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方教育的区别

2016年01月22日 加拿大小海龟


1、中国教育是被动学习,西方教育则是主动学习

走教制VS走课制

什么是走教制?即学生和教室是固定的,老师根据学校安排的课表到不同教室上课。而走课制却刚好相反,即老师和教室是固定的,学生根据自己个性化的课表到不同教室上课。

中国采用的是“走教制” 的教学模式,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而西方的教育体系则是采用“走课制”的教学模式,学生主动地去求知,因此教育体制的不同,也造成了中西方学生学习习惯及学习主动性的差异。

在国外,六月份考试,四月份学校就已经放假,学生利用两个月的时间自主复习,复习过程中遇到了疑难问题,主动通过邮件或者电话预约的方式与老师沟通解决。但是在中国,“班主任”三个字一直陪伴着学生渡过小学、初中、高中,甚至大学。班主任主宰学生,学生成绩的好坏一部分取决于他们自己,还有一部分取决于班主任。班主任负责,班级整体水平高,班主任责任心差,班级整体水平也会随之较差。

无论今后是否让孩子接受国外教育,家长都一定要认识到中国教育体制存在的弊端,要努力从家庭方面改变孩子被动学习的思维模式。走教制是老师一人在上万人在下,学生被动地去听取老师讲课。但是走课制的重点是学生,老师只是站在课堂中间,学生需要什么知识,自己会主动找老师获取,因此国外的课堂气氛是非常活跃的。

2、中国学生的弱点,在国外却是优势

普及教育VS精英教育

在中国,小学六年级有三门主课:数学、语文和英语。初一变成七门功课,到了初二变为八门功课,功课越来越多,学习的课程也越来越泛。但是国外的孩子,9岁就要学习15门功课,这15门功课除了数学、物理、化学之外,还包括:舞台戏剧、摄影、音乐、体育等。

国外的教育是从小让孩子广泛的接触不同领域的知识,让孩子找到自己的兴趣点,发现自己的优势。然后再从15门功课逐渐减少到13门、9门、7门、6门、4门、3门,最后到了大学就只剩一门功课。因此,国外的教育理念是越学越精。

每一个孩子都有他的特点及能力,或许在音乐方面也或许在体育方面。但是在中国,老师、家长看重的仅仅是分数,似乎学习成绩的好坏就能成为衡量一个学生好坏的标尺。 

中国教育不断地将各种知识以“灌”的方式传授给学生,高考看重的就是成绩,学生被“灌”的好,高考成绩自然就会不错,假如被“灌”的不好,或许就只能勉强进一所较差的专科学校,甚至被大学拒之门外。

国外教育是“炼”,所谓“炼”就是寻找每一个孩子的闪光点,依照这个闪光点重点培养孩子这方面的能力。


3、中国教育模式是培养高考状元,国外教育模式则是培养未来精英

学习成绩VS综合素质

中国教育重视分数,90%的精力都放在学习成绩上,10%的精力放在综合素质的培养上,甚至有的学校95%的精力都放在学习上。而国外,50%的精力放在学习成绩上,另外的50%放在包括运动技能、艺术才华、领导能力、组织能力、沟通能力、适应能力等综合素质的培养上,所以在国内想要成为一名优秀的学生只有一种选择,就是考试考得好,而且不能仅仅一门课程分数考得高,要每一门都好才算是一名优秀的学生。但是在国外,钢琴弹得好,篮球打得好,同样是一名优秀的学生,这就是中西方教育所存在的差异。

国外大学判断一个学生综合素质的高低除了学生的自荐信以外,通常大学会给予学生一个面试的机会,越优秀的大学越重视面试这个环节。哈佛大学每年招生3000人,假如他们需要的是擅长考试的学生,那么哈佛大学不必这么做,只要到重点高中寻找即可,重点高中里每年都可以提供3000个全球最擅长考试的学生。而哈佛需要的不是考试能力强的学生,而是几十年之后可以成功的学生。


您或您身边的朋友想留学、移民加拿大吗?

更多精彩,进入阅读原文

收藏 已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