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用一首有名的古诗《四时读书乐》之冬季读书乐,开始这期读书会总结吧:“地炉茶鼎烹活火,四壁图书中有我。读书之乐何处寻?数点梅花天地心。” 有茶有炉、有花有书,有我们这样一群爱读书也爱热闹的异乡人。
1. 《阅读树:学前儿童分级阅读能力培养系列用书》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
(国内幼儿园选用教材)
分享人:Feifei
其实我本人并不算是个爱看书的人。作为两个孩子的妈妈,我最常看的就是陪同孩子一块看的童书了。这套童书在众多中文原创童书中最得我和我的孩子们的心,早就想着要分享给各位妈妈和书友们。
和很多在英国养育孩子的中国母亲一样,我十分希望我在英国成长的孩子能够感受到中文的优美。但是大多数中文翻译绘本质量平平,原创绘本质量也参次不齐,能找到一套孩子爱读,大人也爱读的中文绘本非常的困难。相比之下,这套书基本满足了我和孩子们的要求。那么这套书为什么值得推荐分享呢?总结其有三大优点:
1)故事精彩流畅、插图优美。无论是孩子还是大人读起来都觉得有趣好玩,让孩子们爱不释手;
2)分级清晰(小班,中班,大班和幼升小),可以照顾到各种年龄的孩子(2-7岁);
3)内容丰富,既有想象力丰富的各种幼儿绘本(比如说《蚊子先生的爱好》,《一颗纽扣》等),也有中国传统的儿歌童谣以及经典故事(比如说《年》,念儿歌读童谣系列);还有妙趣横生的科学探讨(比如说《水会变哦》,《地球的呼吸》等);自主好玩的游戏书(杜里和莎里系列);以及各种生活和社会常识(比如说《我的家》,《夜里什么人不睡觉》等)。
值得一提的是,这套书还有一个好玩的配套,就是点读笔,这是一套点读书。有点读笔的书对于低龄儿童来说,不仅大大增加了阅读书的娱乐趣味,还让参与性大大增强,让孩子爱上阅读。我家弟弟从小就很喜欢听点读出来的音效,1岁开始就很喜欢自己在书上点来点去了。哥哥从3岁一接触点读笔,就很喜欢。毕竟低龄儿童对声音还是很敏感很有兴趣的。这套“爱看屋”的点读笔无论是音效还是配音做的都不错,孩子们一直都很喜欢听也很喜欢模仿。
对于父母来说,有音效的确也能增强亲子阅读的趣味性和互动性。比如说最近我和大儿子读《大闹天宫》,琵琶天王的琵琶魔音点读出来的音效让孩子们很直观的认识到琵琶的声音,孩子们听着也觉得非常有意思。
书友提问:是不是全部点读笔和点读书可以互相通用呢,很遗憾的是各个商家的产品是不通用的;还有书友问点读笔的可扩充性怎样。其实点读笔就是一个个低龄儿童的玩具(工具),我觉得可能5-7岁以后可能就不需要了,所以不必太在意可扩展性与否。有书友补充有的点读书会有一些小游戏,孩子们也挺有兴趣玩的。
要挑对书,一定要看出版社。(这套阅读树系列是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分享中被推荐的还有江苏少儿出版社。当然最可靠的还是看书之后再决定掏钱与否啦。
2. 《我喜欢:趣味汉字游戏书系列》
江苏少儿出版社
主编:周兢
分享人:彩霞
这个是总共8个文图精致的原创故事,由全国著名幼儿语言专家周兢教授主笔。周兢曾是华东师范大学教授专研学前幼儿语言教育。每一本书都有一个部首,一本书用一个故事来串一个部首。
比如:
红蚂蚁的节日礼物——‘部首:扌’
城门城门几丈高——‘部首:土’
蝙蝠先生的花园——‘部首:虫’
在皮皮鼠家捉迷藏——‘部首:木’
水娃娃回家——‘部首:氵’
老狼老狼几点钟——‘部首:犭’
皮皮鼠一家去野餐——‘部首:饣’
兔兔跳绳——‘部首:足’
当然,也不是每一本书都把偏旁串的很好。彩霞尤其推荐的是《水娃娃回家》,《兔兔跳绳》,《皮皮鼠一家去野餐》。这三本无论是文字,故事和图案都很优美形象。
每本书都有亲子窗和游戏,可以在巩固每个故事学习的部首。孩子在寓教于乐中学习部首,也更利于认识中文。
有书友提出,和小朋友解释部首很难,比如说“纸”字。纸张不是木头做的吗,怎么是绞丝旁的呢?然后在继续解释因为以前的纸是丝做的,小朋友就开始失去兴趣了。其实中文很多部首也不是那么形象易懂,要真正了解精通各种部首是要长时间的积累和沉淀,所以这套书的宗旨也在于让孩子们对中文产生兴趣,对部首有一个初步的了解。比较适合已经有一些识字量的孩子。
3. 《对话的秘密》
分享人:斯涵
(详见后续单独分享文章)
4. 《切尔诺贝利的悲鸣》
作者:2015年诺贝尔文学获奖者阿列克谢耶维奇
翻译:方祖芳、郭成业
花城出版社,2015年11月版
分享人:Jessie
用Jessie的话说:这本书是特别难分享的书,也是阅读过程艰难的书。Jessie认为她基本每次都来读书会,50%都在分享。还没有遇到过那么难分享的书。但是她还是觉得这本书很值得分享的。
这本书有三个版本,每个版本翻译的名字都不一样,手上这本是最新的版本。因为这本书在2015年拿到了诺贝尔文学奖,所以这个作者的其他一系列的书也再一次重版。这本书最开始的翻译名字为《切尔诺贝利的回忆-核战争》,第二个译名为《我不知道说什么关于死亡还是爱情》,Jessie是因为这个名字才开始读了这本书。它是在2013年就已经申报诺贝尔文学奖了,到了2015年才拿奖的。
作者是乌克兰人,是一个战地记者也是一个作家。她很多作品都是关于战争的。是以记者很纪实性的角度来写的,很少个人观点,主要都是采访。Jessie看这本书的时候会想起柴静写的《看见》,但是不同的是,柴静的书虽然也记录了大的历史事件,但是还是加入了个人的一些注解。而这本书是实录,是采访很多很多和切尔诺贝利事件相关的人的记录。
Jessie对切尔诺贝利特别感兴趣是源于初中对切尔诺贝利巨鼠记忆犹新。当时想不明白为什么会变成这样的一个状况,但是也没有深究。很多年后,看到这本书的时候,就想一探切尔诺贝利事件的缘由和后续。为什么觉得“特别难读”,是因为:
第一,整本书用了10年的时间采访了很多很多各种各样的人;政府的人,居民,孩子,清理者,老人等。这本书最难读的地方是,它记录的很多采访,但是没有时间的时间,只是表明了采访者的身份。所以中文版刚刚开始看会感觉比较混乱,英文版略微好些。如果能看原版、估计是俄语版会比较好吧。
第二,整本书读完以后,并没有如期对事件有更清晰的认知,这本书在指引人去搜索研究更多故事和信息。这本书刚刚开始给出了很多前苏联解体前和战争后的历史背景(很多战争和政党的变化等),这些历史背景和词汇是非本国人很难理解的、就像老外去读有关中国文革的书,因此需要做大量的辅助的了解和检索。要读懂这本书还需要了解当时苏联人的价值观,比如说当时的人觉得战争很可怕,因为刚刚经历过战争。但是,核能不可怕。辐射这种东西看不见摸不着,事件发生那时大家还不知道它的危害性在哪里……所以平时读这么厚的书只需要1周时间,而这本书要很透彻的读完需要3个月的时间。
但是Jessie还是很推荐读这本书。因为它促使人去思考。Jessie认为世界上的事情没有绝对的对与错,只是每个人的立场和视角不一样。这本书也给人这样的感觉。比如说这本书采访了两种政府的工作人员。第一种是管理防辐射服和碘等等抗辐射的物资的人,他们不发放物资给民众,因为上级没有指示颁发,他们就不敢发,也不愿意承担责任失去工作;而上级也因为害怕这些抗辐射物资放出去后会引起民众恐慌,危及稳定。另一种政府的工作人员则抱怨民众知道(核泄露)的消息后都逃走了,没有人帮助政府清理和收拾残局,政府如何有心而无力。总之,这本书采访了社会各阶层的人,各人以各人的立场、从不同视角去解读切尔诺贝利事件。
另外一个值得令人深思的事情是死亡。这本书最新的译名叫《切尔诺贝利的悲鸣》,Jessie认为“悲鸣”二字用的很好。这件事情发生以后,周围的村庄就在没有小孩子出生了。不是说辐射让人们失去了生育功能,而是人们不敢结婚,不敢生孩子,怕生出来的孩子是畸形或者有先天疾病。书中有个案例就是有一对正常健康的夫妻生出来畸形的孩子。很多人在事件发生后被堕胎,甚至有人偷偷跑去其它地方生,但是生出来的还是畸形的孩子。特别是1986年出生的孩子,大多受到辐射的影响,有白血病等各种无法治愈的疾病。对于他们来说死亡是很平常、随时会发生的事情。所以他们从小就开始思考死亡,某种意义上说,简直是超脱死亡的境界了。
最后Jessie特意提及她敬佩的现场清理员。其实所有人去清理现场是会死的,至少会得病。虽然去当清理员会有高额的补助和至高无上的荣誉,但是他们不是为了钱或者荣誉去做这些事情的。如果当时不及时处理现场的话,整个欧洲都会受到影响,因为它的辐射量大到惊人。这些清理者冒死去清理现场,保护了世人。
这本书里的每一个小故事都令人深思:到底该如何对待人生。
讨论中,有书友赞同这本书很值得一看,书里记载了采访者的原话,每句话都很简单,但是每句话“细思极恐”、会让你陷入沉思,书中飘着对生命的无望和对死亡的恐惧,特别能对人的心灵很大的冲击,看完了会有一种说不出来的悲伤。特别是,事件发生后,切尔诺贝利的人无法融入外围的社会,因为其他人会以有色眼光看他们,就会像躲避麻风病人一样躲着他们。
最近有一个进入切尔诺贝利的中国旅行者的记录叫做《侣行》,各位感兴趣的可以去YouTube上搜来看看。
5, 《普希金童话诗》
分享人:白日萌
(详见后续单独分享文章)
6, 《优雅》
原作者: Genevieve Antoine Dariaux
原出版社: William Morrow
翻译:曹淼
副标题: For Every Woman Who Wants to Be Well andProperly Dressed on All Occasions
分享人:V+
十年前第一次偶遇这本小书,装订,排版,插画都让人很轻松,从字母a-z 90个小点涵盖了出行,居家,办公,鞋,帽,节庆等等要注意的方面和建议,一天就可以看完。
当年对我帮助不大,因为中国的文化和国情与法国完全不一样。今天我在伦敦再重新翻开,发现它是那么的适用。
优雅是涵盖了很多意义的,包括服饰气质言谈举止。优雅的女人当然在不同情况,环境下做出不同装扮。不可能踩着高跟鞋去郊游,见闺蜜客户也会有不同装扮。
时尚是突然有一天发现衣柜最角落几年前的衣服材质或者颜色剪裁又开始流行起来了。流行区别与时尚的,去年年末流行的驼色双面绒大衣,最近cosmo说春天到了,驼色大衣过时了,又要准备一件粉红色大衣。如果被种草,永远追着流行走,钱包瘪了,也没有了自己的穿衣风格。所以书中建议服装以黑白灰三色为主,包最好是黑色,米色和褐色。
最简单做到优雅的六件事情:
手和脚干净整齐,破损的指甲油不如不擦。
头发整齐。
妆面干净,不要忽略颈部,它也是脸上的一部分。
鞋袜包干净无损。
衣着干净整洁,如果可以提前一天准备好第二天的衣服并烫熨并整理清除线头。
清除体味。
书中还建议了一些必备的单品,比如说一条珍珠项链,一条全黑的小裙子。为了变成优雅,维嘉列出12条今年需要做的事情。要在某段时间做优雅的女人,或者某个月都给自己一个小目标。V+已经列好了自己的新年“优雅”计划,我们一起来吧!
7. 《中国成语连环画收藏本》(共60册)
上海美术出版社
2008年8月第一版
分享人:未来
分享成语连环画的原因是因为看了《琅琊榜》,又追了《芈月传》,就有了对比。大家都吐槽《芈月传》里面有很多穿越的成语。这个穿越呢其实也不能怪编剧,实在是《芈月传》的朝代太早了。它是在战国时代,而中国大部分的成语是在春秋战国开始,然后在后面的朝代才丰盛起来的。但是在这种历史剧里面如果不添加成语的话历史感也代入不了。所以未来是很理解编剧的,看剧也没有挑剔穿越的成语。
其实成语是很有历史典故的,特别是小时候读了中国成语的连环画。在不断的看剧的时候都会不断涌现出来。还有一些隐藏的成语,通过看《芈月传》都能领悟出来。通过看连环画,既可以回味自己的童年回忆,也可以带动孩子对中国成语和文化的兴趣。
连环画(俗称“小人书”)是图文并茂、通俗易懂、雅俗共赏的文艺形式,大家并不陌生。由于时间关系,未来言犹未尽、只能简单地介绍了这套书。用心的人只要上网一查,就会发现这套成语连环画收藏本,全套共60册,曾获得首届全国优秀美术图书银奖,全国第二届连环画创作一等奖。老社上海人美是抱着给后代留下经典的想法制作这套书的。虽然价格不菲,但心向往之。
~~~~~~~~~~~~~~~~~~~~~~~~~~
感谢各位书友们一早从伦敦城的四面八方赶来一起读书,感谢分享者的精彩发言和大家的热烈讨论。怎么说,伦敦的冬天真的不太冷。下个月读书会再见!