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农村老人去世了,留下的遗产却震惊全国!

2016年01月21日 貌美如花辣妈团


  曾获得“感动中国”2013年度人物的拾荒助学老人刘盛兰,因高龄多脏器功能衰竭,于2016年1月16日5时30分在山东省招远市人民医院去世,享年93岁。



  刘盛兰是山东省烟台市所辖的招远蚕庄镇柳杭村一位孤寡老人,靠拾荒度日。20年来,他几乎未尝过肉味,却将拾荒得来的10多万元人民币慷慨捐给了全国各地100多个贫困学子,自己每年的生活支出不过千元。其事迹传遍大江南北,令无数人由衷感动。


视频:2013年度感动中国人物刘盛兰


  2014年2月10日,刘盛兰获得中央电视台“感动中国”2013年度人物。颁奖词中这样说道,“残年风烛,发出微弱的光,苍老的手,在人间写下大爱。病弱的身躯,高贵的心灵,他在九旬的高龄俯视生命。一叠叠汇款,是寄给我们的问卷,所有人都应该思考答案。”


送别仪式拟定于18日举行


  16日下午,记者赶到了老人位于山东招远市柳杭村曾经居住过的房子。低矮的平房正屋里,老人的亲属和村里干部按照当地习俗摆设好了灵位。


  在偏房里,依旧摆放着许多老人生前捡来的、准备拿来换钱的废品。报纸、布料、瓶瓶罐罐,都整齐地堆放在屋内一角。“他当年就是骑着这辆自行车走街串巷去收废品的,现在自行车还在,人已经走了啊。”看着屋里堆满的废品和停放在墙边的自行车,照顾老人多年的侄子刘建喜有些黯然。


老人生前的自行车犹在


  刘建喜说,刘盛兰一直肾不好,最近肾功能出现些问题,出现了尿血的情况。老人走时非常安详,并未留下什么遗言。据悉,目前老人已运送殡仪馆,送别仪式拟定于18日早上9点举行。


老人走前曾说:“再也不能捐款了”


  刘建喜说,“生病期间为了不影响(资助的)孩子们学习,都没让孩子们知道。”刘建喜告诉记者,老人一直都牵挂着这些孩子,“老人腿脚不好的时候,都是我帮着他把钱分别寄给这些孩子们,离得近的还会直接送过去。”


  在刘盛兰老人最后的日子里,他最挂念的依旧是那些需要帮助的学生。刘建喜说:“他曾跟我说过他‘再也不能捐款了’,我告诉他会有义工和他一样继续捐助贫困学生,他听了以后很高兴。”



  弥留之际,老人特意叮嘱侄子刘建喜:“我死了之后,扒个窝一埋就行。”老人并不知道的是,招远当地一房地产企业家在听闻老人的事迹后,早已在当地为老人购买了一块墓地,供老人百年之后使用。


受助学生:清楚记得他从手绢里拿钱硬塞给我的场景


  90后姑娘王立平因为家庭贫困、母亲患病曾受过老人的多次资助,目前已经大学毕业。王立平告诉记者,刘盛兰老人岁数大了,可能不能清楚记得每一位探望他的学生名字。但她说:“老爷爷把我当成谁都没关系,只要我去看他他高兴就好。如果我没去看他,我会遗憾终生的,毕竟受人之恩,永远铭记。”


  对于18日的追悼会,王立平说她一定会去。“毕竟送老人最后一程了,我打心底里尊敬佩服老人,我能做的只是好好做人,做出成绩,让老人在天堂里也为我骄傲。”



  冷香梅曾在2011年受过老人资助,在16日中午得知老人去世的消息后非常难过。冷香梅说:“爷爷帮助别人是发自内心的,我清楚地记得他从小手绢里拿出钱硬塞给我的场景。我不要的话,他就很生气。他从来没考虑过自己,所有的想法都是帮助别人。”


刘盛兰为助学捡破烂卖 从菜市场捡菜吃


  刘盛兰出生于1922年,年轻时在天津的贸易公司当学徒,后来在山东招远一家黄金机械公司当保管。老人一直都没有子嗣。1996年,已经74岁的刘盛兰在报纸上看到了一则救助报道,于是就想到助学。


  为完成资助,刘盛兰每天清早起来弄点简单的饭菜,喝上一碗白糖水,就骑着自行车走村串巷,直到捡回一大堆破烂。只要知道有孩子上不起学,他就会把手头的钱寄过去。少则三五十,多则好几千元,只要见到贫困的学生,刘盛兰都给予帮助。最多的时候,他同时资助着50多名学生。



  刘盛兰把所有积蓄都捐了出去,多年来节衣缩食,穿的衣服、鞋子都是捡来的,吃的菜也是从菜市场里捡来的。虽然别人都认为他“干的是积德行善的事,过的是乞丐一样的生活”,但刘盛兰自己却感觉非常心安。


  近20年来,他没尝过肉味,没添过新衣,连馒头都舍不得买,可却资助了100多个学生。在老人的房间里有一个他珍藏的蓝色布袋,里面装的是汇款单和孩子们写的成摞的信件,有的甚至不知道刘盛兰性别,称呼他“刘奶奶”、“刘阿姨”。


今天,

让我们用这篇文章,

一起向这位感动中国的老人致敬!

请注意,未成年人禁止点击阅读原文


收藏 已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