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6日,中国台湾地区“大选”结果公布,民进党候选人蔡英文当选第14任领导人。在了解她的工作计划前,我们不妨先用电影来认识一下她的“另一面”。
关键词一:《诸葛四郎和真平》
“诸葛四郎”和“真平”是蔡英文最爱的漫画人物。
不熟?罗大佑歌曲《童年》“诸葛四郎和魔鬼党,到底谁抢走了那只宝剑?”唱的正是他。
这个由中国台湾漫画家叶宏甲在《漫画大王》上连载的漫画,曾因太红被两次拍摄成电影,一次被改编为电视剧。而改编而成的电影,画面色彩浓烈,主角妆容夸张,只要看一眼,你就能回到上世纪80年代。
关键词二:动画片《马达加斯加》(Madagascar)
蔡英文说它是自己最喜欢的动画片。
斑马马蒂逃出动物园的那一刻,就打算和小伙伴一起献给世界一出爆笑喜剧。这部适合全家观影的动画片,不仅对蔡英文的胃口,在IMDb上也收获了许多好评:
“我看过好多,但这部动画片真的应该让小孩子看,成年人也会很喜欢。”
“这是一部完美的电影吗?不是。但它足够搞笑,我丈夫本来是想去看《星战》,被我拉进这个影厅后,也一直笑个不停。”
点击观看《马达加斯加》爆笑片段
关键词三:《眼泪》
《眼泪》2010年在台湾上映。蔡英文当时出席了导演郑文堂举行的放映会,并评价该电影“活生生呈现了正义和人权”。
影片围绕一位执着调查“冤案”的警察展开,把极具张力的警匪动作类型和对深层人性的刻画相结合,被影迷认为是“2010年最具气魄的台湾电影”。
点击观看《眼泪》预告片
这些影像文字里藏着一百个不同的台湾
台湾“大选”引发了两岸的密切关注,不过,海峡这边的很多人对台湾的印象也许还局限在日月潭、蚵仔煎和一些台湾偶像剧。iWeekly精选了7本书籍与5部电影,让我们一起跟随这些影像和文字,看看不同的台湾人眼中的台湾是怎样的吧。
你能从这些影像中看到怎样的台湾?
《10+10》20位导演
20位名导看到的20个不同的台湾
2011年,由金马影展发起的《10+10》电影联合创作计划,汇聚包括侯孝贤、张艾嘉、朱延平等二十位台湾电影导演,每人分别拍摄五分钟短片,不限形式与剧本内容,只有一个共同的主题——“台湾”。你可以在这100分钟的短片集中,看到台湾的城乡差距、时代变迁、校园暴力、家族情感、青春情怀、历史回顾……多样的电影内容和风格,一定能让你了解到最多面的台湾。
《南国再见,南国》侯孝贤
从旧影片中看到90年代社会边缘人眼中的台湾
屡获国际大奖的知名导演侯孝贤却一直钟情于刻画台湾少有人注意的事物。特别是他早年的作品中,能频繁看到老台湾标志性的景物——老火车、平溪线……这部《南国再见,南国》也是如此。电影中,侯孝贤将镜头对准了少有人关注的地痞流氓。这些社会边缘的人也同样是台湾社会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你也能在这部侯导早年的作品中,找寻到许多后来获奖大作的影子。
《看见台湾》齐柏林
从俯瞰视角看到全新的台湾
这部金马奖最佳纪录片以航拍鸟瞰视角,将台湾以一种你从未见过的角度与姿态呈现在大银幕上:壮丽的清水断崖、安静的东岸海湾、蜿蜒的阿朗壹古道、飘零的玉山白雪……当你从空中俯瞰这些陌生或熟悉的场景,一定会有惊喜的发现。就如同纪录片中吴念真的旁白所说的一样:你以为台湾很小?那是因为你站得还不够高。
点击观看《看见台湾》宣传片
《台湾食堂》陈建鄂
从台湾美食中看到的鲜活台湾
不久前大受期待的《孤独的美食家》台湾篇并没有受到太多的好评,不少人抱怨剧中并没能很好地展现台湾美食。相比之下,这部13集的《台湾食堂》显然更加细腻地体现出台湾美食的精髓。导演用最朴实的镜头,最普通的对话,真实地记录下台湾传统美食,让人食指大动的同时也收获满满感动。不论是想了解台湾风物或只是想观赏美食,这都是一部不二之选,不过,可千万别在半夜看哦。
《赛德克·巴莱》魏德圣
从高山原住民部落中看到原始的台湾
凭借《海角七号》声名大噪的导演魏德圣的这一部力作《赛德克·巴莱》收获了8.8亿新台币票房,远超《海角七号》。这部电影描写1930年代高山上的原住民赛德克族反抗日军的雾社事件,又被评价为“台湾版阿凡达”。雾社事件后,原住民被大量灭族,直到今天,台湾原住民只占台湾总人口的2.3%。台湾逐渐现代化的今天,大部分原住民仍然居住在山中。此次选举会对他们的命运造成什么影响呢?这值得我们在观赏这部电影时深思。
这些文字带你领略台湾的方方面面
《台北人》白先勇
一卷描绘台北不同阶层的浮世绘
《台北人》是一部深具复杂性的短篇小说集。白先勇先生将十四个一流的短篇故事串联成一体,讲述了台北都市社会各阶层的众生相。年近八十的白先勇先生幼时曾跟随先父白崇禧先后迁居至重庆、香港、台湾,这段漂泊的经历让他对不同的都市味道有了敏锐的触觉,而旅居台湾六十余年的时间又让他亲身见证了台北多年的变化,从而在这本书中写尽对台北不同阶层的人深刻的理解。
《台湾念真情》吴念真
一本记录台湾传统的文化笔记
吴念真可谓台湾最知名的文化人,他跨界作家、编剧、导演、主持等多个领域,而且都成绩斐然。《台湾念真情》是吴念真先生主持的第一个电视节目,通过对台湾老一代人生活的质朴记录展现台湾的传统文化:面茶技艺、黥面文化,或是几乎被人遗忘的东吉屿……这个经典节目连续重播了十多年依旧很受欢迎,而这本《台湾念真情》的同名笔记同样经典,书中部分篇章更被选入台湾中学语文教材。对于大陆读者来说,从此书中更能找到最为传统,也最为特色的台湾文化。
《台湾小吃札记》舒国治
一张探索台北街巷小吃的地图
舒国治可谓一名奇人。他不做朝九晚五的工作,所以大部分的时间都在闲散生活。他总是不疾不徐,依着自己的节奏,闲适地喝茶、吃饭、睡觉、走路。有人称他为“城市的晃游者”,有人说他是在“优雅的浪游”。他拥有的特殊观察力,以及通透的文字描述能力,让他的作品备受瞩目。他从上世纪七十年代开始写作,却只完成了四本书:《门外汉的京都》《理想的下午》《读金庸偶得》 以及我们推荐的这本《台湾小吃札记》。
《台湾小吃札记》中,他记述了台北市内各个角落的诸多小吃,如炸酱面、刨冰、牛肉汤等,乍看都是不上台面的东西,甚至不符合大陆人对于台湾小吃的想象,但却能呈现台北人真实的生活细节。如果你去到台湾,不如跟随这本书一起,尝遍台北各个角落的美味,体验台北人的生活日常。
《我们台湾这些年》廖信忠
一名台湾普通市民三十年悲喜经历的自述
廖信忠是一个普通的台湾“70后”,他通过这部书讲述自己过去三十年的个人经历。过去三十年,台湾的社会巨变并不亚于改革开放30年的大陆。1975年蒋介石逝世后,台湾局势骤然微妙;蒋经国于上世纪70年代末力排众议,强力发动台湾社会变革,直接推动了台湾的经济腾飞;接下来的几十年,李登辉、陈水扁、马英九等政治人物粉墨登场,台湾社会风起云涌,每一个最普通的台湾人,都卷入其中,日常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廖信忠以民众的视角,细细讲述台湾社会的诸多大事,分享台湾百姓过去三十年的悲喜人生。
《岁月台湾》秦风
一部生动记录台湾大事的编年史
从20世纪伊始台湾被日本占领开始,到国共内战后国民党退守台湾,台湾走过了曲折的道路。对于大陆来说,与台湾的分分合合也许只是一个地区的收复问题;然而对于台湾来说,这却是百年风雨中飘零流浪的日子。历史学家秦风从台湾视角细数百年来台湾经历的诸多事件,不只政治领域的诸多纷争,也包括邓丽君、罗大佑的声名鹊起,更讲述了胡适、琼瑶等文化名人的故事。台湾是如何变成今天的模样?此次台湾选举的种种冲突又从何而来?让这个台湾人用历史图文告诉你。
《看不见与看得见的台北》苏硕斌
一篇分析现代台北成型历史的社会学报告
不同于大部分历史悠久的大城市,台北历史并不长——它是在日治时期诞生的现代化工程之一。在清朝甚至郑成功时期,台湾的行政核心其实在台湾南部。康熙一统台湾后,在台湾中北部设立台湾府及诸罗县,台北地区粗略可分为艋胛、大稻埕及台北城内三大市街。彼时地理上并没有台北的概念,这块区域十分荒芜。那么,这三大市街是如何一步步发展融合成今天的台北的呢?社会学学者苏硕斌不仅讲述了现代台北的诞生过程,更从城市空间角度阐释台湾人文逐渐发展成熟的过程,描述出你我不知道的台北的“前世今生”。
《小地方》赖钰婷
一位文艺女子踏访岛内村镇的旅行笔记
大陆人总是关注台湾的几个城市,却鲜有人真正了解岛内的乡镇和渔村。在这位地道的台湾女子的书中,你能与她一同去寻访岛内的小乡、小镇、山林、庙宇,看到一个真正精致而清新的台湾。彰化未消的腊雪,云林润物的细雨,竹山惊蛰时的茶香,狮潭明媚的桃李,在这些台湾最寻常的地景中,隐藏着最不凡的风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