公正的待遇,他又赋闲在家了。后来听爸爸跟我讲,1976年春末夏初的一天,爷爷抱着我在院子里散步,爸爸急匆匆地跑过来对爷爷说了一些话,只听爷爷对爸爸说:“你们这一代就这样了,我现在要花更多的时间,用更多的精力培养第三代。”由此可见爷爷对我们第三代的关爱和期盼。他不希望我们再像爸爸这一代人生活在那样时局不定的气氛里,他希望我们能有一个和平、安定的生活和学习环境。这不只是对我们小家第三代的期盼,更是对国家这个大家庭的期盼。后来的事实证明,他也是朝着这个目标一步步去做的——让人民安居乐业,使祖国民富国强。
1989年年初,爷爷到广西休息,学校放假后,我到广西去看他。记得一天,他牵着我的手在四季如春的南宁宾馆散步,爷爷语重心长地对我说:“丫头,你现在的年龄比爷爷当年离家参加革命的时候还要大,爷爷离开家的时候还不满15岁。今后的路你自己要走好……”没想到,这竟是爷爷最后一次和我长时间的说话,也成了爷爷对我人生最后一次的叮咛--今后的路自己要走好。
有人问我,爷爷给你留下的最深刻印象是什么?我想,应该是他对工作热情似火、孜孜不倦的忙碌身影;是他生活中的节俭朴素;是他对待家人的严格要求;是他在大是大非面前的客观理智;是他对民富国强的热烈期盼;是他对同志遭遇不公时的鼎力相助;是他对自己遭遇任何突然事件时的宽容豁达,是他面对我们孙辈时永远的笑容……
这就是我的爷爷,他的坚守和信念永远影响着我;他的疼爱和鼓励永远指引着我。我很想您,我亲爱的爷爷,祝您生日快乐!
关注生命真谛,思考生命的真正意义:
长按识别二维码
关注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