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6日,第六次台湾地区领导人选举正式开始,四年前代表国民党的马英九以微弱优势赢得连任,而此次选举,民进党的蔡英文被预言“必中”。虽然最后结果还不得而知,但宝岛台湾,又一次成为我们关注的焦点。
在大陆人心目中提到台湾会想到什么?也许是日月潭,是阿里山,是罗大佑歌声里的鹿港小鎮,是青春电影里的小清新。而台北101大厦、艋胛老街、夜市和24小时不打烊的诚品书店,近几年也都成为了台湾的风尚标,但机车可能才是最能代表台湾的东西。
在台湾,摩托车也被称为机车,台湾人爱以机车代步,摩托车密度为世界第一,成为台湾人最具代表性的国民交通工具。台湾2300多万人口中,摩托车超过1500万辆,平均1.5人一辆,也算是台湾的另类特产。机车不仅方便、便宜、容易停车,还可以全年使用。对台湾人来说机车就是移动的家,又像一块可以飞的地毯,带他们通往回家的路和梦想的彼岸。
台北市政府鼓励市民使用摩托车和自行车作为主要的交通工具以此来减轻汽车压力,普通人把摩托车当作是上下班的交通工具,有意思的是在台北即便是艺人赶场、选民助选这些有地域特色的活动也会出现摩托车的身影。
▲竞选连任的国民党籍新竹县长郑永金2015年11月27日发起机车车队游行,他戴起安全帽,骑着机车宣誓“反贪污、反腐败”。
美裔华人摄影师林道明(TC Lin)拍摄的《机车世界》展现了摩托车在台湾百姓生活中的重要地位,他说:“在台湾,机车不仅是家家户户必不可少的代步工具,在南部,机车也是当地台客和地痞流氓的标准象征,摩托车越旧说明越资深。”而在他自己眼中摩托车就像照相机,可以带着它在任何时间去任何地方。
在台湾人眼中,除了抽烟、喝酒之外,第三种可以代表“满十八岁”的行为,大概就非考机车驾照莫属了。对于18至25岁的台湾青年来说,拥有一辆自己的机车似乎是必备的。而这些机车文化,对于在大陆鲜有骑车经验的我们来说,实在十分新奇。
台湾为什么有这么多摩托车?
历史层面上,台湾的机车产业是在一个特殊的历史情势下产生的。上世纪60年代新起的国际政治与经济局势,使得60年代初期的日本开始了落后技术的输出,而台湾也恰巧在50年代末历史性地开始鼓励外资投资,随着台湾经济起飞,在后来的年代里,创造了足够的内需,配合着台湾的零件加工业,终于让机车产业生根。
而如今,台北政府给出的原因是从台湾的民情、地理环境来看,就是适合机车。如果民众都去搭乘大众交通工具,捷运、公车能塞得下那么多人吗?恐怕连一半都容纳不了。机车可以行动自由,穿梭在任何一条小巷里。这也说明台湾在交通运输方面建设的不足与缺失。
台北骑机车的大多数人是住在市区周边的上班族,上下班高峰期不想挤公车和捷运,开车停车位贵且难找,再加上道路环境的综合考虑,机车几乎是成本最低、速度最快的交通工具。
虽然每年台湾私家车的数量在不断增长,却仍然没办法取代摩托车的地位。据统计,台北80%的家庭同时拥有汽车和摩托车,台湾地区摩托车使用上60%是女性,这是和其他地区的一个很大的差异。
台湾人骑车速度有多快?
说到车速,台湾人的骑车速度是你想不到的快,在路上基本没有慢悠悠骑车的人,特别是在台北、台中,摩托车在城市的普遍时速在60迈左右,慢于50迈的车很少,达到70迈的车也相当多。不管你的职业是什么,当骑上机车后,就仿佛可以驾驭一切,随心所欲地奔驰,没有任何东西可以妨碍你。尤其进入隧道或是上桥之后,更是油门踩到底,时速八九十地飙上去了。
青少年飙车风潮,也成为一种社会现象蔓延至全台,持续至今,政府没有积极处理,更使飙车与改车、玩车以及赛车越演越烈。而民众多次希望政府能尽快改变这一现象。
台北的摩托车停放还是比较有秩序的,大多数是不得乱停的,否则要罚款,并且很多停车位要收停车费。骑车的和坐车的都必须戴头盔,如果你在台北繁华的街头细心观察就会发现,几乎99%的摩托车驾驶者都戴着安全帽,这一安全措施深入人心。台湾的机车“骑士”们一般都会随车带着两个头盔,自己戴的略贵,给乘客备用的那个头盔往往比较简陋,就随便往车把上一挂,也不会担心被人偷。
相对于台北,南部人就显得很自由,他们的摩托车基本上是沿街停放,怎样方便怎样停。台湾人对摩托车的观念是,机车用来当短程运输,汽车来当长途运输。出门买菜、上下学、载女生约会他们更爱骑机车,需要带行李出门旅游用汽车比较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