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学】手把手教你判断美国私立走读高中的好坏——不可只看SAT成绩

2016年01月25日 美国华人资讯


  全美有大约300所私立寄宿学校。3000多所私立走读学校,其中招收中国学生的大概有1000多所。从数字来看上美国走读学校的中国孩子数量要远远超过寄宿学校。那么走读学校的情况到底如何呢?我们在选择时又需要注意哪些方面呢?


  一:走读学校往寄宿学校转学的原因

  相对来说,转校的绝大部分情况都是走读想往寄宿转。一是寄宿家庭问题,寄宿家庭就像赌博,遇到好的如鱼得水,遇到不好的苦不堪言。就算遇到的家庭人不错也会有各种各样的问题。举个例子,下午5点寄宿家庭接到孩子,人家要买菜,要去超市,可能就带着孩子逛了1-2个小时才回家,时间就这样浪费了。二是绝大部分走读硬件是不如寄宿的,极端情况甚至有些走读连操场都没有。三是走读学校的管理没有寄宿学校严格,在孩子这个相对不那么自律的年龄更容易出现问题。

  二:国内家庭选择上走读学校的几种情况

  1. 家长不了解美国高中情况,由于工作繁忙就找一些当地大型中介公司帮助申请,结果中介就把孩子送到了一些和他们有合作项目,甚至是通过第三方合作的走读学校。这类情况的特点是中介收费是3万人民币,不需要任何英语成绩。然后孩子去了之后发现完全和想象中不一样,同学抽烟喝酒比比皆是,没有好的学习环境,哭着要求转学。这是我们遇到的最多的要求转学的类型。时间精力都是小事,最重要的是孩子的时间耽误了整整一年啊!(Julia评:孩子的成长是不可逆的,父母再忙也不应该缺席。如果是决定送孩子去美国读高中,一定要做好准备,最好是在国内把语言关过了。对于不要求任何英语成绩的合作项目要保持审慎态度)

  2. 决定出国的时间太晚,寄宿学校每年1月中旬到二月初的申请截止已过,这时候只能寻找一些还不错的走读进行补录。这种情况大多还是需要请中介顾问的。少部分学校会自主管理国际学生的住宿问题,把他们安排在教职员工的家里或者在读学生的家庭,而大部分走读学校的寄宿家庭部分是外包给第三方寄宿管理机构的,甚至申请也要通过它们。优质的走读学校对孩子的语言和面试要求也很高。(Julia评:要申请好的学校,还是尽早开始准备)

  3. 由于寄宿学校竞争太过激烈,没有竞争到理想学校,这时候可以考虑一些学术水平较高的走读,因为走读学校的录取要求相比于同类寄宿学校还是要低一些的。这类学校的名牌大学录取率还是不错的,从上名牌大学的角度来看这不失为一个好的选择。(Julia评:寄宿学校招生已经达到饱和状态,这两年优质走读高中申请竞争也非常大了)

  4. 还有一些其他情况如父母过来陪读啊,有亲戚在这边等等,这些比较少的情况就不做评论了。(如果有条件,父母有一方去陪读也是不错的)

  三:如何判断一个走读学校的好坏

  以下判断走读高中好坏的基本标准需要综合评判,不可只看一点。

  1. SAT平均成绩。送孩子到美国读高中的第一优先级还是希望孩子将来能上个好大学,因此SAT的成绩还是很重要的。美国私立高中的平均SAT成绩大约在1500分左右,顶尖的学校一般都在2000以上,但这类顶尖走读绝大部分不招收国际学生。因此SAT在1800以上的走读大部分都算是不错的。

  2. 招生的要求。较好的走读学校招生的要求也是相对较高的,比如达到SSAT1800以上的走读大部分也是要求托福90分左右了,但相比于同档次寄宿来说还是要低的。另一方面对面试更为看重,如果面试表现好,分数上还是可以有较大的浮动的。除了一些刚开始招收国际学生的学校,简单区分是要求越高,学校越好。

  3. 学校硬件设施。前面提到极端的学校操场都没有怎么能给孩子提供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呢?一般来好的学校硬件设施都相对较好。由于学校的来源主要是学生学费和校友捐助,好的学校培养出的学生在社会上发展的好就有更多的钱捐助学校提高硬件设施,良性循环。反之硬件就差一些。个别的很好的走读会把大部分钱都用来给学生发奖学金和助学金,这也是有的,比如波士顿的温莎女校,个例我们就不讨论了。

  4. 师生比例。一般来说走读的师生比例平均值是1:12,寄宿学校的师生比例平均值是1:7.这意味着孩子可以有多大几率得到老师的关注和辅导。如果这个数字过小的话就意味着孩子需要自己多努力了,因为老师照顾美国孩子都照顾不过来,怎么可能去照顾你一个中国孩子?

  5.中国学生比例。这一点上很多家长都会有误区,认为中国孩子越少越好,其实这是不全对的。对于有些学术很差的学校来说中国孩子多,扎堆确实不好。但如果一个走读学校前4条都不错的话,那么中国孩子多表明了学校有足够的管理国际学生的经验,对于孩子身在异乡独自求学来说是莫大的好处,反之刚开始招收国际学生,管理经验不足会有很多麻烦。而且对孩子来说,有一些其他中国孩子在不至于过于孤单。至于是和中国孩子玩的多还是和外国孩子玩的多,这完全是看孩子自己的性格了。

(本文整编自findingschool,版权归原作者Simon所有

 



收藏 已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